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南江方言的词缀"儿",从语音上看有儿化和儿尾两种形式,儿化不自成一个音节,儿尾自成音节。后缀"儿"放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后儿化,放在单音节后一般为儿尾。本文试从儿化、儿尾的构成、作用、音值等方面说明词缀"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青海"少年"是青海民间文学中璀璨闪耀的奇葩,其中的"儿尾"方言,常是一个独立的、自成音节的词尾。"儿尾"方言不仅有一字尾、二字尾、三字尾,更有独到的ABB尾。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作者在充分掌握杭州“儿尾”方言特点的情况下,非常熟练地、巧妙地运用“儿尾”方言来描写人物。一、用“儿尾”方言来描写人物外貌;二、用“儿尾”方言描写人物穿戴;三、用“儿尾”方言描写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4.
安阳方言属于晋语区,是中原官话和晋语的过渡地带的语言。本文从对"子"尾的研究入手,描写安阳市区方言和林州方言中"子"尾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进行解释,获得了对安阳方言中的"子"尾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成都方言里"儿"缀同时包含"儿尾"和"儿化",且"儿"缀现象十分丰富。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收集语料来对"儿"类后缀进行探析。文章首先对"儿化""儿缀""儿尾"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别从"儿化"与"儿尾"两个方面对成都方言名词性后缀"儿"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最后归纳出成都方言儿缀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耍子儿"谈《西游记》中的杭州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来看,《西游记》所运用的基本方言应是宋元明时期的杭州吴语方言。作品从“成人童话”的特点出发,选用了大量杭州“儿尾”方言,其中特别是重点运用了“耍子儿”这个杭州“儿尾”方言。  相似文献   

7.
安徽定远方言中,"子"尾的读音在轻声的基础上更加弱化了。从构词功能来看,"子"尾分布十分广泛,是构成方言词的重要手段。定远方言中没有儿化词语,一部分"子"尾替代了儿化表示小称。加上"子"尾,还使一些双音节词语表意委婉。总的说来,"子"尾呈进一步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安阳市区方言的"儿化"和"儿尾"与中原官话、普通话相比,有很大不同,该文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安阳方言的"儿化"、"儿尾"进行研究,提出安阳方言"儿化"和"儿尾"现象并存,并受前一音节影响与"子尾"呈互补分布的面貌;并结合历时分析和语法化理论,指出儿化和儿尾的层次性,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南京方言,近、现代学者作了多方描写,但对其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则很少。本文对南京方言中老派城南、城北儿化词做了调查,对比了南、北两片儿化现象的异同,从语音机理角度研究了南京方言的儿化现象:儿化韵-儿中(“儿”在词中间)-儿尾(“儿”在词末尾)-声调变化。其中城南以儿化韵为主,儿尾、儿中、声调变化的情况城南、城北均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甘肃陇西方言的"儿"尾词,分析了"儿"尾的功能,列出了"儿"尾词表。词表收1380多个"儿"尾词,详细考察了每个"儿"尾词的小称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原来艺术生态格局的变化。在文学不断向泛文学的转变过程中,文化批评面对当下的文学景观,从关心纯文学到关注泛文学,从关怀终极价值到关怀世俗,从回避问题到自觉批判,从单一视角到整体观照,从重视宏观理论到关注微观个案,从独尊话语的思维到多元思维,显示了极强的现实回应能力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五个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入手,就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从五个转变进行阐述.即: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由平面型向立体型转变、由相对封闭型向相对开放型转变、由单元型向多元型转变、由自我型向社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从日耳曼所有制的瓦解到封建所有制的确立,从奴隶制的长期残存到被封建制排挤;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差别到两者的合流,从自由人、奴隶、隶农之间的差别到他们的合流;从王权有限到王权成为政治制度核心,再到统治者权力在诸子中分配;从自卫队到民军复杂化,从公职人员统率军队直到私人武装的建立;从纳税与不纳税差别到统一纳税,从税收归国库到赋税被领主瓜分;从圣徒屡遭侮辱到教会神圣不可侵犯,从马尔克财产观念到土地的贵族性,以上都体现着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综合具有漫长性和曲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子政务的背景,从由神秘型转向透明型、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由重权力转向重责任、由“任性”型转变为守信型、由关注经济转向经济发展与安全并重、由主人型转向公仆型、由人治型转向法治型等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干扰,其效果常常是负向的,即汉语负迁移现象。母语迁移特别是母语的负迁移涉及到二语或外语学习的方方面面:从词汇到语法;从句子到篇章;从思维到文化。文章拟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汉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时代趋势。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夯实要素基础和优化结构基础,在师资队伍上从拾遗红利转变为青椒红利,在模式上从后发借鉴转变为特色创新,在制度上从渐进式建构转变为全面规范设计,在服务面向上从跨界腾挪转变为精准细分,在专业设置上从速成取向转变为精致取向,在育人方式上从静态培养转变为动态培养,在资本结构上从偏向物质资本转变为偏向人力资本,在内部治理上从扩张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治理。  相似文献   

18.
沈晓阳 《天中学刊》2003,18(3):53-56
随着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社会伦理也迫切需要实现由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转化。这种转化主要应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道德价值上,从重义轻利走向义利统一;在道德关系上,从扬公抑私走向公私兼顾;在道德准则上,从单向奉献走向双向服务;在道德层次上,从单一层次走向多元层次;在道德手段上,从“软性约束’”走向“软硬兼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逐步转型,教师应该建构适应转型的新教学思维,从知识传递式教学思维转向知识建构式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建构新思维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程思维: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导";内涵思维:从"知识教授"到"问题学习";模式思维:从流程式的传递型模式到内涵式的建构型模式;方法思维:从"讲授教学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思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角色思维:从"接受者"到"体验者";方式思维: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生态思维: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复习思维:从"线性复习"到"回归复习";期望思维:从"感知学习"到"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即由政治化转向经济化,由简单化转向复杂化,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由伦理化转向功利化,由从众化转向个性化,由亲近化转向冷漠化.分析其原因,寻找其对策,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