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谏是不是民主?人们的答案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对封建主义思想批判的深入,学界已经有人从政治学、历史学的角度揭示了纳谏的专制主义性质。本文试图运用贞观时期的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君主纳谏的内涵,以说明纳谏实质上是一种帝王之道。以李世民为首的贞观统治集团十分重视君主纳谏的政治作用,把诎己从谏列为君道的重要内容。在他们看来,纳谏不仅仅是为了听取批评,下情上达,它具有综合性的政治功能,是君主招纳谋略,支配臣属,掌握政治枢机的重要手段。综观贞观君臣的言论,他们的君主纳谏理论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君主虽圣,亦应受谏圣者为王,王者为圣。在封建专制主义时代,帝王不管是贤明还是昏愦,都要被称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阐述了唐代贞观年间,君臣论政这一清明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背景,唐初严峻的政治局势,迫使当政者必须网罗人才,兼听广纳,以制定切合时宜的方针、政策,这是论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唐太宗鉴于隋亡的历史教训,为了唐帝国长治久安,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为论政提供了政治前提。这一历史现象在唐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均有所不同程度借鉴。  相似文献   

3.
贞观君臣通过修史,在总结六朝历史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方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从南北文学异同等大的方面作了探讨,却缺乏全面细致的论述。本文通过对贞观年间所修《周书》等八部正史中文苑传或文学传的资料梳理,对贞观君臣的文学思想进行了考察,认为:他们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在此基础上,肯定文学的缘情功能,树立了“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为唐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治浪漫主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万能论、法治激进论、法治移植论、法治无代价论等法治浪漫主义情结有着深厚的历史的、现实的和认识论的根源.其消解的办法是认清法律作用的限度、法律的消极作用、法治工程的艰巨性和法治的成本代价,从而对法治建设既坚定信心,又保持耐心.  相似文献   

5.
重民是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把治理民众、安定民生列为君主政治的首要任务,确定了君主"无为"、"因民心"、"不竭民力"、"及时修政"、"以农为本"和"君主调节官民关系"等"安人宁国"的策略原则。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御民之术。封建君主的重民思想不会发展为民主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互补性是德治与法治辨证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虽范畴不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有差异,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普遍的法律信仰。当前在人们普遍认可法治的重要性的同时,又可能会盲目地走入另一误区,即将法律当作医治社会百病的良方,幻想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法治,这种思想倾向会成为培养人们法律信仰的一个严重的障碍性因素。因此,向教育对象灌输“法治是需要代价的”这一思想,是法治教育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88):101-102
知识就要学以致用,不然学习就成了死读书,学生也就成了机械式的载体,如果能将上课的内容和生活合二为一,就达到了教学的作用,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进行讨论,研究如何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9.
论贞观诗风     
唐初贞观年间曾是诗歌一度兴盛时期,形成了所谓“贞观之风”。但对这一时期的诗歌成就和诗坛风貌,历来文学史著作多所忽视,论者所见也多所歧异。有人认为这是南朝诗风延续的时期,浮靡诗风充斥诗坛。宋欧阳修云:“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明胡应麟说:“唐初承袭梁隋”。游国恩等主编与社科院文研所编写的两部《中国文学史》皆从此说,甚至有人认为“六朝风尚,到了初唐,却更变本而加厉”,更有所发展。有人认为是宫体诗风流行时期。闻一多先生主此说:“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序承之,以为唐初三、四十年,诗坛沉浸在“梁陈宫掖  相似文献   

10.
阎锡山在留学日本的多年经历中,耳濡目染了日本社会敬军尚武的风气,对军国主义的教育,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倍感青睐,主政山西不久,就书提出“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的奴化教育主张,并不断抽取一些时髦的主张和主义,点缀其“育人”思想,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其内,西学其外的嫁接型“育人”思想体系,包括以几希哲学为基础体系,以横竖政治为运动体系,以维持网络为保障体系和以好人主义为目标体系等四部分,这样一套严密的驯导和“育人”理论,使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土地,人民,军队三位一体,从下到上军事力量立体控制与教育化,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史上一种特有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哲学,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独特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尝试深入剖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使我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以政府采购法的各项规定为依据,结合理论界的争论,本文就政府采购法律关系的管理机关、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和对象的基本问题及争议阐明观点,并论述我国政府采购的监督运行体系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政府采购制度的选择,应秉持有利于现行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有利于适应国际化、有利于国家人民利益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多数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首倡,而柏拉图则是人治论的代表。事实上,通过柏拉图一部通常为人们忽视的作--《法律篇》中所体现的法律权威等重要的法律思想,可见柏拉图晚年已由主张人治转向主张法治,《法律篇》中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法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15.
在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所著的《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不同君臣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他的君臣观。司马迁向往一种君臣和谐的关系,主张君臣平等,君王应有容人的气度,君王有过失,大臣应犯颜直谏,面对昏君暴君,大臣应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不应愚忠。司马迁的君臣观与孔孟的君臣观相近,闪烁着民主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相似文献   

18.
在史书中,酷吏专指那些用法深刻,刑罚峻酷的古代官吏。两唐书《酷吏传》认为唐朝前三帝统治时期,尤其是贞观治世时期,唐朝没有酷吏。事实上由于隋末暴政的遗风尚存,再加上刑名学说的影响等原因,即使是在贞观时期,也不乏酷吏暴虐的身影。封建史家受以史为鉴的限制,特意树立唐太宗的帝王榜样,对其冷酷屠杀和任用酷吏等使用避讳的手法。贞观治世"无酷吏"的说法实属溢美之词,与历史史实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恩格斯法学理论内核的研究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必要前提。该理论内核并非明晰于马恩著述之中,而是通过其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判断而显示出来的。从那些理论判断中剖析出该理论内核的实质内容,认为其发端于两个理论预设并决断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基本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对君与臣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对以往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达到了当时最高的理论水平。从君与臣关系的实质、君对臣的控制、君与臣的矛盾等三个方面对韩非的君臣观进行考察,可以揭示其君臣观的实质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