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陕西教育》2004,(12):22-23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人们在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产生爱或憎的情感的同时,这种情感就会支配着人们的意识。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情感”这一因素来激活学生思维,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呢?  相似文献   

2.
3.
陆泉 《广西教育》2008,(19):49-50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语文老师要发挥文本的教育功能,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感悟、享受一段情感之旅。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的重要心理要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语文课有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就语文科的特点而言,我认为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教育要培养一代探索真理的人,既要赋予他们以雄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要充实他们以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感情。语文课于这二者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而拥有怎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同时.情感又和态度价值观紧密相关。作为教师正是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爱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这除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而拥有怎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同时,情感又和态度价值观紧密相关。作为教师正是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爱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这除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情感熏陶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谈“情”说“爱”。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打底子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有责任引导我的学生在课堂里和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掌握语文的精髓,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感觉和热情,让语文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9.
王永婷 《现代语文》2005,(11):67-67
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真正明确了语文的重要作用和学习语文的目的,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对语文学习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才会爱语文,进而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通过讲故事、指导课外阅读、制作专题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语文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课改的声音不绝于耳,课程新标准、新教材,一路高歌猛进。有些老师的讲解更华丽更玄虚,学生更自由更热闹,但每节课下来学生却“云里雾里”了。那么,语文课究竟该怎样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变化,传统的政教方法已经相对滞后于现代教育。为了让学生知错能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健康快乐地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转换思维、更新方法,从全新的视  相似文献   

12.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只有依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冲动”.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应这样。“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新版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诗歌有情、散文有情、小说有情、戏剧也有情.篇篇课文都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语文课已不再姓“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实践性。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学领域被广泛的诠释。现今,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驱动下,对于情感教育在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中,对两类学生,即"阳光型"学生和"消沉型"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动的特点,受到情感驱动的过程以及情感变动的规律等问题,则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两类学生内心情感的不同,也引发了他们对现状、求知、未来的不同反映与感受。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中的激励作用与关怀行动,分别对这两类学生的内心变化进行调节,可以从中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也为现代的情感教育提供一些理论蓝图。  相似文献   

15.
李华 《现代语文》2005,(3):79-8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审美客体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审美客体充分认识后,会引起内心深处情感的波动并且产生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满足、愉快和喜悦.这种情感活动就是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6.
有识之士指出,好些年来,语教学忽视自身的情感力量,只要求学生去玩弄那些毫无意义的字游戏以应付考试,“不闻琅琅读书声。但见习题如海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情感教育不良。就是在基本的“读写功底”上也只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半盲。此话一针见血,笔亦有同感。愚以为语教学应是美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文课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精心设计课堂导语,为创设情感意境张本;运用朗读技巧,强力渲染情感;评说生活体验,融通情感世界;重视课余练习,增强情感积累四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情感,在学习中更好地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19.
姜桂枝 《天中学刊》2001,16(6):117-118
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描绘的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语文课情感教育,主要借助于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进行审美体验。审美需要情感的碰撞和唤醒,在审美的过程中,情感又能得以激发。语文课涉及内容广泛:有反映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有文学作品多姿多彩的形象美、情景美、章法美;有清风明月般的清词丽句;有耐人寻味的灼见真知。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包含有浓烈的情感因素,具有不同形式的美。课本中的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特别是培养人文精神。那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个要求呢?本文从身教重于言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教材巧妙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等几个方面做了阐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