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31年的7月31日至1939年8月31日期间,中华邮政国际平信的邮资一直都是25分,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未作调整。从1939年9月1日起初重20克的国际平信邮资调整为50分,上涨比例为100%,一直执行到1941年10月31日。图1为1939年9月1日上海寄纽约平信封,贴单圈25分票2枚,面值合计50分,销全点线三格式中英文日戳,是国际平信邮资调整为50分的首日封。  相似文献   

2.
上期介绍了1922年11月1日国内平信起重邮资由3分提高到4分后,邮局认为库存的大量北京一版帆船3分邮票用途不大,为避免积压,就将之加盖为暂作2分邮票,供国内明信片、印刷品等使用。后因各省、市反对,邮政总局不得不在1923年1月1日起  相似文献   

3.
1896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清朝皇帝光绪批准建立国家邮政。从这一天起海关试办邮政在名义上改为大清国家邮政。自1897年起,随着清代货币改革,邮费计算也从银两制改以银元计。当时规定:中国境内第一邮资(即"各局就地投送界内)起重为1分;第二邮资(即"各局互寄")起重为2 分。到1903年,邮资改为第一邮资为1/2分,第二邮资为1分。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花卉》普通邮票在去年12月20日发行,全套3种。据《邮政公报》说,邮票的发行将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提醒大家,严冬过去就是春天。这套普票上盛开的鲜花,其实是为2005年邮资调整而“开放”,其国内邮资、寄往美国邮资,以及国际邮资标准分别从49、80、140加分调整为50、85、145力Ⅱ分,为不干胶卷筒票,每筒依次含100、50、50枚邮票。票图中的花卉分别是红色马蹄莲、黄色马蹄莲和紫色荷兰蝴蝶花,白底色上5朵红色马蹄莲在春风中摇曳,1枝黄色马蹄莲静静伫立,2朵紫色蝴蝶花竞相把花瓣伸展,一片诗情画意。首日封(图11)上则将邮票的诗情画意夸张到极致,一朵藕白色近似透明的马蹄莲花占据了信封几乎一半面积,仿佛能闻到沁香—瓣。  相似文献   

5.
张春清 《上海集邮》2004,(10):12-13
邮资信卡(XK)是国家邮政局于2000年开发的一种邮政用品,至今共发行XK1至XK6共6套、HXK20041套,面值大多为80分,少量为“国内邮资已付(平信)”、港澳、国际信函资费。但在2000—2002年,上海、广东等11个省、市委制的广告邮资信卡中,出现了用普通邮资片邮资图作为邮资信卡邮资图的品种,既不符合专用邮资图不得混用的规定,又不符合邮资信卡按国内平信(外埠)收费的邮资标准,显然违规。  相似文献   

6.
二、华东邮政时期(1949—1950)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区日渐扩大,华东地区也回到人民手中。华东邮政管理局成立后当即决定将从中华邮政接收的邮资机投入邮政服务,沿用中华邮政的邮资机符志,将铭记改为“华东邮政”,邮资数值以人民币为单位。图10为华东邮政“大雁居中图”邮资机符志。当时仅有上海、南京、无锡和杭州4地启用邮资机,南京、无锡和杭州使用UPF的Multi—Value型机,上海则使用所有4种型号邮资机。已知最早使用日期是1949年6月6日,沿用至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7月8日)。  相似文献   

7.
中华邮政1923年起发行的北京二版(新版)帆船邮票其中棕色6分票何时始用?马氏《国邮图鉴》和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华民国邮票目录》均未详细记载。经查相关邮资表,此面值单枚适应①1930年7月1日至1935年4  相似文献   

8.
掠影 《集邮博览》2008,(10):23-24
邮资即邮政资费,是邮政劳务的商品价值。而邮资的变化则是邮政沿革的缩影。通常我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邮政通信资费简称为新中国邮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下设邮电部。同年11月1日,邮电部正式成立。1950年1月1日,邮政总局成立,在邮电部领导下,管理全国邮政工作。  相似文献   

