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大连日报社把日常发稿费工作提高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高度,认为延迟甚至漏发稿费就是侵犯了作者取得报酬的权利,因而采取3条扎实措施,确保了省内外作者都能在15天内收到稿费。 如今有相当数量的报刊台发放稿费拖拉,短则一两个月,长的竟达半年以上,还时常漏发,需要作者“壮着胆子”、“不顾面子”去信讨要才给补寄。产生这种种情形的症结何在?笔者非“圈子”中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却深知由此产生的弊端:一是挫伤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二是有损新闻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者》杂志第四期“焦点”栏目刊发了几位新闻工作者关于“小分队记者怎么当”的文章。其中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杨三军说,对于不熟悉的题材,采访前的“恶补”必不可少;《解放日报》记者邱曙东说,我一边“恶补”信访知识,一边从“外围”接近张云泉。正因为他们在采访前特别注重“恶补”,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才出色地完成了采写任务。对这样的“恶补”,可用两个字概括:“善哉!”“恶补”就是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超量地补充马上要运用的知识和材料,以作采访的前期铺垫。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打无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3.
也说“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有家报纸近载《从十倍的差距看减人增效》一文说,香港某报每个记者每月采发稿件100多篇;而内地有的新闻机构的记者,一个月的任务定额才3至5篇,多的也不过10来篇,作者由此认为内地传媒应大幅度减人增效。读罢此文,我觉得该作者主张“增效”的想法无疑是好的,委实说,一个记者一个月采发稿件三五篇,从数量上看的确是少了些,适当地提高发稿定额,也实有必要。但记者发稿的数量多是不是就说明增了效?是不是非要把人搞得成天惶惶然而疲于奔命,才算是“真正解放了新闻生产力”?我看,这些问题都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必在“要不要打落水狗”这个问题上争论了,而应该说,正是因为要“费厄泼赖”.所以才要穷追到底。至于穷追的过程中,谁落水了.落水之后还打不打,那就要看事情本身的进展如何了  相似文献   

6.
照词典上的解释,“垂范”就是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率先垂范”一词,更是常见于领导干部教育下级或自警自励之时,大家都不陌生。 应当说,能够在做人做事方面作为示范的,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标准,诸如诚实、公平、宽 客、善良以及勤奋、坚韧之类,对领导 干部,自然还有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等 等“官德”。从这个意思上说,“垂范”所  相似文献   

7.
徐文婷 《新闻前哨》2009,(10):78-79
提起网络红人.接触网络的人都不会陌生。从最早的文字时代的痞子蔡、安妮宝贝到现今读图时代的天仙妹妹、芙蓉姐姐、二月丫头再到日益兴起的视频时代的胡戈、dodolook,每次他们的诞生都会引起网络上的一阵旋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至今日,他们大多还活跃在各大网络论坛和社区,在网络上一呼百应,还拥有了自己固定的粉丝群。  相似文献   

8.
目下新闻界正厉行“职业道德”之“反腐倡廉”,刹“有偿新闻”之风。“有偿新闻”起于利欲薰心,而所谓的“义利之辩”更是一个渊源久远的道德话题,故忧国忧民之士多从道义角度入手,纵横捭阖,晓以大义。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雄起"之声响彻川渝足球赛场,进而在新闻媒体的推动下走向全国。对于其内涵,则众说纷纭。郑春汛认为东汉纬书《尚书帝命验》中"雄起"一词是现代四川方言词"雄起"的源头,意当为"崛起"、"奋起",并指出赵振铎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10.
还是十多年前读中学时学过丈学大师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至今仍记忆犹新。大师对“拿来”作了精辟的论述——需要“拿来”,但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今天,我也斗胆地借用大师这个“名词”说说当今文坛的“拿来主义”风。由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笔耕不辍的辛勤劳作者常常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感慨在文人纷纷下海的时候,能有那么多热衷于广播电视事业的仁人志士在理论园地默默地耕耘、奉献。“爬格子”是辛苦的,但一旦你思想的火花由文字变成铅字发表了,它就成了你的知识产权,那又是一份荣耀一种能力的佐证。虽然现在还没有人为…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第十《规箴》:“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郗遂大,冰衿而出,不得一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注曰:“‘冰衿’不可解,余初疑‘冰’为‘’字之误。乃观唐写本,则作‘冰矜’,点画分明,其疑始解。盖郗公不善言辞,故瞑怒之余,惟觉其颜色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2.
发行期间,一些报纸言必称“主流”:什么读者定位面向“主流人群”啦,什么以刊登“主流新闻”“主流资讯”为主啦,什么在本区域发行量、影响力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主流地位”啦。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报纸似乎一下子全都变身“主流”或正在向“主流”迈进。其实,很多报纸对“主流”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一些报纸标榜的所谓“主流”,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不敢苟同。比如一家宣称自己是某某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的晚报,居然在网站打出了这样的新闻“热线”启示:本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  相似文献   

13.
读了李道苹、秦惠基同志的《评“低谷论”》(《图书馆杂志》1900年第1期),觉得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低谷”的含义是什么,这是我们讨论时首先应当搞清楚的。只有在此基础上,“低谷”的讨  相似文献   

14.
也说“新闻奖”肖荻近年来,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新闻奖层出不穷。除了国家规定的、代表新闻界最高荣誉的“中国新闻奖”和范长江、邹韬奋新闻奖等国家级新闻奖项外,还有许多是不符合规定的某一行业、部门、单位设立的奖项,甚至还有个别大企业设“××杯”,给宣传本单位的...  相似文献   

15.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4,(12):85-86
乡是郷的简化字,音从郎。乡可组合成很多词:乡亲、乡人、乡党……有政治色彩的如乡丁、乡公所、乡政府、乡党委等。还可作尾巴组成故乡、老乡、同乡、异乡、望乡、还乡、离井背乡……乡愁,再说愁,声从秋,意从心,人在秋天的心就是愁。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秋收有什么不好呢?旧社会秋收,都叫地主老财收了,哪有不愁的。推己及穷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之后。  相似文献   

16.
翻开现在的报纸或者刊物,时常见到“专版”、“资讯”之类的版头,里面刊载的多为某地、某单位、某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对于诸如此类的稿件,业内人士私下叫它“有偿新闻”或“软广告”,公众场合则称之为“形象广告”。  相似文献   

17.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送给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一条幅,上书“求阙”二字,并附嘱言:“阙者,空也,缺也。希望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经常查找自己的不足。只有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缺’,才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和动力。”范敬宜先生已年逾古稀,王慧敏年近不惑,范敬宜先生的条幅及所附嘱言,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年轻新闻工作者寄予的厚望。“求阙”的“阙”,范公在嘱言中解释说:“阙者,空也,缺也”;“求”是寻求、研究,“求阙”即查找不足。那么记者的共性之“缺”主要有哪些?就目前看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为数…  相似文献   

19.
说新闻是一种新的播报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播音形态,是以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新近发生的事件。说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无疑使新闻节目的传播多了一分竞争力。我主持的哈尔滨电视台《娱乐开讲》节目,主要说报娱乐界近期发生的事件,从内容上属于娱乐类节目,但其形式尤其是在说上与说新闻有许多共同之处。最近圈内对  相似文献   

20.
因考虑我做副刊的缘故,不久前,皖籍台湾《联合报》老记者吴心白先生特意邮寄一本书托人带给我,这本书是台湾副刊界老前辈、时年95岁高龄的孙如陵先生2008年在台湾出版的新书《副刊论》。孙老前辈把自己半生做副刊的经历和编辑体会写成书出版,让我们副刊晚辈看了不免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