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哥特小说《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口吻向人们描述了一段发生在曼德利庄园扑朔迷离的故事。小说的无名叙述者"我",年轻天真,善良柔弱,成长为一位具备独立女性意识的成熟女性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离不开吕蓓卡的影响。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特别是他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叙述者"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蝴蝶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从小说中"我"成长历程中扮演引路人角色的迈克西姆、吕蓓卡和丹弗斯太太为切入点探析"我"漫长而艰辛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对该小说成长主题的探索,有利于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陈竹 《海外英语》2014,(13):168-169
《蝴蝶梦》是上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女性和自然是《蝴蝶梦》的重要主题。该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蝴蝶梦》中的吕蓓卡形象进行了解读,揭示出《蝴蝶梦》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层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4.
曾传芳 《涪陵师专学报》2013,(5):107-112,140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反思文学作品。小说言说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书写了叙述者/作者的成长故事,评论了小说本身的创作。小说的叙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言说历史、书写成长和评论创作三种文本于一体,多重叙事共同彰显小说的多重主题,表现了作家叙述纳粹大屠杀事件的独特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第五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在亚裔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领域里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唐老亚》(DonaldDuk)描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探索和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该小说在文体上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唐老亚》的成长主题、成长领路人和成长仪式进行分析,探讨唐老亚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对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女勇士》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7.
姜艳  李芸 《考试周刊》2010,(5):34-35
一直以来,《蝴蝶梦》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世界各地的读者.赫名于文学界。达芙妮·杜·穆里埃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写活了一个从未露面的已故女主角——吕蓓卡。本文着重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和作者、叙述者、读者三方面探讨和挖掘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述技巧的成功之处及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方童话《小红帽》和中国"先锋文学"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均关注成长主题,两者在创作背景、主人公形象刻画和线索意象的选取上有着相似之处,在成长引导方式和故事结局开放性上有着差异化处理。《小红帽》和《十八岁出门远行》展示了成长题材小说的共通式原型、特色式处理手段以及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对成长话题的差异性理解和应对心理。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与考察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语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0.
成长是对人类经验的普遍关注,是一个反复而又古老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百舌鸟之死》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小海鸠心理、思想和道德的成熟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与此同时,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小海鸠在成长契机的推动下完成了她人生角色的初步转变,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成熟懂事的少女,实现了自身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些评论家认为,小说Rebecca翻译成中文为《蝴蝶梦》,改变了作者原本的意图,但是翻译成《蝴蝶梦》却有其暗含的意思。关于这部小说的标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小说的叙述者德温特夫人看成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她有一个从无知的女孩转变成一位聪明能干的女人的美好梦想;而另一种解释则是把已故的女主人丽贝卡看成是蝴蝶,她处处勾引男人.并以此为乐。她外表美丽但却有着恶魔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成长是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美国作家路易斯·萨奇尔的优秀青少年小说《洞》曾荣获199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它展示了小主人公史丹利在历险与磨难中步入成熟的艰辛成长历程。探讨了主人公的社会性成长,分析了他如何融入社会、建立社会身份并在此过程中获得道德升华,从而解读小说蕴含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诗经·豳风·七月》的主题问题众说纷纭。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从《七月》的叙述者、作者与和诗中人物间的关系着手,循着女主人公的生活成长轨迹,对《七月》进行主题解读。试图在主题不确定的现状中,发现《七月》在农事外表下隐藏的先民们对爱情的歌颂和对生活的礼赞。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代表作之一《鸡蛋的胜利》以大胆尝试多重叙事视角、视角转化以及幽默的写作风格等艺术特点,突出了成长小说主题:从无知到经历再到成熟。安德森的成长模式不同于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一般主题模式,而是从想要成熟的懵懂少年到经历变故,最后看透现实而陷入困境和困顿的一种无奈状态。成长小说《鸡蛋的胜利》从叙事视角、主题表达以及新成长模式三个方面彰显出安德森在美国成长小说领域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吕蓓卡和叙述者“我”是《蝴蝶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性格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吕蓓卡是叙述者“我”另一个分裂的自我,她是被压抑的“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活动,盲目追求满足。叙述者“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是按照“现实原则”活动。两者相结合才构成一个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17.
虹影作品的创作主题繁多,情感交织。其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更具女性成长主题的言说。小说主人公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历了大饥荒时代的饥饿,更在无形的父权制压迫下受到外界他者的否定,所有的遭遇构成了虹影“失乐园”式的悲情成长过程。但是,虹影逃离家园,凭借自己的固执和倔强,超越了成长的局限,终获自我主体性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8.
《赎罪》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在众多的主题之中,成长主题尤为突出.文章从成长主题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主人公由无知到成熟的心灵历程,成长的阵痛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在这部成长小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人公写作赎罪的过程正是其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淑娟 《海外英语》2011,(10):283-284
该文试图从成长主题这一视角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主人公麦琪在精神成长之路上所遇到的困境,进而揭示造成这些困境的时代原因,以此为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发展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6):91-93
对成长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独特而坎坷的成长历程,思考人类自由灵魂的成长之路。本论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切入点,对《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其是一部成长小说.并分析了主人公卡夫卡不同寻常的灵魂成长之路.最终阐明村上春树对成长的独特理解和小说中成长所具有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