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传统家训中汲取文化养料,切实实现以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正党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领域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包括汉阴沈氏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重视在家族内部倡导和推行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遗产。在系统考察家训读物历史演化轨迹及其世俗化历程的基础上,挖掘出隐藏在家训读物中的教化意蕴,以为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安康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以传导敬祖重宗、进德修身、行孝践仁、睦亲齐家、戒奢崇俭等思想为主要教化方式,以培养品德高尚、忠君爱国、坚守节操、勤于生理、宽厚谦恭的家族后人为最终目标.从内容上看,安康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中蕴含的进步治家思想主要有:重修身养德、重家庭伦理、重子女教育、重公民义务,这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家训文化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家训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家训,作为一个文化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族领域和家庭关系上的体现。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内容丰富,有与儒家思想一致性、血缘性、等级性、和谐性、封闭性的特点,既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产物,又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化体系。对传统家训文化,应予批判地继承,其精华部分可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伦理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家训所蕴含的治家、教子、立身、处世等十六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同时剖析了其中的槽粕及局限性,较全面地分析、归纳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传统家训的五个鲜明特点。作者认为批判地继承这笔丰富的伦理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及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德育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训是一份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记载了古代思想家们在家庭道德教育问题上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发掘、整理古代家训中德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时,唐传奇叙事艺术的成熟常令人赞叹、惊讶不已,同时为了凸显其叙事艺术的美,比照对象则是我们今人以现代小说观念划分的魏晋六朝“粗陈梗概”的小说。实际上,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与我们今天所划分的魏晋六朝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一方面是对班固《汉书·艺文志》总结的具有学理意义的正史小说观的继承;另一方面随着魏晋六朝文学思想的发展萌生了新的小说观念与因素,为唐传奇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唐传奇所具有的一些小说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研究家庭教育发展规律的宝贵资料,也是我们今天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借鉴。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记载古人家庭教育的情况、内容、原则和方法的专著很多。《家训》一类的著作,是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读本。据《中国丛书综录》一书中《家训》部分所列的书目,就达一百一十七种之多,有《家训》、《家诫》、《家范》、《家教》或《教家》、《训家》等名  相似文献   

9.
李文昊 《作文》2023,(38):7-8
<正>你知道“六朝”是哪六朝吗?是孙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它们都建都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今天,我就和妈妈参观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六朝博物馆。我们先去了负一楼——“六朝帝都”。这里除了陶屋、木桩等展品外,还有一段土墙和排水设施。据考证,这是六朝建康城的遗址,没想到,这座博物馆竟然是在建康城遗址上建造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家训三千多年的发展中,有一篇形式独特、别开生面的家训——明代的《庭帏杂录》。一般家训是长辈撰写以教训子孙,而这篇家训,则是由袁衷、袁襄、袁裳、袁表、袁衮兄弟五人根据父亲袁参坡、母亲李氏平时对他们的训示回忆、整理而成,每人撰写一部分。这篇家训最为鲜明的特点是袁、李夫妇对儿子的教诲,不是板着面孔说教, 而是循循善诱,教勉结合,谈修身、论学问亲切朴实,教育子弟、指导做人时重言传更重身教。尤其是李氏对孩子的以身立教更是感人至深,给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唐宋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繁荣时期,唐宋"诱导型"的文化垄断,家训自身的理论化、系统化,印刷术的发展三者促进了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发展;家训文化的源起,社会阶层的半开放式流动,平民化宗法制度的兴盛促成了唐宋家训由下而上的完善,并最终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2.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叠加在一起,使六朝赋的才学化特征比汉赋突出;"人的觉醒"促使六朝士人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情,促使赋家在赋的创作中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超人(包括前人)一等的才学,故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比魏晋赋典型。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音乐赋中乐器赋占绝大多数,始于两汉,盛于两晋,在发展过程中题材不断拓展,呈现出骚体趋于俳体,骈偶化增强的趋势。其发展兴盛、题材拓展、体制变化的过程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拓展、人们的喜好和文学体制的变化息息相关,成为了解和考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六朝世族门第之长盛不衰 ,与其家风、家学有关。会稽贺氏兴自汉代 ,历经六朝绵延至隋唐 ,数百年间代有才人 ,成为江东著姓 .贺氏门风尚忠义、倡孝友 ;在学术上则世传礼学  相似文献   

15.
龟山、龟母新说是六朝上清派对昆仑、王母神话的创造性转化。虽则以“龟”为山名早已见诸载籍,惟六朝上清经派对所创造的龟山有明确诠释,龟山与上清宝书出世密切联系,上清经派造构龟山时有意将龟山作为藏经和传经的神圣空间,且上清经派所创龟山本具宇宙本源意义。六朝上清经派亦将西王母与龟山相结合,通过正式锡号受封程序,形成上清经派特有的龟母说。西龟王母具有司命神格,总领仙籍,定简仪轨采用上清“存思”法门。要之,西王母与龟山结合的神学基础为道教元气论,六朝道教创发无不源自“道”之崇拜与信仰。  相似文献   

16.
清议传统在中国古代形成较早,是民众向往清明之政的心理反映.从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时期,清议现象一直延续在社会政治和士人心目中,并对古代政治体制、士人风尚、民族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六朝时期,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青年时期,人类的思想刚刚开始觉醒,没有成熟的环境和思想可以认识理解陶渊明的智慧,陶渊明不被接受显然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有像钟嵘这样的伯乐能够发现陶渊明,也是流于表面的认识,加之受到整个时代思潮的影响,因此《诗品》中将陶渊明置之于中品符合钟嵘本意,这也是文化大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