9.
苏文土 《上海集邮》2004,(11):42-42
今年元旦,我国调整部分邮资。为适应这次调资,福州市古田路邮政支局的自助收寄机经设计单位北京邮政科研所作系统调整后重新启用。据吴智诚相告,最早于2月14日收寄,挂号编号重新由0001号开始(2月17日)。 这次调整,除资费标准改变外,过渡邮资标签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前的第二代过渡邮资标签改变为第三代。邮政自助收寄机改为过渡自助收寄机后最早在北京使用,过渡邮资标签上的打印时间精确到分(第一代),2002年3月,福州引进机器后,过渡邮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27日, 澳门邮政公布于2006年 1月1日起调整邮资(具体内容如右表)。表内资料仅供参考, 以2006年1月1日澳门邮政实施新邮资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7日,我收到一封"中国茶医学与慢性病宣传教育中心"寄来的公函封,封内寄来一张《心脑健康报》,信封右上角,有一"机盖戳"邮资80分(市内平函邮资),无邮政日戳,在邮政日戳位置,有一菱形标记,框内文字为"北京宣教中心2011上海专函"。因为无邮政日戳,看不出从何时何局寄发,只能从邮资框下格"沪G211"看出是上海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1月1日发行面值15分,1997年1月15日发行面值40分的邮政咨询卡2种和1997年12月5日发行面值40分的《良渚玉琮》邮资片,邮资图都为20世纪30年代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出土的玉琮。这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9日美国邮政推出网络邮资(Internet Postage),掀开了邮政史上新的一页。网络邮资又称个人计算机邮资(PC Postage),是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购买打印在信封上的邮资产品。通过这种邮  相似文献   

14.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4期所刊《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一文,将香港邮政为配合2013年10月1日邮资调整而推出的一套2枚分别印有"本地邮资"和"空邮邮资"字样的邮票,称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早在2003年就已经诞生了。2003年9月10日,香港邮政首次发行一套4枚《心思心意》邮票,票幅均为35毫米×35毫米。票中没有数字金额的面值,而以"本地邮资"和"空  相似文献   

15.
崔刚 《上海集邮》2003,(1):17-17
1998年5月16日,信息产业部发行《玫瑰》普通邮资明信片,面值40分,供各地邮政部门为用户加印广告。 笔者收到一张以玫瑰图邮资片为载体的广告明信片,比较特殊,与其它《玫瑰》邮资片不同:原来印刷"信息产业部发行"的明信片正面左下端,印有"拉萨邮政局发行"字样,面值为60分。据悉这套广告邮资片全套2种,印量5000套。  相似文献   

16.
美国邮政可能从2007年5月6日起调整邮资。一盎司以下平信上涨3分至42分。明信片邮资上涨3分至27分。1月俄克拉何马州百年纪念、爱的邮票—荷西的吻和黑人传统系列—埃拉·费兹格拉尔德各1枚(各39C)  相似文献   

17.
王泰来 《收藏》2008,(10):121-124
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成立国家邮政,翌年10月大清邮政发行邮资明信片,中国的邮政用品——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邮资邮简、邮资信卡自此发端。  相似文献   

18.
赵岳 《上海集邮》2011,(12):34-34
为配合1955年3月1日开始的人民币币制改革,邮电部陆续发行各种新币面值的邮资票品。5月5日,第一枚新币面值邮资明信片发行,邮资图为面值4分的陆军战士图。同年7月16日开始发行普8的4分面值票图案同样为陆军战士图。  相似文献   

19.
附捐邮票是为慈善、赈灾、福利、健康等事业筹集资金而在邮资之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又称为慈善邮票、福利邮票。附捐邮票面值包括邮资金额和附捐两部分,其附捐部分用于慈善事业,邮资部分则可用于邮政通信。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是1920年12月1日为赈济黄河决口区灾民而发行的,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一版帆船普票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而成。  相似文献   

20.
武玮磷 《上海集邮》2000,(11):38-39
1999年8月9日美国邮政推出网络邮资(Intermet Postage),掀开了邮政史上新的一页。网络邮资又称个人计算机邮资(PC Postage),是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购买打印在信封上的邮资产品。通过这种邮资系统,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里,使用电脑打印邮资,用邮变得非常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