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育人机理的契合性、价值内涵的相合性以及理论内容的继承性,文章提出构建“三实一体、三堂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61):8-9
高职院校在育人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空间的、很必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中有良好动能,可以期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讲究梯度,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问题,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支撑、拓展教学渠道等举措,突显文化育人的系统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晓青 《教师》2023,(1):15-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和内容上存在耦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凸显高职特色、提升思政实效、传承优秀文化、营造文化环境。针对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支撑、提升高职教师队伍文化素养、多维度厚植文化氛围,充分打造媒体化环境等措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地方文化丰富了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内容。潮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潮汕地区的缩影,为本土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提供了新资源,带来了新方向。文章主要从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心理育人实践,提升心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海英 《教师博览》2023,(30):10-12
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也越来越关注。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与科研的新方向。本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创编节令儿歌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沂  刘艳平 《海外英语》2022,(6):235-23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引导学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育人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形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自信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需要。以趋同社会发展方向、立足区域特色文化、关联高职类型属性、符合专业文化特点为目标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为内容取向,以形成长效建设机制、纳入高职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为实施路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正向激励、正本固源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符合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的价值意向。  相似文献   

9.
地方文化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唐山地方文化为例,探讨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意义、现状和路径。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林玉清 《教师》2021,(9):61-62
小学生德育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为此,文章阐述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四种方法:①把控整体效果,全面融入课堂;②找寻出切合点,做好有效结合;③走进学生心理,把握融入分寸;④课内外相结合,发挥育人功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能给课堂增添“传统文化韵味”,还能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传承。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背景下,探究适应人才培养的育人方式格外重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的方式,是当前迫切任务之一。探究了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视域下传统文化育人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职学传统文化校育人现状,探索了传统文化育人的路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功能视角看,鲁班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对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建强工作队伍、优化校园文化、重塑课堂教学、提升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探索将鲁班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得到继承发展,协同育人,共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根基,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融入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存在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师资队伍不足、文化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提出理论育人、课程育人、师资育人、教材育人、环境育人等措施充分践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文章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现实必要性,并以先秦诸子思想为例,管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德育资源的丰富性,最后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进行了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传统文化以德为思想内涵,立足于修身养性,为当代德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回归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髄为当代德育提供了借鉴与适切路径: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拓宽德育多元化径向;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树立人本化价值取向;开展社会实践体验,回归德育现实世界指向;拓展网络空间,促进德育与时俱进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帮助高职学生实现今后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吸引力的重要路径,还是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劳动者的必然需要。然而,以社会学冲突论的视角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统高职教育在育人的理念、方式、过程以及评价上存在价值冲突。为此,必须对传统高职教育进行改革和积极调适,使其适应并成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红色出版文化是出版专业教育的重要养料,其中红色出版家、红色出版物和红色出版地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德育价值,对高职院校培养立场坚定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出版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打造双维度专业育人课程、创新文化传承育人载体以及拓展多方联动实践育人阵地等路径,将红色出版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出版专业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出版文化的德育价值,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专业特点转化为育人特色,提升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德育教学中是当前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时,建立民族自豪感,规范自身的道德观念.南小区小学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内涵、模式框架的建立和模式实践的探索,研究并建立"一主、两建、三加强"的融...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也是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推进。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探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使命,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创新思路,拓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文化认同作用,发挥高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建设,构建全方位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制度育人的新局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师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体验和践行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其仁爱之心、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其理想信念,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