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2.
1 填空(从略)2 选择 1)《挽舟者歌》是一首( )的民歌。 (1)隋代(2)初唐(3)中唐(4)晚唐 2)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是一首( )。 (1)七言古风 边塞诗(2)七言歌行 宫体诗 (3)七言古风 宫体诗(4)七言歌行 山水诗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 )。 (1)乐府诗(2)古风(3)绝句(4)律诗 4)张九龄、王翰、王湾都是( )。 (1)边塞诗人(2)初盛唐之间的诗人 (3)以写律诗著称的诗人(4)盛唐诗人 5)贺知章《咏柳》一诗的主题思想是( )。 (1)歌咏春风吹拂的柳树(2)借柳树歌咏春风 (3)借春风歌咏柳树 (4)借咏柳赞美春天,借咏春风赞美创造性劳动 6)《使至塞上》属于王维的( )。 (1)政治诗(2)山水诗(3)边塞诗(4)田园诗 7)曾在后期过着亦官亦隐生活的著名盛唐诗人是( )。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格律,出现了格律诗.当时诗歌所用到的律联可归纳为五言平韵、五言仄韵、七言平韵、七言仄韵4种类型148种格式.对这些律联、格式进行归纳、分析,并以诗例佐证.可以较为具体、详尽地揭示当时诗歌基本构律单位的全貌,帮助体察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绝句的体裁来源于汉魏乐府民歌。明胡应麟说:“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句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陔下,梁陈以降,作者坌然。”(《诗薮》卷六)。 关于五言绝句的起源,胡氏的说法不为无据。但是,七言绝句的起源,则众说纷纭。胡氏谓七绝起源于《陔下》,但《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七言绝句自歌行来”,刘永济先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五、七言格律诗。掌握这类诗的格律,对于正确理解诗意和正确朗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许多人都觉得平仄格式难记。其实平仄格式(这里只讨论五、七言律绝和五、七言律诗),只要记住两种基本句式,就可以推导出五、七言律绝和五、七言律诗的全部平仄格式。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推导法”。这两种基本句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绝句由两联四句构成。这两种句式分别为五言绝句中两的联出句的格式。根据联句平仄相对的原则,可推导出各自的对句,从而分别组成一联,即:  相似文献   

6.
李国强同学问“诗与词之不同处何在?”对于开始涉猎诗词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共同感到兴趣的问题。有人说诗的句式整齐,一般以五、七言为主;词则句子长短不一,故称“长短句”。然而仅仅从篇中句式之有长有短来区分诗词之不同,是不恰当的。因为有些古体诗中,也有长短不一的句式,如汉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武帝《瓠子歌》、《李夫人歌》、《落叶哀蝉曲》等均是。这种情况在古乐府中尤多。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二句是五言;后  相似文献   

7.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从艺术上看,此诗八句四联,通过多角度对比,诗人表现了自己的归隐之心。  相似文献   

8.
所谓古诗,是指唐代以前不合格律的五、七言诗歌以及唐人用这种诗体创作的诗歌。中国古代学者一般认为七言古诗起源于《诗经》、《楚辞》及春秋时代的歌谣。我们以成熟期的七言诗歌的诗体特征为依据,考查汉代有关古诗的文献,认为尽管先秦时期诗歌中出现了七言诗句,但还未形成七言古诗所应具有的完整体式。作为诗体,七言古诗产生于西汉,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经历了东汉的发展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才逐渐走向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9.
填空 (从略。可参阅<中国古代文学学习指导》中册。)选择1)(挽舟者歌》是一首()的民歌。 (1)隋代(2)初唐(3)中唐(4)晚唐2)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是一首()。(l)七言古风边塞诗(2)七言歌行宫体诗(3)七言古风宫体诗(4)七言歌行山水诗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1)乐府诗(2)古风(3)绝句(4)律诗4)张九龄、王翰、王湾都是()。(1)边塞诗人(2)初盛唐之间的诗人 (3)以写律诗著称的诗人 ·(4)盛唐诗人 5)贺知章(咏柳)一诗的主题思想是()。 (1)歌咏春风吹拂的柳树 (2)借柳树歌咏春风 (3)借春风歌咏柳树 (4)借咏柳赞美春夭,借咏春风赞美创造…  相似文献   

