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1842年)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膝投降,于1842年8月和英国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结束了这次战争。静海寺承载和见证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小学历史常识》课本的编写情况,总的情况已见本刊第三期我们写的文章。这里就下册的编写情况,作一些介绍和说明,以供小学历史教师备课时参考。一、教材处理中的若干问题《常识》(下册)共二十四课,包括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共一百零九年的历史。在这段的历史中,我们着重的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涉及的时间问题1.一八四○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科学的结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就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战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成了中国历史自古代转变到近代的一个分界线。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斗争高潮,它把历代农民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下面就这段历史中的重要问题,略作介绍和分析,供自学者参考。一、学习中的重要问题 1.关于清代的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的反映。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它也表现出清朝统治者的夜郎自大和盲目排外的恶习。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以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9,(1):28-41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作为京津门户的大连,见证了英军的侵扰和跋扈。英军在这里的活动虽然主要限于补给和集结等非直接作战行动,但是,英军在大连地区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作战能力。对这段隐匿的历史进行考察和挖掘,不仅有助于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活动、作战目标,而且对于理解大连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的原因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高建国 《新高考》2005,(10):24-25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抗争史、探索史。由于高中现行教材在编写中国近代史时主要是突出一些阶段性的重大事件,学生往往不容易从整体把握这段历史,了解其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这段历史代表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包括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确认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材仍按传统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来学习、研究和讲授.这种做法合乎习惯但不符合科学,亟待修改.本文认为,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材应把109年的历史贯通,在此基础上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体系是:三条发展线索,五次革命高潮,八个历史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以很大的注意力研究中国问题,特别对有关鸦片战争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博大精深的政治论文。如今,这些论文已成了我们从事中国近代史学习、研究和教学的光辉指南。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炮舰轰击古老的中国封建主义的战争。中国封建制度到了清朝末年,已病入膏肓,以致英国用四千名军队就能把拥有四亿人口的“天朝大国”打败!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  相似文献   

9.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史(近代部分)一般称作中国近代史,内容包括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共80年的历史。基本教材是《中国近代史纲》(1988年版),辅助教材为《中国近代史学习手册》(1989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柏文蔚是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重要人物,后来又参加了护法战争,1923年积极赞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政府委员等职。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和柏文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人物。其实,陈独秀和柏文蔚很早就相识,并在反清、反袁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长时间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结下了很深的战斗情谊。二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安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上共同写下了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确认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在184o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高校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教材仍按传统办法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来学习、研究和讲授。这种做法合乎习惯但不符合科学,亟待修改。本文认为,高校历史学专业件国近代史》教材应把109年的历史贯通,在此基础上的忡国近代史》课程体系是:三条发展线索,五次革命高潮,八个历史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一、贯通IO9年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在50年代,当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看看马克思、恩格斯对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影响的剖析。一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分析中首先便对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作了详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似乎已成定论。即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止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现代史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直至今日。仔细研究一下,这一分期的某些部分,似有商榷之处,应该再议。 (一) 这个传统的分期论,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上限,是对的、科学的。因为从此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中,各种名目的条约繁多且是历年中考重点,单靠死记硬背着实枯燥乏味且浪费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把条约内容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方便学生学习。首先,明确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将近110年的历史,它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在这段屈辱的岁月里,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  相似文献   

16.
一些中国近代史论著在论及鸦片战争等一切对外战争的失败教训时,总是提“落后就得挨打”。本文从哲学上、中外历史实际、鸦片战争和整个近代史内容上等方面论述了它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口号,而应提“落后就会挨打。”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它促使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因此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成为划分中国社会阶段的一个界碑。为了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中国为什么在战争中失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就有必要对战前的中国社会作一番了解和分析。这正是我们理解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  相似文献   

18.
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资产阶级历史学者,以反动的历史观点,对中国近代史加以歪曲和伪造,为他们的反动目的服务。因此,我们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历史观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篇文章中拟根据中国近代史讲授单元,某一单元着重批判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初步意见。这样是否妥当,希望同志们指正。一关于鸦片战争部分鸦片战争在资本主义英国一方面是武装掠夺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一方面是为自伟而进行的反侵略  相似文献   

19.
<正>同学们即将开启中国近代史——这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的学习。在面临民族危机和压迫的时候,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部分同学可能已经通过课外阅读、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对虎门销烟等史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知识偏向于碎片化。另外,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由于涉及一些理论术语,因此同学们理解分析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克思指出:“英国人曾为鸦片走私的利益发动了第一次对华战争。”这次战争即是指1840—19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便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导火线的鸦片战争,在《南京条约》的十三条款中,对鸦片问题却只字未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