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的“两会”报道,时间紧,任务重,热点多,亮点多,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遵照中央关于“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和编委会的具体要求,贯彻编委会推进编采分开、改进新闻报道的方针,坚持一个导向(正确舆论导向),实现两个统一(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思想性政治性和知识性可读性的统一),落实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四个结合(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思想性与服务性结合),努力把守住底线不出错,改进创新多出彩,出色完成了今年的“两会…  相似文献   

2.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常常是每年的第一个报道战役,如何既把握好会议的主题和基调,又努力出新出彩,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尤其是人大的会议是常规议题,可说是"平年".但是,今年两会上,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相对集中,尤其是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经济困难,全世界都在看中国,中国的焦点又集中在两会,关注度很高.  相似文献   

4.
每年3月,中国的“两会”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3年的“两会”以其不同寻常的意义尤为世人瞩目,因为这是中共十六大后的第一次“两会”,又是一次换届的大会。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这次“两会”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受到广泛好评。近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长江绍高应本刊记者之约,就《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回答了本刊记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会报道年年做,今年如何突破与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人民日报如何高出一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三贴近",把"走转改"精神贯彻落实到两会报道中;强调"紧扣主题、紧跟议程、紧盯现场";突出抓新闻、抓民生、抓基层;  相似文献   

6.
马志朋 《今传媒》2014,(5):48-49
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报道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笔者主要以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加以分析,报道体裁以通讯和评论为主,图表、图片新闻少;信源全为本报消息;报道立场以正面为主,中立为辅;报道内容设置互动性强;报纸排版海报化、网页化。  相似文献   

7.
8.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1.
两会报道是一场重大战役性报道。在编委会的直接领导下,两会报道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生动实践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宣传思想工作总要求,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导向正确、引导有力,报道稳健、新风扑面,体现了党报意识、大报风范,在新闻媒体的同台竞技中高出一筹,展示出党中央机关报的旗舰作用和排头兵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3.
张孟军  张玮 《传媒》2016,(9):41-4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读者的青睐。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的数据新闻基本贯穿于两会报道的全过程,可圈可点,颇有特色。本文以《人民日报》在2016年两会期间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多媒体新闻信息集团来说,"两会"不仅是产品较量的战场,更是对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今年3月,新华社"两会"报道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有效整合资源. 有效整合资源: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媒体之争,早已从单一的新闻采编技巧、采编理念过渡到综合实力的竞争.谁能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谁就可能在媒体市场上抢占先机.对新华社来说,"两会"报道也是探索资源整合有效途径的有利时机.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地方两会,是各地重要的议政平台,也是时政信息与决策信息的汇聚之地。由于涉及到众多人事任免、时政议题及区域决策,决定了地方两会必然成为主流资讯的来源之地。  相似文献   

16.
有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是展现频道实力的时候. 今年的"两会",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开播后迎来的第一个"两会".当频道专业化使央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频道资源用于大型战役性报道时,切实体现"三贴近"的成功实践,改进会议报道,加上精心策划、协调与统筹,使本次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实现了内容和形式更完美的融合,节目量成倍增加,节目形态丰富多彩,并在多个方面开创了诸多新记录和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949-2007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进行系统探讨,从其内容、形式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描述其现状,分析《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时代特色和变化,并从政治、体制和社会等方面追索其变化缘由。本文力求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党报新闻改革的面貌与效果,从微观角度勾勒我国政治传播的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18.
追求大报风范──人民日报1994年两会报道走笔刊本刊记者万仕同北京的早春,两会的帷幕尚未拉开,新闻界的各路人马已先行交锋:用笔、相机和扛着的摄像机,也用口、嗅觉和看不见的智慧。两会已成了中国新闻界群雄一较高低的竞技场。1987年,国内各新闻单位采访人...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两会”,会议内容丰富,意义非同寻常,举世瞩目。根据会议议程、内容和特点,适应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和媒体竞争的态势需求,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有了许多突破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