10.
1、行:题目带“行”字的诗,格律比较自由,五言、七言、杂言的都有。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琵琶行》。2、歌:歌和行,虽然名称不同,但所表示的诗歌体裁是一样。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长恨歌》。3、词:没有配上音乐的诗。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刘禹锡的《竹枝词》。4、曲:唐朝以前是指民歌。如《西洲曲》。唐朝以后是指根据民歌写成的诗。如王昌龄的《采莲曲》,李白的《塞下曲》。5、谣:不用乐器伴奏随意吟唱的诗。如李白的《箜篌谣》,王建的  相似文献   

11.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遗产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四句头的短诗。古代民间歌谣,有两句的,有三句的,有四句的。前两种不普遍,而四句一首的则大量存在。人们从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趋向于四句两韵的格式,这种格式,头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只二四两句一定押韵,于是就成为一种通行的四句两韵体。不过四句一首的诗歌,句子的字数起先并无限制,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经过长期发展,五言、七言两种,便占了压倒优势。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吴歌”“西曲”,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存于《梁鼓角横吹曲》的,也有相当多的五言四句体。七言四句的,晋以来存有《并州歌》《豫州歌》《捉搦歌》(四首)和梁、陈间的《乌栖曲》(十余首),《栖乌曲》(四首)之类,虽不算多,但已可看出发展趋势。不过,这种五或七言四句的诗歌,还不能叫作绝句,因为从音律上看,绝句又是格律诗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诗歌,诗宜歌,诗亦歌。诗歌是一种最适合朗诵的文体,声情并茂的朗诵容易使人领会诗的内蕴,感受诗的美感,更能传达诗的灵魂。《天上的街市》就是这样一首适合诵读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我们诗歌的大花园中,不仅有大红大紫的五言、七言,大富大贵的五律七律,还有各种散在草丛中,眨着眼儿的奇形怪状的诗,它们同样在争奇斗艳,吐露芬芳。我们这里所说的怪异诗,是指诗人不按古代正统诗的格调与格式来写,而是临场发挥,信手拈来,以表现生活的情趣和当时处境的诗。这样的诗因其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而专注于表现诗歌的内容,因此更能表现诗人的雅趣与心境,读来也更易引人共鸣。下面我们略举几例,以供读者欣赏,把玩。  相似文献   

14.
顾磷涉桂诗形式多样,有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排律以及楚辞体等。其所作涉桂诗思想内容亦丰富多彩,反映民生现实,表达励志共勉,表现真挚友情,表露委屈忧伤,抒写山水之爱等,无一或缺。而始终以怀民忧国、勤政惠民、建功立业、豁达乐观为主旋律,其中民生诗极具“诗史”价值。其诗歌具有风格俊朗、感情充沛,结构工整、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妙于化用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汉赋继承前人作品篇中有歌,汉赋又继承楚辞的“乱曰”又加以改革,一是以篇末诗歌替代“乱曰”的功能,这是赋家为了强化赋的抒情诉求;二是使“乱曰”的文字有所变化;上述二者使汉赋篇末文字的语言格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楚歌体等,这实际上使汉赋篇末成为诗体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6.
“以文为诗”,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指严羽批评宋诗的“以文字为诗”。(《沧浪诗话·诗辨》)它与“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共同构成了宋人诗歌的三大时代特色。 “以文为诗”,就是以作散文的某些手法(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来作诗。具体说来,宋人的“以文为诗”,其表现形态约略可概括为以下8种: 一是句式参差。它不再在一首诗中,拘守于只用西言、五言或七言等比较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感情的变化,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不同情况,错杂运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直至十七言等自由伸缩、灵活机动的散文句式,而不讲划一。但又总以某一种句式为主,构成大体整齐的样子,不失“诗”本体的特征。如郑侠《谢太守惠酒》、(《宋诗钞·西塘诗钞》一诗以七言句式为主,而杂以三言、四  相似文献   

17.
学者研究阮籍的诗歌历来都集中于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除此外,阮籍诗作其实还有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大人先生传》中的诗歌若干首。阮籍《大人先生传》是一篇寄意周全、体制独特的作品,其中的《采薪者歌》《大人先生歌》、七言"崔巍高山勃玄云"一节、三言"真人游"一节几首诗歌杂处其间,不仅显出文章韵散间杂、错落有致的特点,而且可以以此管窥阮籍对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多样化的开拓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它艺术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歌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歌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通过对比中国诗歌来分析越南古体诗歌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两国民族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越语的中国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过程中,卢照邻与骆宾王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卢照邻"端丽不乏风华",古质而有骚语,七言一贯到底,而稍感板滞;骆宾王则三五间杂于七言之中,以赋为诗,叙事代言,不乏创新,然终嫌浮靡,殊少风骨,乃其微瑕.二人的创作实践分别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