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社会思维形式是社会思维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社会思维形式的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如卢明森同志所说":到目前为止,对于社会思维的基本形式还没有什么探讨,可以说它是社会思维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先生指出:"社会思维学要研究人作为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他与集体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研究社会思维学,就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和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思维场应成为社会思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场"首先是个物理学的概念。爱因斯坦提出"把场的观念作为实在的代表",认为"‘没有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场是自然中的一种基本物质形态。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相互作用中形  相似文献   

3.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I0005-I0005
第二讲社会思维学的理论饰系 任何一门科学,都不是光靠知识的堆积,而必须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建立社会思维学的理论体系。要贯彻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二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即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社会思维学根据上述原则,应该以个人思维与集体思维的辩证关系为轴线,以人的活动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0):I0005-I0005
第10讲 社会思维的基本类型(中) 二、社会情意思维社会思维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意思维是社会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意思维又称社会情志思维,它以人们的社会动机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感、情绪、兴趣、意愿、意志、信念等形式:它是人们社会思维的基础和动力。从宏观上看,社会情意思维还应包括社会习俗、社会传统、社会风尚等“历世相沿,群居相染”而形成的社会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学把思维训练比作是“找开数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有学把数学说成是研究模型的学问,这里“模型”一词,泛指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或逻辑思维中的任意一种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1 一般化、特殊化的基本认识 1.1 一般化和特殊化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郑毓信、梁贯成老师在《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一书第二章第二节“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第115页中指出,“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是认识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地说,一般化和特殊化即就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直接与思维方法有关。然而思维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呼唤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中较为重视“学什么”的问题,往往不重视或忽略“怎样学”的问题。“学什么”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怎样学”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问题。研究解决好“学什么”固然重要,然而只注重“学什么”而忽略“怎样学”,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I0005-I0005
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深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思想。因此。钱学森说:“我们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不仅文化、教育领域要按社会思维规律办事,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要遵守社会思维学的规律。从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社会思维学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杰 《成才之路》2013,(3):I0005-I0005
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深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思想。因此,钱学森说:“我们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不仅文化、教育领域要按社会思维规律办事,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要遵守社会思维学的规律。从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社会思维学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阳 《教育与职业》2004,(27):28-3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发散)思维,是思维和想象高度结合的产物。如何在构成教学中有效地“开发”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克服在表现方法上的枯燥和形式易趋于单一,过于强调理性分析及抽象性训练,忽略生活原型对直观感受启发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高校在构成学教学改革项目中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一个新的艰巨的任务。一、创造性思维与构成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主要即是指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潜在性、敏锐性等诸多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形…  相似文献   

12.
克弱思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克弱思维法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出发,去发现“弱点”(突破口)、研究分析,努力克服,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教的清楚,学生学的明白。  相似文献   

13.
思维的社会性问题是思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迄今为止,思维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的阶段,远未达到深入本质层次、把握其规律的程度。诚如著名科学家、思维科学研究的倡导者钱学森教授所说:“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研究不行。”他还说:“对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人与人思维相互作用,即‘社会思维’,也没有掌握其规律。”从这些论述可知,研究思维的社会性问题,不仅是思维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科学基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波克维茨的“社会知识论”侧重考量知识的“社会性”,基本观点包括: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与权力密不可分;社会知识论是一种研究方法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碎片化思维”这一思想通道对学校知识、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论进行解构,教育研究者应理性表达批判、教育决策者应坚守知识分子立场、教育实践者亦应是“研究者”.这是波克维茨“社会知识论”给予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改革、实现社会重构的重要暗示.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维学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0):F0002-F0002
第20讲:社会思维的规律(上) “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的思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也必然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社会思维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即社会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问题是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这说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力诸要素中其它要素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思维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渲染气氛,也就是情感的培养,境界的创造;二是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启发,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作为社会思维从主体范围划分的两个基本层次,构成了社会思维整体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这就要求人们既要重视思维的共性,又要重视思维的个性,共性思维引导个性思维,从个性思维中提炼共性思维,丰富和补充共性思维,这正是社会思维学所要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教学革命使教学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教学的这一良好愿望为“教”与“学”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在实体思维的影响下,“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的局面,导致“教”与“学”关系的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关系思维去探讨“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历史,为思维学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结构与功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把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是思维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由之路。质与量是事物规定性的两个方面,是事物运动变化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对思维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研究,将会使思维学的发展有一个新的突破。形与数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思维学的研究中,加强对思维的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思维学的突破,还将促进现代科学化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思维是一种在思维领域内追求“独到”和“最佳”的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灵活,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