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儒、道两系,竟均以《易经》为自己的哲学坟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后世的学者争相以前人的经典作门面,还是儒、道两家本出于一源?从这一意义上讲,探明《易经》与儒、道之间的联系,便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应解决的首要课题。然而遗憾的是,也许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文献与传说的真假难辩,检阅诸多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这一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自老、庄,而在此以前的中国哲学,则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为了解开这一疑团,笔者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上撰有《〈易经〉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文,集中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以“阴阳”为载体的两性文化的世界观和《易经》中所运用的以“周易”为形式的素朴辩证的方法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易经》的上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怎样影响和制约着儒、道两系在以后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著作,人们觉得它深奥难懂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掌握它。几千年过去了,在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中,这本古老而神秘的经典,竟成了某些人卜卦算命的工具。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作客百家讲坛,经典讲解《易经》。他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而"易"字就是变化的意思。64卦只是表示一种现象,根本没有好卦坏卦之分,而《易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本文根据曾教授的讲演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3.
顾育豹 《文化交流》2009,(10):49-52
2009年6月26日,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 当天下午,现代出版社总编辑臧永清和编辑们确定迈克尔·杰克逊传记的图书选题;30日,责任编辑拿到了《杰克逊传一天堂里的太空步》样书;从7月1日起,这本新书就在网上预售;7月3日,该书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上架。  相似文献   

4.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易经》译本是其译介中国典籍的巅峰之作,被公认是最出色的西方语译本之一,出版后在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西方社会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翻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卫礼贤对《易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及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08,(19):102-102
《易经》是一本帮助人们解除困惑的智慧之书。古往今来,解读《易经》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书独辟蹊径,不做卦象分析,不做风水解读,而是着重探讨《易经》思想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晋《高士传》与中国隐逸文化朱子仪“高士”是古人给予隐士的许多名称中较常用的一个,取《易经》“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意思。这里的《高士传》用作总称,包括魏晋南北朝文人编撰的各种隐士史传。蒋星煜说:“隐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扮演一种最受人家喝采拍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学术典籍中,《易经》可算是最古老、最深奥、最富有影响力的一本书了。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谓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皆可引以为说”,到今天不绝如缕的“《易经》热”,都说明在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深深地埋藏着一个难以化解的“《易经》情结”。这一情结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我们国家的政治疆界,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其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在韩国的国旗上就可以看到“太  相似文献   

8.
闵福德(John Minford)是资深汉学家,早年以翻译中国经典小说《红楼梦》后四十回而名闻国际汉学界。其后,他翻译的《孙子兵法》和《聊斋志异》被企鹅出版社相继出版,并取得了很大反响。近期企鹅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翻译的中国群经之首《易经》,该译本不同于现有以理雅各、卫礼贤等知名学者为代表的译本,而是采用直译处理,通过类似于中国经典的传统注疏编译形式,从而使读者更易于阅读和接受。本文主要从闵福德的主要汉学成就与翻译《易经》的缘起、英译《易经》的翻译思想及其策略、易学思想内涵等三方面进行评述。最后指出闵福德的翻译实践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无疑是一个成功范例,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易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序的更替即将把世界推向21世纪。以文化交流而论,21世纪的世界将不再是以“西学东渐”为主的单向流势,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所谓“东学’,也将更多地流向西方,从而使整个世界文化呈现“双向交流”之势。人们发现,在世界很多地区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亚洲在崛起,中国在崛起。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推进了对外文化事业的传播与交流,古老的东方文明乃至中国人的形象已不再与“愚昧”划等号,否则洋媳妇怎肯到中国农村落户?  相似文献   

11.
《易经》在西方早期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世纪以后,西方人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已开始注意《周易》,《周易》在西方的传播成为“中学西传”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对《周易》在西方早期的传播做一个初步的梳理。《易经》本属儒家经典之一,欧阳修曾说“孔子生於周末,文王之志不见于后世,而易专为古筮用也,乃...  相似文献   

12.
西蒙·J·奥尔蒂斯的短篇小说《家国》和《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洗练、情节简单,但其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隐喻深邃。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解读、阐释,无疑可将潜藏于朴实文字之下的深刻文化意义发掘出来,从而感知到奥尔蒂斯作品中强烈的文化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中,"桃红鸾带"意象多次出现,它主要具有三重意义:一是青年女子的常用衣饰,二是计氏因自身罪过而无法托生的标识,三是连接两世姻缘的怨气载体。小说中桃红鸾带的具体文学功能是美化了计氏之死,同时从视觉效果上反衬出了其死亡的凄异之感,让读者在同情之余产生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呼兰河传》是萧红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长恨歌》则是王安忆的代表作品,这两部作品典型地体现了各自时代的女性意识。以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为主要探讨核心,对其体现出的思维独立和意识独立进行比较,由此得出这两部小说在生命意识和现代意识两方面各有侧重的结论,这对于当代女性的生存现实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僧人传记中的神异现象的叙述较多。在早期的僧传中,神异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只是伴随着文学作品的影响,神圣的神异慢慢世俗化,佛教僧传中神异叙述缺少人性关怀也使神圣的神异走向了世俗。佛教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思想的变化,在不失本真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体制或思想文化,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越南汉文古籍《岭南摭怪》所录的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带有明显的受中国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其中《越井传》与中国古籍《才鬼记》《南海古迹记》无文献因袭关系,而与中国唐代裴钅刑所撰《传奇》之《崔炜》篇有共同的中国汉唐神仙道教母体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7.
《阿甘正传》是电影爱好者以及电影学术研究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影片之一,影片受欢迎的原因与其所传递出的伦理主张和道德愿景分不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影片的伦理主张和道德愿景:忠诚、善良、诚实的传统保守主义道德;旧道德的回归是救赎和解决问题之道;美国梦的奇迹——傻瓜也可以成功;家庭道德观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黄源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国内首部以黄源为传主的人物传记《黄源传》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作者包新旺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细节和深厚的情感,再现了这位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文化人"漫长坎坷的人生历程和铮铮风骨,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也传递了一位青年文化工作者对前辈深深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清醒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学术界不断讨论中国传统科技问题。主要论题有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对科学有什么样的影响 ?是阻碍还是促进 ?关于这些问题 ,在讨论“李约瑟难题”时 ,则有较多的涉及。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中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相当发达 ,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以前 ,中国科技遥遥领先 ,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但是在十五世纪以后 ,世界近代科学没有产生于中国 ,却产生于西方 ,觉得不好理解 ,成为他的难题。因此称为“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成为诸多科学史界以及文化界人士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沃尔玛公司的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即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这三项基本信仰作为研究对象。用组织行为学的管理者角色和技能、行为塑造、工作满意度、价值观、决策、沟通、动机等理论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对其他企业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