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事物的存在形式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现象通过感觉就能感到,本质作为认识对象是极其广大的,而感性的范围则是比较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的,是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到的.理性本体作为认识的一极是关于事物起源发展的东西,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割裂感性与理性的联系会陷入唯心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机械分割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说后者是前者的推广应用;把实践观点和唯物史观割裂开来从而使两者产生蜕变,把历史规律客观主义地讲成凌驾于人类历史活动之上的预成公式,把1844年《手稿》指为唯心主义,都属于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它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成果而产生,尤其是旧唯物主义所起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历史见证,其蕴含的新思维是历史交界。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实践”的含义,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其它唯物主义区分开来,陈述了三个观点:第一,马克思的实践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第二,马克思的实践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和物的实践;第三,马克思的实践是历史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其唯物主义存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准确地理解这种关系对科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出发,来浅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定为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空间和科学内涵,进而阐述了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如果说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的话,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则是由它所生成的体系形态(既是自然观,又是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邓小平同志的“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等哲学命题,阐明其实践的唯物主义属性,而不是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内容、特征以及经典作家本人意见和态度看,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社会功能看,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践唯物主义也是非常合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并不矛盾,并非两种不同的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自我实现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初中问题,需要从初中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实践在自我实现主体的形成、目标的确立、过程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又是在个人实践与社会实践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提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觉到的。理性本体是关于事物起源解决自然和社会根本矛盾的东西,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内容,其基本涵义是哲学认识论,科学历史观和共产主义学说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其中贯穿着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辩证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有明显差别,因而不能用“实践的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超越在于: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变革了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由直观的理解转变为实践的理解,引起了唯物主义哲学形态上的变革,从旧唯物主义进入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思想史表明,思想史上每一次大的进步都是由于转换思维方式的结果。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其新世界观即“新唯物主义”的萌芽。从思维方式角度认为,“新唯物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对象、现实、感性”既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同时又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另一方面,是“出发点”或者说“考察方法”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5.
实践决定主体的本质,实践能力和水平决定主体性程度的高低。马克思正是以主体和实践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扬弃旧的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主体观和实践观的基础上,唯物而辩证、具体而历史地阐述主客体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揭示出实践是主体解放自身、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两次超越,试图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的新问题加以研究,而不寄希望于仅仅从重复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考察历史中确定实践的本质,同时又说实践进一步规定了历史。希望通过当代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实践观。  相似文献   

17.
唯物主义的发展,其历史形态的演变,是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必须结果,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哲学界已开展了几年。时至今日,许多哲学工作者经过多方审视、深化原有哲学概念、命题和原理,作了大量专题研究之后,越来越感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确切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明确感 到实践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切表述。因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特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一体化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争论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一些学者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精神。本文就此对实践唯物主义在的本体论方面理解的混乱与辩证法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两种哲学体系应该以相互融合、不断创新的思路展开并使之不断完善,形成名副其实的新体系。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