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五年级各册,都独立设置了“找规律”的内容.“找规律”的教学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情境与现象中感受和抽象数学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郑欣 《成才之路》2011,(29):10-I0005
“父母血该按照孩子的心理规律、生理规律,以及他们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来办事,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任何经验和理论。”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家庭教育大讲堂”第三讲走进中关村西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较长罗滨现场指导家长们“如何做智慧的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并为建立模型观念提供经验基础。为此,  相似文献   

5.
“探索性”问题的核心价值源于运用所获得的经验方法完成开放类问题的自主探究:教学中,应注重探索过程的引领,题型运用的融通,使学生领悟其解题的思维规律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事实上,许多概率问题也可归结为排列组合问题.这一类问题不仅内容抽象、解法灵活,而且解题过程极易出现“重复”和“遗漏”的错误,这些错误甚至不容易检查出来,所以解题时要注意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若干技巧.  相似文献   

7.
靳颖 《小学教学研究》2023,(7):52-55+58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属于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由“点”到“面”再到“体”的自主跨越,沟通了一维、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联系,建立了空间观念。学生把在“面”中发现的规律和关系自然迁移到“体”中,降低探究难度。整个探究过程由“面”到“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经历想象和抽象,把思维渐渐引向问题本质,拓宽视觉空间,突破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升和进阶。  相似文献   

8.
“找规律”作为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更侧重引导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具体应适度淡化规律的语言表述,重在把握规律的本质内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9.
师德是教师队伍素质的灵魂。近十年来,高校师德研究主要集中在师德的意义定位、概念解读、问题揭示、原因归纳与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整体呈现出“经验内容丰富,规律把握欠缺”“视角丰富多样,结论较为趋同”“文件语言表述明显,学理剖析欠缺”的基本特征。未来研究应围绕师德的前提性问题、师德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特质、师德发展规律、师德建设协同创新等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呈现“找次品”是经典的数学问题,主要是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学过的“烙饼”“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问题都属于这一范畴,所以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及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有一定的经验。但“找次品”这节课因其非常规的问题模式和烦琐的演绎推理导致教学难度较高,甚至有时出现教学目标未达成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内容研究不够深入,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下面呈现“找次品”这节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突出了“学生经验”在各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可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合理、充分地考量“学生经验”有着举足轻重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了《平面镜成像》一节后知道,平面镜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做题时经常遇到“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确定平面镜如何放置”这类问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细心观察,发现了两个重要的规律,简记为“竖等平余”。  相似文献   

13.
往返相遇问题因为涉及相向和同向“行走”以及“碰面相遇”和“追及相遇”等问题,使得不少师生对这类问题的解答经常感到很棘手.我们在折线图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规律。发现了这类问题中的两个非常有启发意义并且非常实用的规律——“必然不相遇规律”和“必然相遇规律”,这对此类题型的解答有很大帮助.现在将之整理如下,与各位读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采用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中专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他们在改革的大潮中经受住风险的考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怎样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校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进行了职教改革的实验,其目的是探索德国“双元制”经验在我国的可行性及其规律,为我校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抓住学生质疑“扔纸团”问题的契机,揭示其“浅尝辄止”的认知和经验的弊端,从“定性分析、轨迹模拟和数理结合”三个角度深度探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农村师范学校的校长,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应作何准备?我的回答是:要努力做一名专家型校长。首先,校长应坚持科研治校。从某种意义讲,治校、治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过程。作为领导者,必须不断地引导教职工研究、认识新规律,掌握、运用新规律。办好一所学校必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特色突出。做到这三点又必须有人、财、物做保证。“目标”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办学的灵魂;“特色”是办学的经验和成果;“人”是实现培养目标、创造经验成果的基础。校长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的经验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与形成既离不开大量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也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相关。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为例,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围绕这一成长规律,许多学校都广泛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研讨活动。目的在于积极引导教师全面关注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总结教训、重建新的经验。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结果不尽如人意。因多种原因导致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茫”“窄”“浅”“散”“浮”等诸多不良现象,“不会反思”严重地困扰着教师们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想想议议”板块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思考、讨论的素材.充分利用“想想议议”提供的素材,认真组织学生想和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利用“想想议议”板块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