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建宁 《视听界》2005,(3):85-86
纵观近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那些雅俗共赏、专家叫好、观众喜爱、社会反响大的优秀纪录片,无不是创作创作个性与群众观念完美结合的典范。但也有相当一批作品,功夫费得很大,却只注意张扬创作的个性,而缺乏观众意识,辛辛苦苦,甚至精心打造的节目,只成为创作个人的咏叹调,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作为近两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的评委,在观看参评的纪录片节目中,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2.
李峰 《记者摇篮》2008,(4):42-43
当前栏目化纪录片的"媚俗化倾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在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一批纪录片栏目,其中不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优秀纪录片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等。  相似文献   

3.
4.
5.
姚敏 《新闻天地》2002,(11):30-30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其子栏目《生活空间》(后来又经过两次改版,形成了现在《百姓故事》栏目的叙事风格)把自己定位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这个栏目的出台,开创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先河,是中国电视界探索适应中国电视观众的纪录片市场的有益尝试。其实,在中央电视台之前,上海电视台曾进行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市场方面的探索。经过精心筹划,《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在该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由于存在节目来源、运作资金等  相似文献   

6.
周林  朱振梅 《青年记者》2007,(14):123-12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日益被观众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轻松活泼的娱乐秀节目和引人人胜的电视剧夺取了大块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广告利润的日益重视,使得当前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的电视纪录片面临商业利润的压力。同时,栏目化一方面使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生存地盘,又造成了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独立性正在受到市场化、制度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往往有很多方面值得细细探究。从题材的选择到画面的拍摄,从谋篇布局到后期制作,无不经过主创人员的一番苦心经营。笔以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之所以引人人胜,除了题材因素之外,其要领取决于节奏安排的技巧。节奏安排得当,就能激起观众欲罢不能的收看欲望;相反,不注重节奏,不加选择地堆砌一些生活事件,就会流于“自然主义”,作品难免陷入拖沓沉闷的泥沼,更遑论调动观众的情绪了。  相似文献   

8.
9.
彭晖 《新闻前哨》2002,(6):30-30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节目关注的是受众对体育的娱乐需求。其实,体育除了娱乐性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电视观众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节目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强。而电视体育纪录片比其他类型节目更能满足受众的这一需求。以世界杯足球赛为例,新闻的优势是短、平、快;纪录片则通过对足球场上真实人物和事件的纪录,通过对时空的压缩,将足球运动的悬念之美、阳刚之美、遗憾之美等等审美价值突现出来,这种艺术是超越时空的,也是最符合很多电视观众的需求的。  相似文献   

10.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河南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养蚕人家》,在卫星频道播出以后,反响不错。这是河南电视台重点创作的4部大型纪录片之一。《养蚕人家》讲述  相似文献   

12.
13.
罗秋实 《记者摇篮》2010,(9):42-42,41
纪录片栏目化之后,其走向应该顺应电视发展规律和观众的收视习惯来调整。信息的点状爆发和记忆点的传播成为新的课题,这是抓住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什么级别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要想生存,必须要抓住观众和广告,必须要加强栏目策划和营销,然后才能谈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林伟 《东南传播》2014,(6):108-10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注意立意与选材,拍摄方法与技巧,文稿和画面的关系,以及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要有坚持不懈的拍摄精神、过硬的把控镜头能力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戴国光 《青年记者》2010,(18):80-80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纪录片是随着电影一起诞生的。而人类学几乎是在纪录片出现的同时,就把摄影术引进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中来。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很早的渊源。人类学纪录片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并  相似文献   

18.
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作为审视人类自身生活状况和周围环境的纪录片 ,在近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受到电视制作者和观众的注视。纪录片之所以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 ,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创作特点贴近人们通常的审视观念。一、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纪录片是利用电视手段展示被表现对象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的艺术 ,其展示的人物和事情 ,往往是正在进行时中的自然生活。在电视媒体讲故事越来越注重技巧和包装的今天 ,真实而简单、还原于生活的节目更能贴近人们的心灵 ,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为了真实反映拍摄对象的生活原貌 ,纪录片的作者常常要与被拍…  相似文献   

19.
刘贤政 《视听界》2001,(5):28-29
电视纪录片用平民视角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展现百姓生活中酸甜苦辣,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电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一、平民视角观照社会和生活电视人如何看待自己与受众的关系将直接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技法。传统的中国传者由于从事的是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思想、大造舆论的工作,“理所当然”地把“俯视”的镜头对准受者。而受到现代文化启蒙洗礼的新一代中国传者认同的则是平视受者,“平视生活”,以  相似文献   

20.
说起纪录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些大制作,从北方的孙曾田、冷冶夫,到南方的王海滨、彭辉,他们关注的大都是社会的变革,人类的生存状态,他们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纪录者。然而在他们拓荒奋进的时候,女编导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