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就像燕子妈妈鼓励小燕子一次次认真观察茄子和冬瓜一样,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处,把学文和悟理统一起来。一、例行的“金话筒”节目,说说“找春天”的收获。老师在评价中有意识地渗透认真观察收获大的认识。(照应课的结尾)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略)三、学习课文。1郾听老师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反馈学生听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2郾引导:大家听到的有很大不同,理解得还不够。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己读课文,谈发现。3…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以吐“泡泡”的形式插入的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理解感悟和思辨,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泡泡”为向导,让学生了解“泡泡”,活用“泡泡”,学会自己“吹泡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4.
一、“批注”训练的提出如何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如何使学生对“自读课文”的学习有兴趣?我在处理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根据课文《一面》采用批注提示课文内容的特点,我将“批注的理解和训练”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面》两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批注,怎样做批注,理解了批注的作用后,  相似文献   

5.
所谓“五步连读法”,就是对学生进行预读、领读、译读、复读、写读方面的系列训练。一、预读。上新课前 ,先让学生自己快速阅读一遍课文。预读时 ,不要求学生读懂每一句话 ,只是让他们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预读后 ,播放课文的朗读带 ,让学生熟悉新课句型的语音语调。二、领读。让学生随录音机中的领读带朗读三遍。朗读时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在朗读三遍后 ,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发音、连读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在共同讨论中寻找正确答案。例如 ,针对学生提出的“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re interested in how child…  相似文献   

6.
从图入手,整体感知。看图学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让学生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大致了解画面内容,然后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简单地说说图意,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借助拼音,读中理解。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拐棍,可让学生借助拼音,一目双行,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捕”“迎”“裳”等生字。读时可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等方式,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掉字;读流利,不唱读。读后结合画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在教学中,可紧紧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这条线索,把握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读文时要弄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7.
《日月潭》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上,引导学生想像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自感自悟,受到美的教育。教学本课可采用“三步五环式”教学模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中培养学生感悟文章整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环,…  相似文献   

8.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涵泳课文。因为语文课不但是认识活动,而且是精神活动、情感活动。选人教材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揣摩、品味.让学生“钻进去”,“融入”课文,就能使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重视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也符合“教书育人”这一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四、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  相似文献   

11.
教学思考:在许多“精彩纷呈”的课改课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简简单单地读一两遍课文,就开始谈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甚至表演、改编课文等。一群聪明的小孩在老师的引导下,上演一场场配合默契、皆大欢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语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这样,设置自读课文就犹如给学生开辟了“知识迁移”的园地,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无从下笔,这让众多教师忍不住叫苦连连,要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对如何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做了一番探讨。一、从教材入手:读透—精研—激趣1.读透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当作范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欣赏课文,切身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人情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细心品味  相似文献   

15.
笔者听过不少语文教师的课,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这样要求学生:“接下来把这段话读一遍!”“接下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然而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这就失去了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一、感知读,理解字词,了解大意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读,重点应该放在初步感知、读通读顺上,这就要求学生:①理解字词,扫清障碍。利用字典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易混字的读音;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使其爱读书,善读书。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体现放手让学生自学的精神。“放手”,但不能“撒手”。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加强主导作用,既不能盲目地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又不能东鳞西爪、抓不住重点难点无的放矢地乱“指导”一通。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点面结合”是叙事文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巧,这里借用指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所谓“点面结合教学法”(简称“点面法”),可以就一个单元而言,也可以就一篇课文而言。就一个单元的教学而言,是指从一组同类体载的文章中,选择较典型的或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为“点”,教学中作重点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其余文章则为“面”,可以略讲,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而学。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以重点段落或部分为“点”,其余段落或部分则为“面”。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段落或部分作认真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篇  相似文献   

18.
看图学文《小站》介绍北方山坳中的一个小火车站,由于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认真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的春意。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把握课文结构,抓住贯穿全文的“小”字层层剖析,理解课文内容。一、观察画面,直观感知“小”紧扣“小”字,引导学生理解画面内容。可提问启发:①画面上是怎样描绘小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站“小”?(一间红瓦灰墙的屋子,一排白色的木栅栏,三五个人影。)②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里的一个小站?(这是北方山区铁路线上常见的一个小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初读课文。要求分清课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20.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难点透视第八册第23课《全神贯注》一、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二、难点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全段内容蕴含着“全神贯注”这个意思。要让学生理解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必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