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观刈麦》是白居易早期任周至县尉时写的一首讽谕诗。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诗写一位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丈夫送饭送水。青壮年农民在南  相似文献   

2.
张开瑰 《甘肃教育》2004,(12):21-21
唐宪宗元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06年,在羁旅漂泊、颠沛流离中过了半辈子贫困生活的白居易,通过几次科举考试,终于谋得了一个县尉的官职。从此,白居易步入政治舞台,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白居易在任期内,亲眼看到了唐代官僚政治的腐败,也亲身体会到了下层社会人民生活的疾苦,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源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著名诗篇《长恨歌》和叙事诗《观刈麦》,就是白居易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优秀篇章。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772—846)是唐代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人正直、善良,为官廉洁清明,政绩显赫。这些从他的诗作《观刈麦》中可见一斑。该篇为公元807年任盩厔(zhou zhi)县尉(帮助知县审判案子,以训练审案能力)时所作。全诗共13句,可分为四层意思。  相似文献   

4.
《观刈麦》(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七课)作者白居易,号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他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唐代贞元年间,中进士,曾任左抬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以后官做到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相似文献   

5.
朋友在一个敏感的单位从事敏感的工作。去年,他们单位的几位领导人涉嫌经济犯罪相继落马,唯有他安然无恙,一如既往。有人说他狡猾,有人说他幸运,有人说他怯懦……我问他: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在金钱面前能“我自岿然不动”?他的回答很新奇:一首诗——自居易的《观刈麦》。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了白居易的两首诗,一首是著名的《琵琶行》,一首是置课后练习供课外阅读的《观刈麦》,都是写底层平民女子的,一个是年老色衰独守空船令人浮想联翩的琵琶女,一个是背小孩悬敝筐拾麦穗叫人动侧隐之心的贫穷妇人,她们一同见证了白居易对社会最底层生活的观照,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怨惆怅,表现出白居易诗中浓厚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梁晓东 《中学文科》2006,(11):79-80
古代文学史上,白居易堪称一流的大诗人。安史之乱以后的唐代诗人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他在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岁月里长大,亲眼见到普通劳动群众困苦的生活,这对他后来创作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和《观刈麦》就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贪官污吏的愤懑。  相似文献   

8.
《观刈麦》是白居易早期任周至县尉时写的一首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诗写一位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丈夫送饭送水。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顾得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展现了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场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每天都要吃粮食,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亲眼见过收割粮食。诗人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看到了人们收割麦子的场景,触景生情写成了下面这首《观刈麦》。观刈麦((1))[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2))黄。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应举诗唐贞元三年(787),白居易自江南到京城长安应举。主考官顾况,才高识广,能诗能文,在当时非常有名。白居易将他的应试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送给顾况看。顾况在卷上看到白居易  相似文献   

11.
《秦中吟》、《新乐府》是白居易两组著名的讽谕诗。白居易的研究者多数都认为《秦中吟》的写作后于《新乐府》。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清人汪立名。他在《白香山年谱》中,系《新乐府》于元和四年、《秦中吟》于元和五年。《新》诗系年想必依据其序,《秦》诗系年,他除了在《不致仕》的笺注中作了一个推测外,未言及其它。依从  相似文献   

12.
《观刈麦》是一首五言古诗,为了教学,有把它译为现代白话文的必要。鲁迅先生曾论过硬译和意译。把古典文学作品译成现代白话文,硬译与意译,二者必须交相运用。当硬译处,不能苟且;当意译时,不必拘泥。字字落实,句句通顺,做到准确而流畅,既不损害原作的思想性、艺术性,又合情合理。以利于学生理解含义,熟读背诵。看了《<观刈麦>教学建议》(《四川  相似文献   

13.
唐朝诗人自居易,公元800年28岁时进士及第,公元 806年授周至尉.他此时的诗歌.重写实和讽喻,目的在于补察时政,他在<策林>中主张:"立采诗之官.升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一生中他创作出了大量的讽喻诗,于807年在周至任上创作的<观刈麦>诗便是其中十分杰出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提起白居易的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因为讽谕诗不但白居易自己在编集时将它摆在首位,而且也为历代研究家们所公认,它是白的代表作品。正是由于这些诗,历代研究家们把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列,称为唐代的三大诗人;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历代白诗的研究家们,对研究讽谕诗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因此而硕果累累。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个显然不足之处,那就是大都以《新乐府》、《秦中呤》(以下简称《新》诗和《秦》诗)  相似文献   

15.
《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比较有名的一篇。《新乐府》和《秦中吟》一样,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了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作者自己把它归之于讽喻诗一类。这类诗一般都是“一吟悲一事”,讽刺的目的比较明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孤独的刈麦女》中刈麦女的孤独、其歌声反映出的忧伤以及歌声引起过路者的共鸣等三方面,同时,结合华兹华斯的生活经历和诗歌理论探寻了这种忧郁情感产生的根源,并指出诗中反映的诗人在其长诗《丁登寺》中所提及的“聆听宁静的人性之悲曲”的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以诗歌擅长,与白居易柳宗元多有交往,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他曾于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因实行进步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被召还京都,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犯当权者,第二次被贬。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再次被召回长安,又写了《再游云都观》一诗讽刺当权者,所以未受重用,直到晚年才做了太子宾客。刘禹锡创作《陋室铭》,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宫中,宦官专权,皇帝受制于家奴。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  相似文献   

18.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何青春 《考试周刊》2010,(41):20-21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有名的长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政治上失败,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所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  相似文献   

20.
“《易》尚随时”是白居易对《周易》时位观的概括,表现了一种“变”和“不变”之“变”,以至于合和的境界.这种观念对白居易的出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白居易“善应”的处事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善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变”,理性的思维则是一种“不变”.在理性的影响下,白居易才将“变”和“善应”演绎成了一种“不变”的人生哲学.在这样的人生哲学的指导下,白居易的闲适诗创作更为明显地体现了他的“《易》尚随时”观,从“不偏执”的创作心态和“合和”境界的诗美追求两个方面体现了《易经》中的智慧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