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译文:孔子  相似文献   

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3.
古书《列子》记载: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4.
阅读理解     
《小学青年教师》2014,(2):28-39
(一)两小儿辩①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②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⑧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④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⑨,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相似文献   

5.
庞爱华 《课外阅读》2011,(4):198-199
孔子东游,见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6.
李参军 《物理教师》2003,24(3):17-18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中考命题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不少省市在试题改革中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仅就其中两道新颖的试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供同行们辅导学生备考时参考 .[题 1 ]阅读下面短文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争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 ,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日中其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社版)有一篇《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文章内容是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故事,对于孔子是一个讽刺。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两千多年前的人,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地球和太阳的真实运行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到了近代,自…  相似文献   

8.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故事写两个孩子争论一个问题:是早上的太阳距离人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距离人们近?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前者的依据是视觉,也就是物理中的光学知识。后者的依据是人们对冷热的感觉,也就是物理中的热学知识。两种依据得到的结论相互矛盾,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知道,地球本身在自转,地球还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转。早晨与中午相比较,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距离变化不大。就地球某一位置的人来说,如…  相似文献   

9.
孔子车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摘自《列子·汤问》)上述自然现象主要是由色彩错觉造成的。一、视觉适应与色彩大小错觉可见光光谱中各色光的波长是不同的,红色波长最长,紫色波长最短,而眼睛的水晶体类似一个不完善的透镜,当不同色光通过水晶体时有不同的折射率,它们通过水晶体而聚焦在不完全相同的平…  相似文献   

10.
一起问吧     
正1.为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候看起来更大?答:还记得小学课文《两小儿辩日》里面两个小孩的辩驳吗?"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从距离的角度来分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是从冷热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显然,这两者都不是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候看起来更大的原因。首先,即便是地球存在自转,一天之中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几乎是不变的;其次,地面的冷热感觉与光照是否直接照射及照射时间长短有关,和太阳本身的大小无关。但是,早晚我们看到的太阳确实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记诵理由]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这篇古文中两个儿童的对话,既有占文的特点,又有古代孩童的语气,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一般来说,简单的答案或结论单一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而答案复杂或结论多样化,需要分析、综合,共同学习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具体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有争议的问题合作解决.如课文《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书《列子》上记栽着这样一个故事:喜秋时的孔子,东游中遇到两个儿童在争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一个说:太阳初升时离我们近,中午时离我们远,因为初升时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自然是近的大远的小了。另一个却不同意,说:早晨太阳初升,天气清凉,中午太阳在头顶,天气更熟。自然是远的清凉,近的炎热了。他们知道孔子是大学问家,请孔子来解答。结果孔子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相似文献   

14.
《两小儿辩日》文中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离地球最近□李文绪/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二千多年前,“两童辨日”难倒过圣人——孔子。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太阳在中午离地球近还是早晚离地球近。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论据,早晚近者认为早晚的太阳看起来比正午大,即近者大、远者小;中午近者认为正...  相似文献   

16.
短文两篇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_ ②欲得饮: ③见两小JL辩斗: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⑤及日中则如盘孟: ⑥日初出沧沧凉凉: ⑦及其日中如探汤: ⑧孔子不能决也: 2.阅读《夸父逐日》, ①《夸父逐日》选自《 一篇(体裁)。 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 B.嘲笑孔子。认为他算  相似文献   

17.
视觉现象中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和应用 ,而同样存在于视觉中的“近小远大”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有此现象或者知而不解。当手撑额头 ,目光投向远方时 ,你会惊奇地发现 ,手变细了 ,细得就像手指一样 ,当你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拉回手上想看个究竟时 ,手又变回了原来的大小。重复几次 ,结果依然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近小远大”现象。即当两个大小相同、距离不等的物体与人排成一线时 ,如果目光注视远处的物体 ,则近处的物体会显得比远处的物体小很多。我们不妨做如下几个实验来看看 :1 把两个大小相…  相似文献   

18.
(名校试卷)初三语文测验卷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一)默写(15分)1.(1),占尽风情向小园。(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3)一水护田将绿绕,。(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5)《岳阳楼记》中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洞庭湖气势的句子是,。(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归而形诸梦()(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相似文献   

19.
如图1,若AB∥CD,则么AEC=∠A ∠C,此结论易证易记,因图形形如字母M,我们就称它为“M形”,下面举例说明“M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文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在中午离人近。他们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景是树木、房屋及远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是背景,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