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新招聘的21名大学生竟被用人单位陆续除名20名。原因是据该公司反映:“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需求”——这实在令我们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2.
他们是一群百无聊赖的少年。夜晚,他们喝了点啤酒,然后带着喝剩下的酒随风漫步,懒懒散散地让风把他们带到有猪的村子里。他们给猪尝了点“甜头”,并用酒“诱惑”猪群跟着他们走。一旦远离村子,他们就把猪群赶进了山谷,最后在那里把它们烤了作野味。这样的“猎猪”行动他们进行了多次。在这群恶作剧的孩子中,有一个就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这是今年3月16日,已87岁高龄的曼德拉在会见奥斯卡最新获奖影片南非电影《黑帮暴徒》摄制组后,大胆坦露的自己童年曾经有过的荒唐行为。南非的民族英雄,一个世界伟人,曾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耄耋之年…  相似文献   

3.
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一种弥漫着腐烂气味的绝美的花。——题记没到泰国之前,我是决不会了解这些被中国人称为“人妖”的人的。在中国人眼里,“妖”是罪不可恕的,他们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字面理解“人妖”就是拥有人的外表,心却恶得不得了,坏得不得了的妖怪。当然,事实上人们只是用这个词借代了一群不被中国人理解的变性人。  相似文献   

4.
说来令人遗憾,然而这确是事实:许多人,其中包括一些中学教师和大学生,还不知道百科全书为何物,也不知道中国已有了自己的百科全书──正在陆续按学科分卷出版的、已经列入国家“七五”规划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我想说点国外的情况:国外一些大学生,人学以后要办的一件事,就是租一套百科全书,一直用到毕业,他们在学习、实习、撰写论文中碰到的许多问题,翻开百科全书大都可以迎刃而解。前年我去过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全国二千二百多万人,而他们的各种百科全书发行量共达百余万册。百科全书被人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首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庄稼地里的杂草日渐葱郁,它们看着身边身影消瘦的庄稼,不禁沾沾自喜:“我们用自己的浓郁的绿色点缀着这个世界,我们就是这自然的功臣。哼,看你们这些庄稼,娇里娇气,没有—点自力更生的能力,简直是大自然的负担。”此时,种田人除草来了,看着他们手中的工具,杂草们不屑一顾:“我们是大自然的绿色使者,是净化环境的卫士,你们这些种田人真的敢碰我们?”种田人可不听这一套,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宝贝——庄稼,一锄头下去,杂草顿时没有了声响。  相似文献   

6.
张觅 《大学时代》2006,(4):50-52
有人说,大学生只有书本知识而毫无社会实践操作能力;有人说,大学的生活是无聊而颓废的,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更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更为碌碌,大学生正在急剧贬值。但是,事实决非如此!在这个张扬自信、张扬个性的年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奋勇前行。年轻的他们有着飞扬的青春、充溢的激情,他们的脚步延续着追梦的痕迹,他们的目光迸射着璀璨的才情。在他们当中最出色的一群,无疑可称之为“闪亮”一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华夏大地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变革,伴随着这场变革登上中国文坛的,是一批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而他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青年诗人,这群执著地穿行在黑夜里的思想的歌者们被我们称为朦胧派诗人。他们对传统信念产生怀疑,对真善美重新思考,对自身价值重新认识。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特殊背景土壤中生长的精神花朵,他们的诗歌成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种特殊声音,透过模糊的意象和隐喻的文字,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在这群朦胧诗人中,有一个名字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曾经被评为“20世纪最受欢迎诗人”的舒婷。  相似文献   

