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引导学生感受品读诗歌之美的过程中,要注意品读诗歌的画面美、立体美、动态美、色彩美、复义美等方面,培养学生揣摩体会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韵味独特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2.
薛广峰 《文教资料》2011,(23):78-79
在古典诗歌的课堂上,一直存在着教师期待与学生反应的巨大反差。作者认为,只有放弃对诗歌意义支离破碎的解剖,代之以整体感知,重视诵读、感悟、想象、反思,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诗歌,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不仅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继承,而且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更值得我们用心揣摩,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潜在价值。笔者认为,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不仅是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方法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似乎与想象有着天然的紧密姻缘:如果创作没有想象,我们几乎难以见到洋洋大观的美妙的诗歌作品;如果鉴赏缺少想象,我们几乎不能领略诗歌中的景象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致美等等——正是依靠想象,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角度看。诗歌的艺术美具体表现在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学习,深入领悟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感受到诗歌艺术美,从而感悟我国文学艺术丰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形成表现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竭尽全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这种艺术美。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愉快的感动。增添了无限的勇气(高尔基语)。”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能否完.成上述任务.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拽们语文教师在诗歌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艺术桥梁.在诗歌教学中以美学角度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诗歌艺术美的熏陶和教益.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6.
有位诗人说过,诗歌集中着美,突出着美。反转过来,加深强固着人们美的认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各自“依据美的法则”,再现了自然美、生活美、语言美、意境美等美的形态,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教师抓住这些具有美育特质的教材,引导学生疏通赏析,学生就会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从而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中,激发爱国情感,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年青一代高尚的情操。本文对诗歌美育的教学和赏析作一粗疏探讨。一、以诗歌的画面美…  相似文献   

7.
曹磊 《海南教育》2014,(24):26-27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情感充沛,最能体现语言艺术之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画面美、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捕捉诗歌的意象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探究、仔细品味,就可以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审美过程。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来学会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想象图画美;巧妙分析诗歌,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人文美,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  相似文献   

10.
高一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单元选取了中国现当代和外国的共11首诗歌,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在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外,教学重点应是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地感受作品的节奏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体味作品的语言,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丽  龚旎 《中学文科》2006,(6):43-44
作为文明古国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 诗歌教学本能地蕴蓄学生的生活情思和理性思维。诗歌的思想美、音韵美、意象美的特点需要我们以诗话的形式传达诗意之美,让学生能长期浸润于诗歌的氛围中,让青春的心灵接受充满诗意的学习,享受智慧的沐浴,从而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捕捉英语诗歌中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的升华。诗歌具有优美的韵律、严正的格律和音乐般的旋律,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载体。为此笔者把审美教育作为本单元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及相关材料,通过揣摩法、吟读法、感悟法、玩味法等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绘画美、修辞美和风格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学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是我国学史上一片灿烂的星河,也是各类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这些古典诗歌时,教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美,理解理想美,欣赏形式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学修养。  相似文献   

14.
邓志红 《中学文科》2007,(11):62-6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目前,文学教育的核心——诗歌教学逐步引起人们重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而目前诗歌教学的公式化,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掘与提升,这就需要对诗歌教学进行改革。如何让学生从诗歌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如何有效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从读诗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想像力和鲜明的个性,成了诗歌教学甜基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挈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的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之中。给人…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03-104
新课程标准下,更多的诗歌走进初中教科书,诗歌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学习诗歌,对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至关重要。诗歌教学是美的教育。诗歌的美,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讲析诗歌,最应从"美"字上入手。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中诗歌篇目众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享受美、创造美,让美栖居在诗歌教学中,让诗意长留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2013,(10):10-11
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具有语言优美、情趣盎然等特点。教学儿童诗,应该根据课文的特质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诵读体悟和随文练笔等策略,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领悟诗歌的言语之美、探寻诗歌的表达之美,从而真正提升诗歌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优化"美读诗歌"的环节,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精心优化"悟"的环节,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语言,从写作技巧、修辞方法、重点字词方面品析其中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