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三国时期的两个历史人物管宁和华歆 ,我们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华歆在东汉桓帝时为尚书令 ,入魏后官至司徒 ,封博平侯。朝廷也先后多次征召管宁 ,但管宁每次都固辞不就 ,隐居终生。关于这两个历史人物年轻时候的事 ,《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则小故事有涉及 ,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二人的差异。有一次 ,他们两个一块在园中锄菜 ,发现地上有零碎的金子。管宁就当看见一块瓦片和一块石头 ,而华歆却拾起来放到一边。还有一次 ,他们两人同席读书 ,有达官贵人乘车从门口经过 ,管宁毫不为之所动 ,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观看。管宁把席割开 ,与华歆分坐 ,…  相似文献   

2.
管宁割席     
行动是会反映思想的。下面的短文,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管宁和华歆不同的思想和追求。华歆见到地上有片金子便拾起来,要不是管宁在旁,他很有可能占为己有;他见做官的大车在门前经过,便扔下书本去看,而管宁仍像先前一样专心读书。短文巧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两人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xīn)一道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又有一次,他们一块儿坐在一张席上读书,这时有达官显宦乘坐华贵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一动不动,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xīn)一道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又有一次,他们一块坐在一张席上读书,这时有达官显宦乘坐华贵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一动不动,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一道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跟瓦石没什么两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他们又曾经一块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达官显宦乘坐华贵的车子经过门前,管宁一动不动,照旧读书j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割席分坐     
《小学生》2005,(4)
讲故事:管宁和华歆(xin)一起在园子里锄菜,发现地上有一小片黄金,管宁就像看到石头瓦片一样不去理会,继续锄地,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出去了。又有一次,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乘着高大华丽车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像先前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三国时,管宁与华歆皆为名士.华还举过孝廉。相传二人少时同席读书。间或也干点农活。一次,二人在菜园锄地时刨出了一块金子。管宁看了一眼,像没事似地继续锄地。华歆却赶忙拾起。后见管宁不为所动。才不好意思把金子扔了。  相似文献   

8.
Part 1你想交到什么样的朋友 孔子对朋友有个划分,所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损者三友",指的是不走正道、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朋友。三者居一,即不可交。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鲍肆,就会习惯其臭,然后自己也会臭掉。可见古人的择友标准多么严格。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两人一起读书,一起生活。一天,他们在园中锄草,翻...  相似文献   

9.
孙莉 《初中生》2018,(4):46-47
黑历史之一:贪恋财物、爱慕虚荣 华歆的最早一段“黑历史”发生在青春期.那时,他跟随大儒陈球学习,同窗好友是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管宁. 某天的功课是义务劳动,两位同伴扛着锄头去田里翻地.一锄下去,竟翻出一块金子来.灿烂夺目的金子啊!管宁视若无物,而华歆立马丢下锄头,捡起金子把玩了好一阵,才扔了金子继续干活.  相似文献   

10.
坐忘时间     
佚名 《下一代》2013,(5):28-29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世说新语》里讲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两个人在园子里锄草,同时看到一块金子,管挥锄无异,华却停下来,捡起金子,掷去之;又一次,两  相似文献   

11.
南朝宋代临川王刘义庆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世说新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精炼,是《世说新语》语言的第一个特色,也是主要特色。记言或记行,“明畅不繁”,“简约玄澹”。所谓“不繁”,“简约”,即指文字的精炼。《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一般只有几十字,长则二百字左右,短则十字上下,其意己显,而遣词造句,虽不是字字珠玑,却也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德行》篇载管宁见黄金“挥锄与瓦石不异”,而华歆“捉而掷去之”。达官贵人路过门口,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废书出观”。文字简洁,鲜明地表现了二人品  相似文献   

12.
管宁"割席断交"被传为千古美谈,世人常褒管而贬华,谓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造成了一种成见:管优而华劣。然而这种观念与评价的形成是有社会历史原因的。身处乱世的管宁、华歆,虽然选择的处世方式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达于济世安民之旨,都践行了儒家理想。  相似文献   

13.
管宁割席     
东汉末年有个孩子叫管宁。他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贫。亲戚们看到这种情形,有的送来了衣服,有的送来了粮食。管宁的心里特别感动,他对亲戚们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全都拿回去吧!"从此,管宁离开了家。他一边给人家干活,一边到处寻找有学问的老师,学习知识和本领。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有学问的老师。这位老师有很多学生,其中一个叫华歆  相似文献   

14.
我听过一则流传在日本的故事。说的是有两个叫阿呆和阿土的人,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渔民,却都梦想着成为大富翁。有一天,阿呆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对岸的岛上有座寺,寺里种了四十九棵朱槿,其中开红花的那株下面埋有一坛黄金。阿呆便满心欢喜地驾船去了对岸的小岛。岛上果然有座寺,寺里果然有四十九棵朱槿。此时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来,等候春天的花开。肃杀的隆冬一过,朱槿花一一盛开了。但都是清一色的淡黄,阿呆没有找到开红花的那一株。庙里的僧人也告诉他从未见过哪棵朱槿开过红花,阿呆便垂头丧气地驾船回到了村庄。后来,阿土知道了…  相似文献   

15.
<正>据《京师寺记》记载,南京修建了一座瓦官寺,寺里的僧人因此举办了一场法会。一个年轻人来到寺庙,在捐款薄前提笔写下“百万钱”。人们都惊讶不已,因为即使是达官贵人,也没有捐款超过10万钱的。大家都以为他吹牛,向他投去了轻蔑的目光。年轻人对僧人说:“请给我一个有空白墙壁的院落,待我进去后,便关好院门,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9,(7)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父母在生活上对我很关心,什么也不让我做,但我们在情感上没有什么交流。他们对我比较挑剔,总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很自卑,请帮  相似文献   

17.
经典案例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读书。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在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块黄金,但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就继续锄草。  相似文献   

18.
有师徒两个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他们一边化缘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歇。因为在出发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更何况是对佛陀发的誓愿呢? 但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僧人却病倒了。这时离佛诞日已经很近,而他们距灵山  相似文献   

19.
画猫的男孩     
<正>很久很久以前,在日本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夫妇。他们很穷,但是心地善良,他们有一大堆孩子,却不知怎么来喂饱他们。他们的老大身体很健壮,十四岁起就帮着爸爸干活了,几个女孩子几乎从会走路起,就开始帮着妈妈做家务了。唯一的例外是小儿子。他好像不适合体力劳动,但他很聪明——比他的哥哥姐姐都聪明,只是他又瘦又小,人们都说他永远也长不大。于是父母觉得他应该去当僧人而不是农民。于  相似文献   

20.
请先动手     
寺是小寺,没有名声,寺里只有两个和尚,一老一小,老的是师父,小的是徒儿. 由于小寺没有名声,又只有师父和徒儿两个和尚,因此来寺里的香客很少,所得也就十分少,师父和徒儿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一天,徒儿对师父说他要离开这座寺庙,到一座大寺庙去.师父说:"不用去大寺庙,我们这儿就可以成为大寺庙." 徒儿听了说:"师父,我们这小寺庙能成为大寺庙?不可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