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德育比较"问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者:S教育学硕士 F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H教育学硕士 L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C教育学教授 C.你们早就对"中西德育比较"问题感兴趣了,也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先说说你们的想法. S.我看到你写过不少关于"德育"问题的文章.我的印象是,你对我国现在的德育理论,大抵持保留态度.你对德育问题的认识,可算是以常理为依据,或者说不想距离常理太远,而这种常理,主要是从西方德育理论中得出的.因为西方德育理论植根于西方近代以来德育的实践,也可以承认,它具有现代意识.问题是中国国情、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同西方国家有显著区别.故单以西方德育理论的视角观察中国德育实际问题,也就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苏联“教育学”出版社为纪念A·C·马卡连柯诞辰一百周年(1888——1988),准备出版八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计划自1983年至1986年四年里。每年出版两卷,1986年出齐。 1946年曾出过马卡连柯《教育论文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研究者,认为马卡连柯只重视德育,不重视智育。例如,苏联研究马卡连柯权威麦丁斯基就是如此。他在《马卡连柯的教育学说》一书中,甚至介绍了体育和美育,但就是对智育只字不提,似乎在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中是没有什么智育的。  相似文献   

4.
王稼伟 《江苏教育》2012,(Z1):44-46
作品简介:《教育诗》(又译为《教育诗篇》)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经典,是前苏联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之一。此书就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亲身体验,分析研究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历程写下的。这部如诗一般的教育著作在描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明快幽默,饱含了马卡连柯的教育理想,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全书是一部优美的教育工作记录,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政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字体裁组成,第一部分描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理论之林中,有一类别具特色的教育学著作,诸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棱的《受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陶行知的一些文章和诗作以及一些优秀教师的著作。由于这类教育学著作往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  相似文献   

6.
何奇 《教育学术月刊》2003,(1):20-21,30
一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于1981年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著名论点.1982年,又在他主编的中师《教育学》教材重提了这一观点.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策三、裴娣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道俊、郭文安等纷纷撰文,进行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加强河南教育学类专业硕士评价标准的建设对推进河南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教育学类专业硕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借鉴相关专业硕士质量评价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教育学类专业硕士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构建出一套教育学类专业硕士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推动河南教育学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8.
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亦译为《双亲读物》)出版后,受到了苏联广大父母们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读了这本家庭教育指南之后,还写信或亲自拜访马卡连柯询问如何教育子女的一些实际问题。下面便是一对父母同马卡连柯的谈话:  相似文献   

9.
题目浅谈毛泽东同志的教学方法第三次浪潮中的美国教育与心 理学苏霍姆林斯基论小学生思维的. 发展作文教学中的思路培养问题一我国教育科研的历史发展与当 前特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几个问 题新时期教育观马卡连柯论青少年的性爱教育作者吴光普 发表时间全文转载或复印时间1984年第1期人大《教育学》1984年第12期期期期卢廷柱1954年第同上何国华译李开泰潘炯华李锡槐张健讲演何国华记录徐名滴李孟强1955年第1955年第1986年第z期1987年第2期人大《教育学》1985年第9期人大《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第 g期.人大《学教育》1986年第12期人大《…  相似文献   

10.
胡德海先生创建的教育学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学理论研究方面极有影响.从胡德海代表作《教育学原理》入手,注重文本,参照口述,可以把握其教育思想的两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教育学和什么是教育,其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  相似文献   

11.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和作家。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十月革命后逐渐形成,主要著作有:反映高尔基劳动教养院生活的教育小说《教育诗》,以捷尔任斯基工学团为题材的小说《1930年进行曲》,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有《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其他许多教育论文和讲演,都收在《马卡连柯全集》(7卷本)里。虽然马卡连柯发表这些观点距今已有大约60年的历史了,但仍适合我们的时代,对今天的父母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尤其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亚鹏 《师道》2015,(2):41-42
乔际平先生生前是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物理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乔际平先生自"文革"结束后,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物理教育研究工作,尤其是建构了符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物理教育学体系。《物理教育学》、《物理学科教育学》、《物理教育心理学》等著作集中体现了乔际平先生的教育思想。据笔者考证,乔际平先生和续佩君教授合著的《物理教育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以物理教育学为书名的专著。乔际平先生系统考查了我国物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教育学硕士培养定势的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教育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趋同,课程结构体系失衡,双导师制形同虚设,实践环节严重缺失等问题。为了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参考美国城市驻校教师培养模式,充分立足中国国情,设计了全日制教育硕士驻校教师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巧问题在A·C·马卡连柯的科学遗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确信,青年一代的教学和教育效果首先取决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的职业修养。 A·C·马卡连柯确认,教育技巧可能并应当成为每个教育者的财富:“应当只谈技巧,……也就是应当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知识。……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了这样一个信念:以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水平为基础的技巧,才能够解决问题。”(见《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29页——译者注)学校教育和教学能否获得成绩取决于是否有真正的职业技艺,包括热忱,对儿童的热爱以及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大学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数学)和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数学)的课程设置作对比,简要地剖析了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首部《德育原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胡守棻教授主编,是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德育学界的理论水平。如果说它奠定了此后数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这个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刘佛年先生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思想教育论,还可追溯到1957年胡守棻先生基于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和新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构建的道德教育论。可以说,新中国德育理论走过了一条从"道德教育论"到"思想教育论"再到"德育原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和形式还不能与培养学术型的教育学硕士相区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从事基础教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教育学硕士培养的是学术型高级教育人才.后者以提出或创造新的教育理论为旨趣,而前者以解决实际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因此,两者培养的方式应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强烈的法律意识是各行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高级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法律意识培养更为重要。问卷调查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教育法律知识薄弱、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完善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构建大学校园法律文化等是有效提升其法律意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目标及培养过程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目标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既不同于教育学硕士,也不同于课程与教学论硕士。...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早、发展快,以其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和管理严格著称,且有完善的质量评估保障机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程和导师建设,规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