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个班集体难免有几个后进生、弱差生。故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是一项普遍而长期的工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首要的是正确认识、理解“后进生”内涵 :1“后进生”的“生”肯定了其“质”,不论其思想怎样、成绩如何 ,他始终是一个学生 ,相应地他应得到作为一个学生所应得到的东西。2“进”肯定了其“性”,作为学生他不是自甘落后的 ,有进取的一面 ,在一定的阳光、土壤、水分作用下 ,他也可以生根、发芽、成长。3“后”点明了其“特”,较其他同学而言 ,他在后面 ,比别人在某些方面(学习、思想…… )要逊色一些。了解了“后进生”的内涵之后 ,…  相似文献   

2.
神偷我来也     
西尔枭 《良师》2010,(5):50-50
南宋时,国都临安有一个神偷,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每次作案后,必留下“我来也”三字,故其绰号叫“我来也”。他名气轰动临安,官府奈何他不得。  相似文献   

3.
热爱的圭臬     
祁文斌 《课外阅读》2006,(11):48-49
他是全美薪酬最高的CEO,两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他被称为“计算机狂人”、“电脑奇才”、“最杰出的企业家”。谈到他,就连比尔·盖茨都说:“在许多方面,他属第一,我只能算第二。”这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也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人,他与众不同的生命轨迹折射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他  相似文献   

4.
儿子小名叫“铁心”,一方面取“下定决心”的意思,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其发音与家乡方言“贴心”谐音,希望他能跟父母心贴心,顺从乖巧一些,可是当儿子进入初中后,越来越感受不列他的贴心,更多的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跟我们对着干,  相似文献   

5.
我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一篇文章,令我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给母亲看后,母亲说:“精彩极了!”并不断地鼓励他。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拿给父亲看后,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并说了许多伤他小小的自尊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中的白孝文虽不是该作中最重要的角色,可他几经转折的命运耐人寻味,特别是他的由一位好人“蜕变”成一个恶人的过程令人费解:从家庭出身看,可谓“根正苗红”,上代及其父亲都是积善积德的好人,且本人电从小就在“学为好人”的氛围中长大。他从白鹿书院回到原上后不久,就“在族人中的威望如刚刚出山的太阳”,他被认定为族长继承人,且已部分地行使其权力。然而,曾几何时,池却堕落成一个卖光田产,并险些葬身犬腹的败家子了,同样让人困惑的是,在其命运出现了奇迹般转机后,他非但没有继续“学为好人”,而是反而变得特别自私、凶残,一改过去善良宽厚的面目,干了一系列丧尽天良的坏事。人们不禁纳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造成这种蜕变的根由何在?笔者以为只有到传统文化的内部去找寻,方能揭开其谜底。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杜鲁门当上美国总统后,有位记者曾采访他的母亲并称赞道:“你的儿子当了总统,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其母答曰:“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记者好奇地追问:“他是做什么的呢?”答道:“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成人与成才的道理。而我国时下有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却大不一样。孩子上学后,只指望升大学,以致初中升普通高中的阵容庞大,普通高中升大学阵容也十分惊人,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动人景观。但是真正能过这“独木桥”的始终是少数,在一些教育落后的地…  相似文献   

8.
陈英  陈俊 《四川教育》2006,(10):31-31
【案例一】一位教师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他拿出一个长方形,问“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他把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再回答。他再问“它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再答。他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问“谁能说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学生再答  相似文献   

