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表现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端正教育思想的过程。当前在改革中,教学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重教轻学,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考虑的多,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考虑的少,教学“满堂灌”,颠倒了教与学的位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学方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时常将教学沦为"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的固定模式中,致使教育形成了一个定势,它的发生就在课堂中。这种千年思维定势加之建立的一整套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形成了一种霸权的角色,发挥着控制、责罚、命令、表现自己的权威等行为,甚至有时候通过批评学生行为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纵观过去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听从于教师。如此,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性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学创新教育伴随科技进步不断发展,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潜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实行自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是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甚至以教代学。加上考试形式大多以死记硬背为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要转变这种让学生政治敏锐性、政治思维创新意识“窒息”的教学方法,必须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韩冰 《语文天地》2011,(6):35-36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指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教育是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本文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分析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而我国现行的中学物理教育的现状是:教的方法根据考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10.
周红英 《成才之路》2012,(25):80-81
正"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合一",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教学论。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方法将教、学、做分为三项不同的事情是不对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他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主张"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  相似文献   

11.
职校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学科。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烂背"的教学方法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然而它完全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职校就是为学一技之长,学习政治课作用不大。因此,政治课成了职校阶段教育中"最容易教"和"最容易学"的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沦落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由问题组成的 ,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问题教学法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 ,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1 问题的提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似乎只是为了“考试”.教师考虑最多的也是“教什么 ?怎样教 ?”的问题 ,很少顾及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的问题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多年来 ,笔者一直从事中专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讲解演练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3.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的是“灌输“方式,教学的艺术成了纯粹的“灌输技术“,教师成了知识的“漏斗“,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缺乏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政治课堂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教学领域看,陈旧的教学观念,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现代教育的观念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那种教与学的割裂状态,静止状态,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的过程,真正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先学后教"模式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点:一是设计跨时空探究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选择视频导入材料,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三是结合社会现实,通过分层次设计材料分析题、鼓励学生参与到"先学"设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理论应积极渗透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之具备灵活运用和处理有关信息,善于迁移和设想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旧有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正在慢慢替代"应试教育"成为新的教育模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不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灌输的既定思想,导致思维模式固化,成为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二、何为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就是突破前人的传统定式,做出新的思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师应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陈红媛 《文教资料》2008,(33):207-209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人才竞争也更激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各国教育关注的问题.在人才的竞争中,传统教学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基于"思政课"教学和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的不足与局限也就越明显:主要是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教的方面,教的过程;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的方面,学习过程.课堂完全由政治课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高职人材的成长.本文主要从师生交往的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的理念倡导多年、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往往落实不到位。本文着重从"创新"对"教"的要求出发,谈到思想对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培养有思想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