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满族作为少数民族虽然在政治上统治了全国,独揽大权,但是满族社会的经济文化意识仍然落后于汉族社会,中原地区的封建制度及文化生活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稳定政权,努力学习汉族文化,这种学习体现在很多方面,把古典小说翻译成满文就是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使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阅读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这种用满文翻译汉族古典小说的文治背景进行描述、说明、分析以及一定的评价。清代满译小说的兴盛发展离不开最高决策者的重视,根源于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之下,而满语文的国语地位从侧面为翻译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建立元朝与清朝的蒙古贵族与满族贵族,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采取了歧视防范、怀柔安抚并重的统治策略,其目的是确保本民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蒙汉满回藏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汇,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对满族社会风俗习惯产生了甚是广泛的影响,综观满族的人生仪礼、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俗等风俗习惯,其中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从衣俗、食俗、居俗、行俗四个方面来阐述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有助于加深理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满族作为一个富于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在其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该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同时,又受到了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文章分别就满族的社会生活、婚姻礼俗、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满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皇太极是满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有作为的皇帝,在其执政的17年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本文仅对皇太极在文化习俗上的改革略作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长。满族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继承和保留了女真族的许多传统,随着他们向关内的扩展,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这也是满族得以入主中原并稳定其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太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希望自己的民族进步,吸收学习汉族文化,摒弃本民族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时代的习俗。但是,他又担心,吸收汉文化会使本族特有的品格、文化习俗全部丧失,这形成了他在改革满族文化上的矛盾心  相似文献   

6.
清代满族风俗习惯发生重大变迁,丧葬习俗即是其中重要内容。文章以《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为研究个案,通过地区代表性满族家族的丧葬习俗解读满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历史过程。通过综合考察满族丧葬习俗在葬法、墓地选址原则、停灵时间、墓地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展示了满族丧葬习俗变化的大众主流与家族个体特点。这些变化的根源既有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家意志主导进行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又是少数民族满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清朝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这些特殊的社会条件,决定了清朝不同于往代的诸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8.
冠服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典章制度.清代统治者在坚守满族服饰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汉族冠服制度,逐步确立了既不失满族习俗礼仪,又饱含汉族服饰特性因子的清代冠服制度.  相似文献   

9.
康雍乾是清朝较有作为的君主,他们深深懂得,要巩固作为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的统治,一方面必须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和合作,清除汉人的排满情绪;另方面必须认真总结和借鉴前朝治政之得失,积极学习和继承汉族先进文化,尽量减少行政失误,为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带来新机。为此,他们除了自己毕生努力学习经史文集外,还大力提倡参考经史文集的收集、整理、修订、编纂工作。为了使史籍真正能起到鉴戒的作用,他们提倡史书要纪实、写信史,对历史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编纂《明史》、实事求是地评价明朝的历史地位,认真总结和借…  相似文献   

10.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朝以来,就奠定了由满族统治者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形态。在原本以大量汉族居民为主的地区进行统治,自身为少数民族身份的统治者如何在各种文化差异之下赢得汉族民众之民心显得尤为重要;而礼乐作为重要的仪式音乐,自周始就秉持着其社会治理的需求、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政治时事的诉求而得以流传。本文主要从满汉两个民族在分隔、交融的过程中探索中国延绵数千年的礼乐文化在清代发生了怎样的留存及变化,从而进一步探究清代宫廷所秉承的礼乐观念。  相似文献   

11.
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因为帝国的疆土和统治区域基本形成于此时,采取何种文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康熙帝十分重视各个被统治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他积极地了解汉族的文化,并将之视作一种政治资源加以利用.在争取汉族精英对满清认同的同时,他利用了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为清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今天生活在苏拉宫村的满族人200余人,他们原是清朝时期从东北派驻新疆的满族官兵的后裔。由于政治的需要,他们迁徙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并与东北满族在地理上形成了较大的隔离。经过二百余年的居住、繁衍,其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发生了诸多变化,但他们却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满族族群认同意识。论文结合相关的节日展演,试对满族族群认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把满语满文定为国语国文,企图在全国实行满语满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刊印了大量的满文图书。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满文官刻图书异常发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强大动力下,满族汉化非常严重,满语满文不仅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反而被汉语汉字所替代,满文官刻图书从鼎盛走向了衰落,语言渗透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4.
满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从而使得该民族的特点具有更大的稳固性和顽强的传承性。满族的生活习俗主要体现在满族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歌舞及体育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清代西北地区的民族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代西北地区的民族立法廖杨清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历史长河发展到清代,已基本奠定了现当代中国民族的分布格局。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清王朝,既要处理好与人口众多的汉族的关系,又要协调好与民族种类繁多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因此,它非常注...  相似文献   

16.
15至17世纪的东北地区诸民族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辽东经济圈的形成促进了满洲等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随着满洲势力的崛起,它"同化"(即满洲化)了纳入本民族共同体的其他部族,同时,也用暴力手段迫使人数众多的汉族部分地改习满洲习俗.为了适应在中原的长期统治,满洲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即汉化),但并未被完全融入汉族.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同化"与"异化"过程,实质上是民族之间的"文明化"进程.这就是满洲(满族)始终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存在于世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17.
清朝立国之初,采取强迫同化政策,遭到了汉人的强烈抵制。政权稳定后,清廷为缓和民族矛盾,开始调整民族政策,如以礼安葬崇祯皇帝、举行科举考试、尊孔、重用汉族官员等。满汉之间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满族统治者学会了汉语汉文,两族之间互相通婚,满族采用汉人姓氏,而满族的旗袍也得到了汉族的认可。旗兵驻防中原,官宦入籍,逃荒定居,都给民族融合提供了条件。回族、高山族与汉族也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是精神产品,是一定社会生活经过作家头脑加工的结果。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在创作中彰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他在小说创作中刻画了满族人民富有反抗精神和勇于献身精神的民族性格,展示了满族崇尚女性与崇拜自然的独特文化传统,表现了东北满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流露出作者浓厚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9.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 ,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 ,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在清朝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和政策导致了漠南蒙古臣服于清朝,成为它的北部屏障和直接借助的力量,保证了清朝一六四四年的顺利入关和进占中原,从而使中国历史进入清朝统治时期,其次,它为有清一代的民族统治政策奠定了基础,为统治各族人民提供了经验,对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太祖、太宗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