9.
“五四”退潮后的周作人,缘于其思想上的保守,放弃了原先“为人生”的学主张,而提出学是作家“自己的园地”,是“表现”,并提出学批评要“宽容”,但他的宽容有自己的“趣味”限制,对左翼学他就极不宽容,理论与行为呈矛盾状态。我们肯定他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但同时又应清楚,他并不是一个具有开放的胸怀,能够兼收并蓄并从而构建自己理论批评体系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10):8-8
《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6期刊载刘良华的文章《班主任群体中的“民间英雄”》提到,到目前为止,班级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民间英雄”:一个是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他的管理经验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其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一个是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一个是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其关键词足“计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搞阴谋诡计”,但万玮本人称之为“与学生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12.
多余的人     
凡读过这篇《多余的人》,我想心里都会深受感动的。作品写一个特殊家庭里的特殊人物——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试想,一个女孩子与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如何相处呢?更何况“我”是一个女孩子,更难于启齿叫他“哥哥”了。作者选择“我”考上大学、母亲硬要“他”来送“我”到西安上学的情节,写“他”一路上送“我”的情况。作者用了几个细节来刻画“他”的老实人的形象,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写出“他”与“我”的无言的感情交流,使“我”为之感动。作者在写人物时,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作者写“他”与后爸来到自己家里后,从早到晚在田野种棉花,天黑了也没能及时回来;写“他”知道“我”不喜欢“他”,在送她上学时,有意远离她,以致火车行了一天一夜,同坐的旅客竟然还不知道他们是一起来的,更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写“他”时时护卫她,甚至连有人想坐到她身边“他”都警惕地警告对方;“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这个妹妹受累,自己扛了这么多的行李,还时时照顾她;作者还写出“他”的聪明,像“他”引导她找接待站等。作品着重写人,而且很好地写出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特殊心境,通过“我”对“他”由反感到感动,写出“他”的人性美。其实,“他”是很爱这个妹妹的,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这是由于他的地位和文化程度所决定的,为此“他”只能把这种爱深藏在心中。在“他”与她离别时,“我”终于感动地叫“他”一声“哥”时,“他”感到满足了,作者写道:“他一听,连忙转过身,笑着对我挥手。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心灵的美在这里表露得很充分也很到位。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无论从写法到思想内容上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王阳明“圣凡平等”思想是他社会控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将“致良知”作为其“圣凡平等”的基础,将“天理昭然”作为“圣凡平等”理念的目标,将“为政以德”看成提升凡人“良知”水平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这就使他的社会控制思想与“圣凡平等”思想相结合,将儒家思想的播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米寿     
年前,父亲发来E—mail说,他的学生们将要在春节后给他做米寿。,“米”,上面是个“八”,中间是个“十”,下面又是一个“八”,米寿就是88岁的寿诞。  相似文献   

15.
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一年级时曾问他的老师为什么1 1=2这样一个“傻”问题,引得这位老师大发雷霆。这个故事大概尽人皆知。然而无独有偶,笔者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中国某地的一位小学生也问了他的老师一个相似的“傻”问题:“为什么在四则运算中必须先乘除、后加减?”这位数学教师倒也有些修养,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苦思了一会儿之后断然答道:“这是国务院规定的。”实际上,孩子爱提“傻”问题乃是其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16.
谪居黄州是苏轼踏入仕途后思想发展过程中最为消极的一个时期,然而,他毕竟尚在有为之年,其立身行事所遵循的根本原则仍然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祖训和“三不朽”的人生价值取向。他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但这些,他是以一种极其隐微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3)
古希腊哲学家戴俄泽尼曾经是一个奴隶。当奴隶主拍卖他时,他对买主说:“如果你不是想买一个奴隶而是想买一个主人,就买我吧!”获得自由后,他平日就住在一个破酒桶中,自称“宇宙的公民”。因为他认为找不到他所看得起的人,故白日里常点灯而  相似文献   

18.
商友敬先生说自己“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爱交友”。在朋友们的印象里,他也确实是这样的“四爱”之人。其核心是“爱读书”。他是一个有着传统气息的现代读书人。这是他的人生之路。也是他为师之道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他没有名字。“真可怜呀,”他说,“就连一只小猫也有自己的名字。”一个抱着小猫晒太阳的老婆婆听见了,就对他说:“我是一个孤老婆子,我惟一的儿子十几年前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你来做我的儿子吧,也好和我做个伴。”  相似文献   

20.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教这段文字时,有两点感到特别别扭。一、从对文看,极不对称。请看下列词语。“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其身”、“其所为”。“其身”后面少了一个字。二、从翻译的角度看,“行拂乱其所为”多余一个字。“行拂乱其所为”是一个使动句。即“使其所为行拂乱”。“其”的意思是“他的”,“所为”的意思是“做的事情”,“拂”的意思是“颠倒”,“乱”的意思是“错乱”,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使他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由此可见“行”字未作翻译。事实上,“行”在这里是一个多余之字,加上它,反而不好处理。为了翻译通顺,我就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