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复习铺垫 1.背出1——4的乘法口诀。 2.口算练习:4×2 4×3…… 3.摆图、列式、说意: ①○○○○ ○○○○ □×□ (横着看)写出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②▲▲▲ ▲▲▲ □×□ (竖着看)写出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课本P18例4。 出示例4的“手表图”教具。数一数,共有几块手表?  相似文献   

2.
[例1]分数乘以整数 1.9/2的意义是什么?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1.2+1.2+1.2+1.2=()×()。 3.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8×3=()+()+(); 0.3×4=()+()+()+().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根据4个9/2是多少这一命题作图填空:(1)用线段图表示4个9/2;(2)4个9/2,用加法算式来写,可写成();(3)把写成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可  相似文献   

3.
三、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比较课例五:乘法交换律的教学。教师首先提问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各部份的名称,然后出示一幅画有12朵花的挂图。师:同学们,图上的花,有3排,每排有4朵,一共有多少朵?怎么算?生:4×3=12。师:对。如果竖着看,一共有4行,每行有3朵,共有多少朵?又应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4.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的教学要点。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学时可首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然后通过实例,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以此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方法。例如在例1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板书和分析方法。2/9+2/9+2/9+2/9=(2+2+2+2)/9=8/92/9×4=2×4/9=8/9通过上述板书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求学4个2/9的和用加法计算时,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用乘法计算时,也只要把分子的4个2连加改成用4去乘分子2,分母不变,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即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分数乘以整数.(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1页例1、例2)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四、教具准备:小黑板、纸条、圆形图、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乘法算式表示下列各式5+5+5+5=□×□19+19+19+19+19+19=□×□小结:从上面两题中可以看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并算出结果(用投影仪先出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覆盖.  相似文献   

6.
一、出示例1"花坛中有4行牡丹花,每行15棵.一共有多少棵?"分析题意后,列出加法和乘法对比算式,再概括揭示乘法的意义.二、映出牡丹花组灯片,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牡丹花是几行,每行几棵?求这些花一共  相似文献   

7.
本册教材包括:分数乘、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百分数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例1,学生读懂题后,着重说明是什么意思,并通过示意图演示。教材中的图应修改为: 启发学生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使学生明白,3个人,每人吃一块,就是吃3个2/9块,可以列加法算式,也可列乘法算式。2/9×3表示3个的和,写成加法算式,2/9+2/9+2/9=2+2+2/9分子部分3个2相加,写成简便算法就是,因此直接写出…  相似文献   

8.
这个试验指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后的教学效果.用的是四省市编写的小学数学第二册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法如下:准备课,①通过教学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与一般加法对比;②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第一教时(新授),①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围棋子摆学具,围棋子可分上下两行,逐步增加摆的棋子,让学生对于什么是相同数连加及乘法的意义有个感性认识;②看摆棋子的列式比较 2×5 3×5 4×5 4×5 4×3 4×2 对每份数和份数的变化有清楚的了解.第二教时(新授),①巩固乘法意义.通过摆学具进一步弄清被被乘数是每份数也是相同的加数乘数是份数也是相同加数的个数;②让学生看算式摆学具如2×7,7×2,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本人认为小学中高年级经常遇到简算题。利用简便方法合理、灵活、准确的计算,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确保准确率。所以我认为用简便方法计算既是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题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还是平时考试和升学考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点。常见的简便算法类型归纳如下几种:一、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就是主要以五大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灵活地运用和熟练地转化等。例1.361+6.6+256+3.4=(361+265)+(6.6+3.4)=6+10=16例2.87×836=86×836+1×836=3+836=3836例3…  相似文献   

10.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传统的教学大都沿用谈话法,教师把教材拆成许多单个的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对所学知识“见树不见林”,只能在教师定的框框里转。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了5+5+5+5可以写成5×4,当出示2+2+2+3式题时,有的学生就说老师您把题目写错了,第四个数应该是2。当时有的学生就议论起来,通过观察、讨论,有的说不能写成乘法算式,有的说可以写成2×3+3;有的说可以写成2×4+1;还有的说可以写成3×3,我觉得“3×3”就有创造性。学生把3分开给每个2,2加1得3,有3个3相加,所以写成3×3。这种思维就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灵活运用了乘法意义的知识,发现了把加法算式改写为  相似文献   

