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两国高考作文命题存在较大差异。从写作对象看,中国题主要关注"社稷",美国题主要关注"个体"。从价值判断看,中国题比较"实",美国题比较"虚"。从材料限定看,中国题比较"虚",美国题比较"实"。从可能的表述倾向看,写中国题易引出"宏论",写美国题易导向"实证"。  相似文献   

2.
“虚与实”在写作上,代表两种完全相反的写作方法——虚笔与实笔(或称虚写与实写)。  相似文献   

3.
虚写即抽象地写;实写即具体地写。写作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写,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绘,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述;虚写,主要是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4.
虚实转换法     
《新读写》2010,(7):31-34
“实”与“虚”是写作学里一组相对相反的概念。“实”是客观的。“虚”是主观的;“实”是具体的。“虚”是抽象的;“实”是眼前的,“虚”是远处的。所谓虚实转换法。是指面对抽象的、无形的话题(文题),应该把它落到实处,即虚题实写;而面对具体的、有形的话题(文题),应该诠释出题目的虚指意义,即实题虚写。  相似文献   

5.
虚题实写法是一种快速作文审题法。它要求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像,对作文题目进行快速审视,迅即确定写作角度和写作重点。有些作文题目,表面看很虚,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景似乎与现实、与作者自身无关,其实,这类题目要以虚当实,以假当真,真解实写,才算扣住题意,抓住关键,才能把握好行文方向,很快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写话题作文时要想立意出新,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一、"虚题实写,实题虚写"立意法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针对这些话题,我们可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题型虽然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之分,但从本质上无非就是两类:虚题和实题。虚题实写需要学生准确定义、化大为小,发散拓展、理性思辨;而实题虚写则要求学生把握特点、立足本意,联想立论、以小见大。从具体高考作文题入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虚实转换的方法,最终达到虚实相通的效果,在激烈的高考考场上打造高境界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综观近些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对表达技巧中虚和实的鉴赏偶有出现,可见鉴赏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是备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但在平时考试的分数统计中我们发现,这一类型题的得分率偏低。经调查发现关键原因是考生不能准确地辨认出诗词中的虚写。这一方面是因为虚和实这对概念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另一方面,考生对这一考点没有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经典文本的阅读中体悟某种写作规律,加以整合梳理,之后在自身的写作中模仿练习,是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提供了以"实"写"虚"的优秀范例,若能有效利用,便可轻松化解学生散文写作中如何写"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让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化抽象为具体,用真实可感的事物表现抽象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具体而言,"虚题实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体裁。一篇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能否灵活处理虚写与实写的关系 ,做到虚实相生。所谓虚写是指使用间接手法 ,通过描绘环境 ,渲染气氛 ,或刻画其他人物的言行 ,以便更加鲜明地描摹中心人物的精神风貌及性格特点 ;而实写则是直接通过人物自身的外貌、言语、行为等来揭示其心理特征。巧妙处理虚实关系 ,使其虚实相生 ,水乳交融 ,可使记叙文的写作如同插上翅膀飞向成功。具体做法是 :一、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为了把主要人物刻画得更加鲜明突出 ,从虚入手 ,以虚带实 ,以虚托实是常用方法。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考作文的命题,基本上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下面就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以举例简说的形式,提供一些立意角度及写作思路,以期给同学们一点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帮助。题一:季节(07福建)【审题】自然的季节、历史的季节、人生的季节、心理的季节、文学的季节等。注意宽题窄写,实题虚写。文体,宜写散文。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但事事皆实,失于平庸;虚构是写作的本质,但事事皆虚,过于诞妄。可见,在写作中,要做到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在是大有学问。那么,怎样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写出最美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学"或者是"地域写作"长期以来都是雷平阳写作中不可剔除的标签,但《构树小径》一文却一反常态,把"实"写得很虚,更把"虚"写得很实,不仅在惯有的"地域"基础上出现了反地域倾向,而且在美学追求上更显现了对温柔和谐的美学的认同。跟以往的写作相比,《构树小径》在精神和思想探索上更进一步,写作的技巧也显得越来越纯熟。  相似文献   

15.
<正>“虚与实”在写作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是看得见、摸得着、具象显形的人和事物;“虚”是抽象的,需要想象和模拟才能感知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见识和意蕴等。好的作文在生动感人的事实叙述之外,讲求灵感闪现和顿悟发掘,这样行文才能境界超脱高妙、令人激赏。山之气质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气韵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人之精神写不出,以领悟写之。领悟是什么?领悟就是“实”化“虚”的认识和发现,是“虚”处穿插“实”的作文秘诀,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心灵收获,  相似文献   

16.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叙述事件或描写人物中,既有写实内容,又有虚的配合。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写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相间,相辅相成,能避免写人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  相似文献   

17.
记叙文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体裁。一篇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能否灵活处理虚写与实写的关系,做到虚实相生。所谓虚写是指使用间接手法,通过描绘环境,渲染气氛,或刻画其他人物的言行,以便更加鲜明地描摹中心人物的精神风貌及性格特点;而实写则是直接通过人物自身的外貌、言语、行为等来揭示其心理特征。巧妙处理虚实关系,使其虚实相生,水乳交融,可使记叙文写作如同插上翅膀飞向成功。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初语第四册的散文《温馨的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概括地说,就是采用了实笔与虚笔、伏笔与应笔两种笔法。一、实笔与虚笔。《温馨的风》集中写了“我”在江南之行中的一段复杂的内心感受。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放在实与虚的景物描绘和事件叙述上,以实衬虚,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题有实有虚,实题指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实物,比如“水”、“门”、“路”“牛”“窗前”“玉兰花”等。虚题指主观的、抽象的,含蓄的意义,比如“美”、“奉献”、“追求”、“温馨”、“暖流”,“幸福”、“苦难”等。遇到实题,如果仅仅就物写物,那样的文章是缺乏深度的,唯有采取化实为虚之法,在描写实物时,  相似文献   

20.
虚与实是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产生联想、补充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文字。它们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虚”并非是虚无缥缈,而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实,而是艺术再造的“实”,导向一定的“虚”。构思行文过程中.虚笔与实笔兼使,二者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技法即所谓的“虚实相生”。我国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论诗有言,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对诗“贵虚实见意”的强调。所谓“写得太实则无诗”,此理也同样适用于写作中,请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的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