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宋送人使辽诗是为送别友人使辽而作,既是送别诗,又具有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特质,是宋代诗歌中的特殊类别,也是令人研究宋辽交聘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苏颂不仅是古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还是很有造诣的文学家。学界对于苏颂在科学、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成绩颇为认同,而对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还缺乏应有的关注。"使辽诗"在苏颂的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爱国主义"这一维度出发,试图对"使辽诗"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希望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沈括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家,也是镇江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苏轼与沈括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相互交往并不多,复杂在于由此惹出的告密公案给沈括形象蒙上了阴影。细考告密公案,王銍的记载为始作俑者,但王銍的记载不能当信史作为立论的依据,乌台诗案的发生与沈括签帖以进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有其复杂的政治原因。因此,应该正确看待沈括的告密及与苏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节院使在辽代得到了大范围长时段的设立,它属于辽双轨制政治体制的南面官系统,沿袭唐制并具有唐代节院使的职能。石刻文献中的节院使材料丰富了辽代官制研究的史料基础,有助于对辽代官制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结合沈括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推测他发现磁偏角现象,是用指南针确定的南北方位,与日晷确定的南北方位比较得到的。以此为例浅论中西方思想文化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使记》一卷,元代游记作家刘郁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西使记》是比较通行的版本,该本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四库馆臣为《西使记》撰写的《提要》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八。该提要有三处错误:1.四库馆臣将刘郁认定为真定人氏,有失稳妥,其真正的籍贯为山西大同浑源。2.四库馆臣将锡喇和锡里库认定为同一个人,实属误论,事实上锡喇是睿宗(拖雷)的哥哥察合台之孙哈剌旭烈,而锡里库是睿宗第六子旭烈兀,二人是堂叔侄的关系。3.四库馆臣将《西使记》认定为"不足道哉"之作,有失公允。《西使记》不仅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地理、历史、医学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亦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避免读者被误导,现予以辩证,以还本真。  相似文献   

7.
南下中原是契丹辽朝统治前期的根本国策之一。辽太祖灵活机动地推行远交近攻策略,辽太宗尝试了混一天下的理想,辽世宗则试图继续前辈的一贯政策,这是长期以来草原地带向农耕地带作向心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反映;辽穆宗根据形势的变化,将南下中原调整为草原本位政策。在中原政策问题上,契丹统治阶层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8.
统军司是辽代设立的重要军事机构之一,据《辽史·百官志》记载共有南京都统军司、西北路都统军司、乌古敌烈都统军司等多个机构;试以南京统军司为主体研究对象,从该机构的设置与职官、管辖区域和职掌等方面进行分析,使我们得以更全面的了解辽代军事机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契丹辽朝的国家经济区域整合,在先后经历了对上京道契丹本部的移民开发、对辽东地区移民的农业恢复以及接收燕云地区后实施的劝农政策,为契丹辽朝在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经济区域整合准备了条件。中京的营建成为这一进程的开始和契机。随着澶渊之盟后整个国家将主要精力转向和平建设,国家政治方向从对外扩张转向内敛,各经济区域之间的整合趋势日益加强。中京的营建促进了以五京所置财赋机构为管理手段的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行政格局的形成。在国内商业体系逐渐完备的同时,国家经济也由于与宋朝的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走私贸易而融入东亚经济贸易圈中。以中京为中心的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备加强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凝聚力,而边防城的屯垦则为这一经济统一体提供了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传统物理学的高度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珍贵典籍,《梦溪笔谈》就是其中之一,其作者沈括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有许多学者对沈括进行过研究,但在这诸多研究资料中主要是突出、强调了沈括的"贡献",而笔者这里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传统物理学的发展状况,将主要关注沈括是怎样获取那些物理知识的,以及他又是怎样把这些知识展现给世人的,从而使读者在了解沈括的同时,从中透视出中国传统物理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实施间谍战略、及时了解敌方信息,做到知彼知己,是北宋对辽边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从宋太宗时就设置了机宜司、缘边安抚使司等专、兼职间谍管理机构,负责间谍的日常管理工作。北宋在以重金招募和赏赐间谍的同时,在法律层面采取了防范辽方间谍的严密措施,在对辽边防建设上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从总体来看,北宋在用谍方面并不十分理想,而且这一策略在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景德元年八月,辽大举南下、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诏令且御驾亲征.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即“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事,使边界得以长期安定,促进了双方融合交流.两族之间原有的避垒,随辽宋两个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面逐渐消除,从而为中国实现牢固的统一创造了某些必要的前提,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宋代外交使节包括入国使节和接送馆伴使节,它都是由一定数量人员组成的外交使团,外交使、副使与三节人从合称为使节。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不仅有严格的选任制度,在外事活动的实践中还形成了选任的惯例和标准,这是宋代外交制度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宋朝与辽(即契丹)订立的大量官文书,是宋朝外交屈辱史的真实写照。而《水浒传》中写宋江征辽的官文书,与历史的真实完全相反。《水浒》中作这样处理表现了作品强烈的国家复仇意识,充分说明宋江征辽情节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展现了梁山好汉“忠义”性格内核中“忠”的一面,也说明了征辽情节的合理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的契丹归明人是指归附北宋的辽国人。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措施既受到归明人出身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北宋与辽国关系的影响。赐与田宅是安置契丹归明人最普遍的措施;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后代实行恩荫政策,归明人子孙在恩荫制度下可以继续享有录官、赐田等优惠政策,表明了北宋对契丹归明人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宋代"私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私觌就是一种外交使节与伴使之间的礼物互赠,它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两宋政府对私觌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并禁止外交人员在出使期间或是接待外国使者之时私相贸易.南宋时期的私觌俗称"打博",其实这是一种走私交易,它不利于正常的对外贸易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习家池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侍中习郁建的私家园林,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鼻祖。该园原本位于岘山南面观音阁北侧的汉江边上,宋以后才搬到现今的位置。但宋以后所有志书和当代的地方文献都认为习家池一直在现今的位置不变,致使其原来的位置完全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从开始到终结经历的三个阶段:清初,汉学与宋学的初步分化;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汉学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道成以降,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汉宋之争趋于汉宋兼采。汉宋兼采虽为传统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传统儒学因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异端,汉宋之争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9.
先秦宋国史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宋国在西周至战国是占据中原腹地的诸侯大国,具有封国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等特点。以往因史料的不足,尚存在着何时封国,开国始祖微子启的经历,都城的名称沿革,疆域的变迁,城墙、城门、宫殿建筑不清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辽朝建立初始,便是一个濒海国家。广阔的海岸地区,为辽人从事各种海事活动提供了基础,而源自宋朝与高丽等政权的海上威胁,则共同构成辽朝海军建立的内在因素。辽朝所属南京道、中京道、东京道设有数量不等的海军。海军在抵御宋朝、高丽侵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成功阻断高丽跨海与宋朝之间的通使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