11.
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笔者讲究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一、大小课堂,合理衔接例如,在上《5的乘法口诀》时结合钟面的认识进行教学,把枯燥需记忆的口诀物化在实物钟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玩具钟面上贴数字1—12,从而体会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再引导学生感知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然后,引导学生计算从数字“12”到数字“3”,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得到加法算式5+5+5=15,改成乘法算式5×3=15或3×5=15,得出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同时…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入乘法的概念(一)有5盘苹果,每盘3个,怎样列式解答?1.列式:3+3+3+3+3=15(个)。2.实质上求的是几个几的和?3.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二)如果有20盘苹果,每盘有3个,怎样列式计算?1.同学们写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很辛苦?2.其实,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还有一种简便写法:乘法。(三)谁知道3+3+3+3+3=1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算式5×3=15中3表示了什么,5表示什么?2.3+3+3+3+3=15还可以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3.先写一写,再与同桌说一说2+2+2=6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63~64页例2、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意义。2.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掌握简便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应用交换律、结合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8袋乒乓球图画或实物或幻灯片、计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1.看算式15×2=30回答,什么叫乘法?看算式15×2=2×15回答,什么是乘法交换律?3.口答: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相似文献   

14.
《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是初小算术第四册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够解答除法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应用题。这一单元共分六节,下面拟逐节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1.乘法复习掌握乘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在学习除法时,先要复习乘法。通过复习,要使学生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交换特性,熟练乘法九九口诀。课本上的例1是复习乘法的意义的。学生了解5个×6就是5个+5个+5个+5个+5个+5个,5个×6=30个,“30个”是总数,“5个”是每份的个数,6是份数。这就为已知总数与份数求每份数(等分除法)及已知总数与每份数农份数(包含除法)作了准备。例2是复习乘法的交换特性的,学生了解3×8=8×3,遇到较小的数乘以较大的数时,就能迅速选用口诀求得结果。表内除法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乘法口诀的熟练是掌握除法的一个关键。练习一中的习题,形式多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 1.1米=( )厘米 2.算式3+3+3+3写成乘法算式是( )。 3.8×7读作( )。 4.4的9倍用算式表示写作( )。 5.计算72÷9,要想乘法口诀( )。  相似文献   

16.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教学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能抓住事物内在规律和实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先练习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题,再出示一组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变式题:(1)0.25×99+0.25(2)35×64+0.6×37-53(3)33×9+99×7(4)247×113+737÷43(5)45.6×98+(45-53)×456这五道题,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运用简便算法,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便能发现这些题通过变形后均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样训练,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选自《…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一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下列几个方面的系列训练。 1.直用。例如 402×65 7.25×8 =(400+2)×65 =(6+1.25)×8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例1安排直观图(鸡和兔等小动物),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例2教学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  相似文献   

19.
言午 《良师》2003,(17)
变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例□+□+□=6△+△+△=12□+△=()分析与解:如果按乘法的意义去思考,由□+□+□=6,可知□表示相同的数,题中有3个相同的加数□,6表示和,因此可得□×3=6。那么□=6÷3=2。同理,由△+△+△=12,可得△×3=12,△=12÷3=4。所以□+△=2+4=6。如果按加法和的变化规律去思考,把前两算式左右相加,可得:□+□+□+△+△+△=6+12整理得3□+3△=18,3×(□+△)=18,所以□+△=18÷3=6。变换角度思考解题@言午!江西…  相似文献   

20.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请看下面各例。一、直接运用例1摇(2郾5+0郾6)×4摇摇=2郾5×4+0.6×4=10+2郾4=12郾4例220×(34+25)=20×34+20×25=15+8摇=23二、逆向运用例3摇0郾63×3郾5+0.37×3郾5摇摇=(0.63+0.37)×3郾5=1×3郾5摇摇摇摇摇摇摇摇=3郾5例4293×511+611×293=293×(511+611)=293×1摇摇摇摇=293三、推广运用例597×36+97×63+97摇摇摇=97×(36+63+1)摇摇摇摇摇摇=97×100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9700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例6摇72×34-72×0郾125+7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