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在”概念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反映了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的挑战和批判 ,同时也阐明了其自己的此在概念和新人道主义 ,突出强调了人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生的领悟 ,从而构成了一把独特的双刃剑 ,既挑战了传统 ,又启示了后人。  相似文献   

2.
存在问题的提出是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端和逻辑起点,其内容包括重新提出存在问题的意义、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不同提法以及隐含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海德格尔独特的哲学运思。前期海德格尔侧重于对此在的现象学描述,而后期海德格尔则直接追问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基,运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从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艺术与真理的关联、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保存这三个方面深入考察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如何发生、如何才有艺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细致研究追寻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论及艺术作品的魅力与生命力等问题,其中浸透着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本文以上述三个问题为切入点,梳理海德格尔艺术追问的基本思路,探索其新颖独特、立意深远的艺术哲学思想,反思传统艺术观念以及当代艺术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对人类如何摆脱生存困境这一难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疏理和论述.认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本体论追问,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对诗与思、语言的人本学阐释体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深度.海德格尔把存在问题与艺术问题联系起来思索,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与理解西方近现代哲学和美学传统;他试图把艺术生成和真理发生统一起来,引导人们重新确立现代艺术价值尺度;他主张在人学层次上把诗、思、语言三者贯通.尤其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考察,为更深入地透视和把握人的生存境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由于海德格尔完全忽视了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结构,忽视了艺术创造的社会历史维度,忽视了思维与语言的社会本性和实践功能,使他的艺术哲学难免陷入非历史、非科学和非理性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8,(3):77-83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寻找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作品、艺术和本源的概念层层分析之后,最终发现并没有一个外物可以赋予艺术以本源,而艺术就是自身的起源,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存在物的差异性思考。他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到其存在论哲学框架中,把人当作世界讲述自己的一个媒介,唯有如此才能以体验的方式接近艺术的本质,这也正是他存在主义艺术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诗化美哲学,存在、诗意的栖居、诗化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三大符号系统,它们含义精深,相互依存、互为牵涉,共同支起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厦。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反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要求回到希腊时代,海德格尔也不例外。海德格尔尤其关注希腊哲学中的诗性之思,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就是受到希腊时代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三人一定程度上的诗性之思的影响。他将三人的思想融合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存在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人生哲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社会、哲学本身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对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存在主义人生哲擘出现的原因,其次对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人生哲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他们哲学独特的特点以及对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革命性与创新性在于:它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相分的形而上学,从而使得他在艺术、真理以及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人们对海德格尔著作引文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展开讨论,进而转入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与工具理性、"生存"相对于"存在"的优势两个环节进行分析,表明海德格尔之所以要讨论到马克思,是因为海德格尔认为对世界的技术性理解构成对于当代世界理解的核心。然而海德格尔没有涉及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理解中非常核心的内容:阶级及生存论的原始性,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是哲学和革命的社会学说的密不可分的结合,没有对于马克思关于现实性的理解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误解,并且海德格尔最终也没有能超越马克思。摒弃从纯粹的哲学思辨出发,只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构成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向度。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思想立足于现象学视角,深入阐释了死亡与存在的关系,启发教师重视生命教育中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兼顾生死主题的教育目标,注重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整体性、适宜性及生活化,关注幼儿教师在生命教育教学中角色的特殊性及"宽容"的师幼关系的建构,为师幼生命个体价值追寻及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全人类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3.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一直坚持自己小说创作的意义是探询世界的"存在",而"存在"就成了他所有小说共同的核心主题。对于米兰昆德拉来讲,"存在"就是人类生存于世界的状态及从中展现出来的任何可能性。对这个世界及人类存在的勘探成了昆德拉打开人类自我之谜的手段。米兰昆德拉使用简约的叙述风格和简单独特的人物塑造来凸现社会复杂的"存在"境况,使其小说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美学风格。统一和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主题以及巧妙的小说艺术手法造就了米兰昆德拉式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他在艺术上有颇多独特见解,他十分重视“此在”,注重体验与被体验者作为“在者”的相对存在,注重对艺术整体性的保护。论文将海德格尔的两个文艺理论观点与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联系,试图找寻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是对人类思维的一次震撼。他以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敏锐地捕捉到了西方近代哲学给人类思维带来的盲点:遗忘“存在”,从而导致了人类“精神”的萎缩,人性的异化。本文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并作出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上的独特的生死观的分析和追问,揭示了"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所来、不知所往的"平均状态",意在使我们重新回到哲学的始点——通过存在者追问存在的意义,达到自我"领会",因为"在世总已沉沦"。  相似文献   

17.
焦兵新 《教师》2011,(5):128-128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富有哲学性的思考使其成为当代文坛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他对残缺人生的解读,对生存困境和生命意识的拷问以及他充满哲理的思考有着独特的理性魅力,他在"写作之夜",力图追寻人生的终极所在,思考关于苦难、生命、死亡、活着、爱、宗教、孤独、残疾、爱情等问题,深入传达他对于人类存在和人生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可以这样认为,史铁生的创作正是对人类"存在"不断地勘探与呈现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8.
在海德格尔前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与后期代表作《哲学论稿》之间,隐含了一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的情调之路,具体体现为从畏到惊恐的道路。对这条情调之路的揭示,既显示了海德格尔作品中的情调具有开辟道路的作用,也表明了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情调特征。这也为重新把握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之内在关联提供了一种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国形式主义并没有提出明确和系统的语言世界观。但是,他们在探索诗歌、文学的本质特性时,把词语放在文学本质的地位,实际上触及到了词语在人和世界关系上的本体论地位。关于“陌生化”的论说,正是一种致力于在诗歌的词语里昭示词语本身的无蔽状态,以此来寻找诗歌本性解蔽的思路。使人们的视野和思路从被世俗生活遮蔽的障碍里解脱出来,重新看到人和事物的真相。这是真理之光,也是审美之光。这与后来语言学转向高潮迭起以后,海德格尔等去追寻语言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试图从审美符号和艺术语言中去寻找人类解放之路在学理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广义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十分重视时间和历史问题,因为一种后形而上学主体乃是在时间和历史中生存着的存在者。但是,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方法,在关于时间、历史的分析中,在关于现代人的命运及其存在意义的思考中,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却开辟了两种迥异而又互补的哲学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