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那么,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白海飞 《学周刊C版》2011,(9):119-119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以及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3.
教学必须有效,有效教学是教育科学化的产物,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过分强调“人文性”、“自主式”、“生成化”的倾向,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有效性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践行新课改理念,积极创建和谐课堂,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科学协调.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得益彰,以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但是,如果考察一下语文教学的实际状态.我们就不难发现,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发后,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的解读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某些课堂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一门核心的课程。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平台.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意义的。通过课堂上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在教师创造的课堂情景之下,小学生的母语知识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恢复语文教学本身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需要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创设探索情境.使探索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尝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上海二期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探究式、合作式、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的课堂“破土而出”,然而我们发现,在这些“热闹”的教学方式变革背后,语文人文性的价值追求正在日益消逝。  相似文献   

10.
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朴实、真实、扎实。所以,语文教学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通过执教《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我对语文教学的“真实、扎实、朴实”有了更深的体会:简化,但不简单。只有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才能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追问人文性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促进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听说读写工具的掌握.还是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的“接受”过程所能奏效的。语文工具的掌握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所谓“熟能生巧”的“巧”,就是体验与感悟的结果。人文素养的形成.要靠熏陶、感染,是学生自己体验与感悟的结果。毫无疑问.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讲授性教学转向体验性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等,但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实施状况,不少课堂出现了语文本体弱化的现象,课堂处于随意性的对话之中。“你说我说他说”“你读我读他读”“你评我评他评”……放手感悟了,学生活跃了,气氛热闹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感悟到多少语言规律,获得多少深刻的人文内涵呢?语文教育专家呼吁“语文本体与人文精神两者不能偏废”,而事实上“两者俱废”的课堂还是随处可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一、人文不崇尚空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  相似文献   

14.
孙会文 《文教资料》2009,(34):40-41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合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教学中更注重张扬学生个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语文是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开放”就没有了“味道”。没了“味道”就没有了生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课文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6.
杨岗 《学周刊C版》2011,(7):37-3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7.
宋洁 《语文天地》2009,(5):24-2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有机统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刘俪华 《天津教育》2022,(28):55-56
<正>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之下,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群文阅读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主性,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然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部分教师依然选择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20.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