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贾青  王凤成 《华章》2007,(6):81-81
由莱布尼茨所提出的充足理由律,可说是逻辑史上的一大发明.但是自从充足理由律提出以来关于其是否是逻辑基本规律的争论就从未间断过,本文所作的就是在总结前人所提观点和区分清形式逻辑与逻辑的基础上说明充足理由律在大逻辑观的学术环境下所应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莱布尼茨在《单子论》中提出“充足理由原则”以来,“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之一,即“理由是否真实”和“充足理由律能否形式化”。作者概述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讨论了充足理由律是不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并且针对充足理由律的两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作者认为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莱布尼茨在《单子论》中提出“充足理由原则”以来,“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之一,即“理由是否真实”和“充足理由律能否形式化”.作者概述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讨论了充足理由律是不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并且针对充足理由律的两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作者认为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南律是客观事物某些最普遍性质在思维中的反映,是正确思维必须满足的,是逻辑对正确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存在于一切思维形式中,对一切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都是普遍有效的,这是形式逻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些逻辑基本规律的定义,应该说不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蕴涵关系规律即蕴涵律的内容、要求及公式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该规律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历史上逻辑学家们对该规律重要地位的认识、它的性质和客观基础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蕴涵律符合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条件,应该是除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之外的形式逻辑的第四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起步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机勃勃的学科,其发展历经形式逻辑为纲阶段、现代逻辑为纲阶段以及现代的多元发展阶段,取得瞩目的成就,也产生了许多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如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学科基础,法律推理及法律论证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找出其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家国教授在《关于建立普通逻辑体系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形式逻辑作为人们在日常思维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逻辑工具,充足理由律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它,就不能保证思维的论证性.”充足理由律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它在每一个论证中都起着作用.因此,充足理由律当然地应当成为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同一律与矛盾是一条规律的两个方向,同一律是一种肯定的形式,而矛盾律是否定形式;排中律则是同一律和矛盾律的发展和引申;充足理由律是客观时间中因果关系的反映,是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四条形式逻辑的主要基本规律,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在数学的论证和推理中往往需要同时使用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逻辑性交际活动,体现人们认知世界和表述事理的逻辑律在翻译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译例分析和探讨了因果律、先后律、大小律、轻重律、虚实律等主要逻辑律在翻译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逻辑性交际活动,体现人们认知世界和表述事理的逻辑律在翻译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译例分析和探讨了因果律、先后律、大小律、轻重律、虚实律等主要逻辑律在翻译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中国逻辑发展的真实历史,然后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客观的条件和社会的原因。提出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逻辑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有一些"动+名"动词性结构复合词,动素和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动宾关系,但通过动宾关系有间接联系,学界多认为意合、支配,视动素后的名素为旁格宾语。文章立足复合词结构的句法逻辑,从古代汉语状语后置状中式的发展和现代汉语非常规宾语的界定等方面,将之确定为状语后置状中式复合词,还原复合词及相对应的句法结构的逻辑真实。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教学改革由来已久,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传统"与"现代"之争还在继续,但或许此时我们该重新审视此争论并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为此,在已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校文科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从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学生可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将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结合在逻辑学这一课程名称之下的改革方案,并具体分析了改革后逻辑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是其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在关于"辩"的定义、规则等有关论述中揭示了四条基本逻辑规律的内容。在探寻墨家逻辑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并指出研究墨家逻辑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in a technical university situate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in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documentation from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interviews with 10 faculty members showed that leadership practices were related t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logics prominent in four key activities in this specific university: education, research, formal organization and boundary-spanning cross-scientific environments.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logics was accompanied with a reported increase in organiz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leadership awareness that helped establish collaboration and sensemaking.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 theory of logic multiplicity provides a way to analyze previously neglected aspects of power, tensions, context and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of the concept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思维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而逻辑学求真的特性使其与通识教育有着近乎一致的培养目标,即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然而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制约,逻辑教学遭到一定的冲击和削弱。为此,要实现逻辑学通识课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7.
支持语义web模糊本体的描述逻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语义web上包含复杂模糊知识的模糊本体的表示和推理,提出了一种描述逻辑的模糊扩展———支持比较表达式的模糊描述逻辑(FCDLs).给出FCDLs语法和语义的形式化定义,并规定FCDLs知识库中的公理和断言形式.FCDLs将模糊描述逻辑(FDLs)中的模糊概念和扩展模糊描述逻辑(EFDLs)中的截概念结合在同一理论中,并将截概念扩展为比较截概念,从而支持对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模糊隶属度之间比较表达式的描述,而其他的描述逻辑模糊扩展均不支持比较表达式.FCDLs具有比FDLs和EFDLs更强的表达能力,能够表示复杂的模糊知识并基于它们完成推理任务.因此FCDLs可实现语义web上包含复杂模糊知识的模糊本体的表示和推理.  相似文献   

18.
多值逻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逻辑分支,无论是多值逻辑的形式系统,还是多值逻辑的语义解释都处于研究之中。本文对罗萨和图尔克特对卢卡西维茨多值逻辑的改进做综述性的介绍,通过比较的方式,说明罗萨和图尔克特的否定跟卢卡西维茨的否定之间的特点与作用,罗萨和图尔克特的公理系统与华兹堡的三值逻辑公理系统之间的同异与优劣。  相似文献   

19.
叙事是人类交流的一个基本形式,逻辑是人类思维规律的基本形式,叙事和逻辑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属于形式范畴的产物。对于视频公开课而言,这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与形式相对应的是内容。从微观来讲,对于具体的一门课,内容是本质的,它决定了形式。从宏观来讲,对于多门课程,来自微观的诸多形式业已转化成内容的一部分,成为内容必须遵循的形式。本文通过公开课中的具体案例对上述命题重新验证,以图把形式的问题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刘涛 《考试研究》2013,(4):17-21,9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变革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始终存在着多方利益相关者,他们共同表达了多重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背后蕴藏着不同的实践逻辑,多重逻辑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高考变革的实践。高考制度变迁是利益博弈的逻辑、权力转变的逻辑等"外铄性"力量与坚守公平的自身逻辑等"内生性"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