8.
校园拾趣     
“植被”新说 一日,我在课堂上出了一道同音字zhí的填空题,需要学生填上(直)立、(值)日、(植)被这几个同音字,结果学生会填“植”的,寥寥无几.看到还有几个学生会填上“植”,我感到一丝高兴,觉得这几位同学还是不错的. 第二天,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这几位同学.接着,我就问他们“植被”的意思,结果却出人意料,他们全都是蒙的.我随即幽了一默:“你们太——有——才——了!”小家伙们哄堂大笑.我还是不甘心:“有谁知道‘植被’的意思吗?”柯亚男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植被’就是——被子是棉花做的,而棉花是植物,这就是‘植被’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少年读者》2008,(6):F0003-F0003
“直觉就像树枝,必须经过修剪才能长得更茂盛;”——亨利·马蒂斯 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画展上,一群青年画家展出了他们风格奔放随意而无拘无束的作品,被一位评论家贬斥为“野兽派”。这便诞生了西方现代美术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画派。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教育界有这样一个角落很少被人提起和关注,有这样一群学生常常遭人歧视和冷落——他们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和所有学生相比,同样朝气蓬勃,同样聪明伶俐,对未来同样充满执着和向往,有着不懈的追求。然而仅仅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便成了学校老师所谓的“负担”,也仅仅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无缘进入众人仰慕的重点中学这一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11.
活在他乡     
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道风景。千百万来自农村、小县城、城郊等地的人们,为了活得更好,背井离乡,来到繁华的城市。于是,“打工族”成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特有名词。十多年过去了,这支打工大军已日益庞大,他们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间,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在这支浩浩大军的背后,是一群生活在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小小鸟”。他们或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留守家乡,或跟着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远走他乡。在守望与流离中,他们成了一支同样庞大的“留守鸟”和“迁徙鸟”大军。他们是一群孱弱的小鸟,他们是一群需要更多关爱的孩子——家庭,和学校;生活,和心灵。本期特别话题,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在外来打工族的孩子们身上聚焦。你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兄弟姐妹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你班上的孩子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 你的目光是否曾在他们身上停留?你的大手是否曾试着牵起他们的小手?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心系教育、关注未来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第一件武器是什么?这个问题让许多考古学家琢磨得白了头。也许答案很简单:就是你脚边上的一块小石头——当它静静地躺在地面上时,不过是石头而已;当它被一只手握住,狠狠地扔向敌人时,它就成了武器。但考古学家就是一群不见实物不罢休的死心眼儿,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历史遗迹中敲敲打打,终于有了不少出人意料的发现。他们说,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武器是一根一端削尖、用火烤硬的木棍,它有50000年的“高龄”。20000年前,人类发明了一种高科技的武器——回力棒。不要小看这根模样简单的木条,它的双翼就像飞机的翅膀,能借助空气向上的托力飞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茅盾是屈指可数的名家了;唐弢,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就是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难免出现病句。请看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中鲁迅的《范爱农》:“报馆案是我刊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课本第74页,着重号是引者所加,下同)“被一群兵们捣毁”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进去就是“报馆案被一群兵们捣毁”。  相似文献   

14.
周姝 《科学启蒙》2010,(11):26-27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群“毒蛇”悄悄爬至一座建筑物的大门前。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条“蛇”居然昂起了躯体,缠绕至大门的把手上,随后它扭动身体,门把手也随之旋转,大门被打开了。这群“毒蛇”爬进了建筑物,开始搜寻并伺机干掉目标——这些“毒蛇”就是美国军方最新研制的蛇形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扑克牌建筑     
李奇 《良师》2010,(8):36-36
美国建筑师布莱恩·伯格搭建出世界上最大的扑克牌建筑,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用了218792张扑克牌打造出澳门豪华饭店与赌场——“澳门威尼斯人”的模型。澳门被誉为“东方的拉斯维加斯”,而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就坐落于澳门金光大道的核心地段。伯格耗时44天,用了4051副扑克牌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内完成了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16.
妙言妙语     
一个大学生正在答一分哲学试卷。在一大张纸上只有这么一行字:“这是一个问题吗?”——请讨论。他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如果这是一个问题,那么这就是一个回答。”这个学生得到了一个“A”。 ——难道说,这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17.
步入而立之年的阿加西有了一种成熟的优雅。生于拉斯维加斯,长于拉斯维加斯,十五年前叛逆的“坏孩子”阿加西有如这座城市的性格:诙谐调皮、桀骜不逊、放荡不羁;发带、胡须、耳饰、奇装异服,还有他的坏脾气,这似乎就是他的全部。他才不在乎还有哪些大满贯头衔未被收入囊中,他不想错过的是一场接一场的周末party。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怎样起源的?许多学者作过探讨。恩格斯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指明了人类的一切都起源于劳动。教育自然也应包括在内。恩格斯还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这就意味着“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的时候,劳动就开始了,同时也就开始了传授劳动经验的教育活动。五十万年以前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群——北京猿人,几十人为一群住在山洞里。他们已能制造粗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讽刺?鲁迅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在这里,鲁迅(除了强调讽刺的“真实”外)所强调的“精炼”、“夸张”的笔墨和“艺术的地——写出”,实际上就是强调讽刺的艺术。讽刺惟其讲究艺术,才“能给人愉快和休息”,才能造成笑声——愤怒的冷笑、辛辣的嘲笑、轻蔑的嗤笑、善意的讪笑;通过笑声,才能将讽刺之火喷向反动阶级,喷向丑恶、腐朽的社会,喷向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发挥其“匕首”“投枪”的战斗作用。鲁迅写杂文,最善于根据议论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灵巧地运用讽刺,往往三言两语,就使敌人哭笑不得,而让人民哄笑不已,形成一种谈笑风生而又威风凛凛的战术。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Z1)
过年时我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放鞭炮了!可是,放鞭炮也要讲究策(ce)略(lue) 啊!你快来看下面的一幕(mu)——我被一群(qun)手拿鞭炮的小伙伴发现了,他们要在我面前放炮吓(xia)唬(hu) 我!在这“危急关头”,我看见了一片长满野草的空(kong)地,就“狗急跳墙”地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