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机制构建对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分析总结,在理论上,从理念、内容、方法层面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做了界定;在实践上,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着教育认识不够到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保障条件有所缺失等问题,应当通过强化理念认同、优化规章制度、提升师资质量和完善保障供给等措施,构建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各科课程与思政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对实现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厘清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和主要原因,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难点破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翻译课程涉及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备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良好基础。目前日语翻译课程的思政建设成果较少,主要由于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度不高、教学方式与方法缺乏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时效。日语翻译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思政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育人+育才”的“双育”培养模式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培养出德才双优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的主要责任,也是摆在相关任课教师眼前的一大课题。文章以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概念混淆、缺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缺乏对课程思政统筹规划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方面明显缺失等问题,提出构建校企深入合作“双元”育人机制。通过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技能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实现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共同提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一环,其德育成效并不突出,究其原因是地理课程思政内容缺乏统整性。因此,将大概念相关理论观点引入课程思政,经过对课程思政大概念的选取、地理课程思政大概念的筛选以及中下位概念的归聚,初步构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体系。基于体系特征提出地理课程思政实施的三条路径:上行路径、下行路径和并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目的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全面分析二者内在共性,把握机制构建逻辑基础,正确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的辩证统一和功能互补,找出推动此机制有效运行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十年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概念、功能、资源、教学疑难与对策、教学途径与课例五个方面,形成了对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阶段性研究。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可加强对概念、内涵的思辨,发掘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独特功能,扩大思政资源的范围,丰富教学课例设计,加大教学实时调研,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肖玲  元文学  李涛 《大学教育》2023,(14):90-96
课程思政理念是各学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标构建的核心理念。课程组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框架、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及考评内容予以构建,并对构建思路加以阐释。依据体育课程思政核心要求,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间的关联性。针对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提出建立质量保障制度与机制、善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模式和优化思政育人环境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对课程思政形成较为全面的监督保障。探索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把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聚焦于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SOEI循环法”的课程思政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路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学的行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推进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需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制.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全面分析二者内在共性,把握机制构建逻辑基础,正确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的辩证统一和功能互补,找出推动此机制有效运行的动力之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软件类课程思政是国家软件产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是行业立德树人的需要,是人才个体精神世界的需要。当前,高校软件类课程思政教学存在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育机制不健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认知和能力不足、教学模式有待更新、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凝练课程思政特色不足等问题。软件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构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四级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以OBE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构建思政化作业体系强化学生思政认知。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关联,澄明课程思政的知识价值、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重价值维度,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建课程联动机制、建强学科教师主力军三个向度,从而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目标分类法,剖析研学旅行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构建了“哑铃型”研学旅行课程思政模型,以地理研学为案例,设计了融入课程思政的研学方案,最后提出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虽然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路径都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但课程实施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育人为背景,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成果,引入范式的概念。通过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范式,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二者的融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精神引领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课程的全方位育人效果,使协同育人效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以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为切入点,探究了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和实施情况,力求通过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能的提升,保障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的平台。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角度,需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需要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构建激励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教育是引领学生端正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容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需要协同性与全面性的育人机制来支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可以强化思政教育成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意蕴,探究课程思政系统育人的困境,提出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体现,也是对协同育人的基本诉求。剖析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教书与育人脱节、课堂教学思政元素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协同、考核评价缺乏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足够重视等现象,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包括强化高校教师育人意识与立德责任、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激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动力的制度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