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铜丝表面渐渐变黑,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液变绿色,随反应的时间推移,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扩散到溶液中,对本实验中出现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找到实验中发生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原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不同版本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中和反应实验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中和反应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选择不含水的酸和碱作为反应物,并采用蓝色硅胶和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进行测试,可以直接观察到中和反应有水和热量产生,能间接证明有盐的生成。创新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学习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实验调控、实验思维等能力,在建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有独特作用,清晰的反应现象又是发挥实验独特作用的重要保证。文章以化学教材实验为原型,归纳整理出提升反应现象清晰度的设计细节:放大、持续和转换,为教师进行实验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通过直观、丰富多彩和奇妙的变化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极大兴趣,并从实验探究中进行理论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具体实施中,如九年级化学实验验证“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时,常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对此,我尝试用以下方法加以改进,实验现象有了明显改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内容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九年级化学教材金属与金属材料中有一个现象明显的经典演示实验:利用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使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长出红色的铜树。漂亮的铜树深深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很多化学教师投入到金属树实验的改进研究中去。其实,日本《化学教育》杂志早已经介绍了一种在滤纸上生长金属树的方法,我们在重复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一、滤纸上的金属树将一张圆形滤纸置于培养皿内,再准备同样的反应装置  相似文献   

7.
江玉安 《化学教学》1999,(12):40-40,41
三年前,我对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化学问题有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认识.引起我兴趣的化学问题是碱金属那一章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为了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课本中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钠块用铝箔包好,用针在铝箔上戳几个小洞,然后用镊子夹住,用排水集气法在小试管中收集气体,然后检验该气体.我发现从该实验中可以引入很多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出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对实验技术向来不加说明,更不要说对实验技术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了.我认为实验技术跟实验原理一样重要,实验技术对实验…  相似文献   

8.
1 存在问题 全国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1章第二节"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一个"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的趣味实验.现象较为奇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相继发生,交融在一起,意在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9.
粉尘爆炸实验是上教版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教材必选实验。《化学教学》2009年第4期《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文,用透明饮料瓶作反应装置代替原金属罐或纸罐,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实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的选择,往往是由制取气体的方法(原理)决定的。用化学方法制取气体,就需要考虑反应中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制取氧气的原理之一是:  相似文献   

11.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对这一实验的叙述在实践中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按教材所述,不论怎么样操作,该实验都有二氧化氮气体逸出。污染教学环境,损害师生健康;②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  相似文献   

12.
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其化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文中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的实验活动内容设计为培养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各维度表现的教学情境,编写相应的化学实验观察报告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研究发现,实验观察报告单教学对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各维度表现的发展均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缩小了不同化学学业成绩学生在化学实验观察能力敏捷性维度和深刻性维度表现的差异,扩大了在灵活性维度表现的差异,但未改变在批判性维度表现的差异.课堂教学活动对不同性别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发展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严业安 《化学教学》2002,(6):25-27,29
案例一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问题研究本课题主要是基于实验现象和实验改进的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一 )问题的提出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①电石和水反应非常剧烈 ,即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反应也较激烈 ,起初产生的乙炔气体在收集和性质实验之前不能有效利用而白白浪费掉 ;②反应试管内连续不断地产生大量泡沫外逸 ,常堵塞导管 ,影响实验的进行 ;③反应后容器内的残留物为什么不呈白色 ,而呈深灰 (白 )色 ;④生成的乙炔气体中还含有H2 S、PH3 等杂质 ,它们会影响乙炔的性质实验。于是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  相似文献   

14.
在九年级开设探索性化学实验,通过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材的分析,提出了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解决在实施探究性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长沙市九年级学生开始进行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考查。经过5年的化学实验考查,我们感受到教师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更喜欢动手做实验了。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对加强实验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长沙市每所中学的九年级学生都进了实验室,动手做了实验,有效地解决了轻视实验的难题。笔者现对长沙市2011年初中化学毕业会考实验操作考查测试题进行述评。一、长沙市2011年初中化学毕业会考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6.
朱安平 《化学教与学》2011,(10):66+47-66,47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  相似文献   

17.
审视2012年的若干个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利用气球设计的实验装置的特点,结合实例归纳出气球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有缓解压强差、形成封闭体系、收集未反应完或生成的气体、验证气体密度大小等,分析了气球应用于化学实验装置及在实验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妥"与"不妥",并指出化学实验设计应注重简易性、实用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27页的实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实验改进原因教科书上所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红磷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再测出剩余气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这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纵观整个教材,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用笔粗略记号均分,这样做误差较大;二是红磷在瓶外加热时,有白烟生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然而教材中提供的某些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有些实验的演示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有的实验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这些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此,笔者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白磷在水下燃烧”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版,教材原先的编排体系、结构等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这也引发了九年级化学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的浪潮,激起了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细数新教材的种种变化,均与新课标的理念更为贴切,其中实验部分尤为明显。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1."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