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和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语言观”的影响,教学优先权总是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上,语言的文化特性被忽视,英语教学和文化相分离。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语言观”为主线,将语言的文化特征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读破能力的核心,展开英语教学和等级考核,提高学生读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外语,一方面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英语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地“人文关怀”。英语教学如果舍弃了“人文素养”,也就舍弃了语言教学的精髓本质。作为英语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当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为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和抓手。基于689份调查问卷,利用SEM模型,对所构造的融合思政元素的英语教学对文化素养提升影响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结果发现:课程思政英语教学对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间接性网络化推动作用;融入思政元素的英语教学形式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最重要工具;“文化词汇”学习通过“文化主题篇章”解读间接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思政教学是提高英语学习倦怠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促进师生双向理解中华文化思想精髓的有效途径。未来,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着力开发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形式、形成系统科学的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文化词汇情景教学和篇章主题思想引导、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的作用已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文化融入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并没有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的语言文化教学法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些特点 ,指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教学模式在语言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师生在语言文化融入教学中的角色给予了定位。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生动”的、旨在加强英语文化融入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重视英汉文化的差异性 ,逐步培养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及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英语教学承担着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任务。中学新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因此,怎样才能使我们英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分层教学和我们进才中学提出的‘变讲课为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那就是,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45分钟,分层次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教育和指导,即鼓励优等生更优,促进中间状态学生争优,帮助后进生进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针对高中三年的学习,我们备课组的教师讨论,领会学校提出的‘变讲课为教学’共同做了一些探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桂春  王琴 《教育科学》2002,18(3):29-32
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任务型”教学两种途径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推进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教育与职业》2006,(12):106-107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交际中屡犯“文化错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跨文化交际引入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引进文化因素,使学生领会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在教学中对于听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人们对“说”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小学英语教学初始阶段的反应就是把“说”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且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那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说”,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现就在教学中对学生“说”英语的评价方法与各位交流,期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为了研究英语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对2000级的四个本科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地进行文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促进了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冲击,特别是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民族、国家的的文化殖民与侵略。同时,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既顺应全球化大潮,超越狭隘的民族局限,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口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内外文化地理学家提出的“四主题说”,“五主题说”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六大主题,并对这些主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文化源地相继占用理论,文化冲突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模型,文化感觉区,文化景观学说。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维系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场域,在我们创造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学校教育享有正式、正统的文化地位,被赋予广泛的社会合法性和强大的社会公信力。从学校教育同整个社会文化的互动来看,学校教育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续构、文化形塑、文化分配和文化感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是人类的基础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分为无意创造和刻意创造两种。文化传播是把文化元素从一个地方传布、扩散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分为有文化扩散、文化采借两种形式。文化建设是一种主要由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整个社会的文化引导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文化活动形式,包括正确评估本国民族文化、确立以社会现代化为轴心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处理各种文化系统的关系、兴办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等具体操作方法。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是人类开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种基本文化活动形式。研究人类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突出人类在文化创造、传播、应用上的主体性,增强人类在变革文化过程中的自觉意识;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提供理论启发,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生态建设是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河北省来说,若要扩大区域影响力,寻求经济稳步发展,必须要合理利用和发掘省内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生态建设,从而逐步提高文化软实力乃至区域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出版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村落文化资源是无序的、散乱的,需要挖掘、整理、提炼和再创造。以出版为先导发展村落文化产业,目的是把村落文化资源知识产权化,构筑权利保护屏障,让相关权益为村民所有,同时为壮大产业夯实制度基础。基于“中国村落文化数字出版平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经验,对村落文化资源及其出版进行梳理,并阐释了以出版为先导发展产业的目的和意义,最后勾勒了村落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的困难与矛盾多数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本文通过一些言语行为的事例 ,指出深层文化分析的必要性 ,并指出为了提高文化意识 ,翻译工作者应对源语言及目的语言的哲学、历史、地理知识、民间文化及著名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均有涉猎。此外 ,积极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及科学技术发展带给社会的影响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散文与中国哲学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以三个层面探讨了散文文化本体性的三个内容 :一是题材与感情倾向上的文化本体性 ;二是强烈的文化反思精神 ;三是文化的批判意向。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化本体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运鸿 《培训与研究》2005,22(3):117-119
外语教育的化取向促使很多教育开始关注这一能力的培养策略问题,Donahue和Parson提出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外语学习的跨化交际能力。笔在讲授《大学体验英语》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该项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和化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nature of cultural trade is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acceptanc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r countries. Cultural trade have its root in the contention for the resources of cultural identity. As a matter of fact, globalization is not simply homogenization; however, it enhance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identity.Based on the economic principl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 and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aused during this process.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ultural identity, some feasible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trade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