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本质论     
意境具有双层结构:情--景层、境界层,二者在作品中呈现出显隐的关系.其中,境界是意境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能诗擅画,又精于音乐,常将绘画、音乐之理入诗,塑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写景诗中尤多见。本文着重从他独特的观物方式--无我之境、把绘画技法融于诗而达到完善的意境,以及王维诗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界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海琴 《教育艺术》2006,(11):70-71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述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境界可以有三层次:第一层为“直观感相的模写”,即写实层;第二层为“活跃生命的传达”,即情意层;第三层为“最高灵境的启示”,即意境层。从审美的角度看意境,它的本质其实是人生意义的一种表达,体现了个体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对人类最高存在状态的渴望,包含着较大的主观意志和强烈的情感态度的一种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4.
路玮 《陕西教育》2004,(8):24-24
清代诗词理论家王国维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的概念。王国维之“境界”有三层含义:其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其二、情景须真;其三、真情真景须鲜明地表达。 “境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古  相似文献   

5.
叶玲 《教师》2012,(36):93-94
音乐课是开拓小学生情感领域,陶冶小学生生活情操,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具有三个子目标即三层境界:第一层是让小学生了解音乐基本知识(知之);第二层是让小学生喜欢、热爱音乐(好之);第三层是让小学生快乐地与音乐及其意境融为一体(乐之)。文章论述了这三层境界以及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达到这三层境界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献考察了中国古代论中境,境界和意境的含义,认为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常有用意境一词而言。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学之外。  相似文献   

7.
综合课程(也称综合教育课程)的教学境界是相对教师而言的,特指教师所能达到的教学意境。在综合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所能达到的教学意境大致可以分为两重:一是教师的“有我境界”,二是教师的“无我境界”。前者是初级境界,后者是高级境界。了解综合课程教学的“境界”概念,认识不同境界的内在涵义,对于搞好综合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综合课程教学的“有我境界”“有我境界”是综合课程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或者说是初级境界。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在每组织一次综合课程教  相似文献   

8.
感知·悟性·品味──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和林县第一小学李军民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呢?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即意境,意境乃诗的灵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学生读懂古诗的关键。诗的意境是情趣与意象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10.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品评,应以“境界”二字为首要准绳,有境界则自高格,以境界分,雕塑作品可立判高下,追求境界的雕塑作品必定是“不期工而自工”。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境界论”并非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中西化的碰撞中,王国维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潮的熏陶,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改造为他的境界论,从《人间词话》等述的讨论来看,境界这一概念是现代的、颇具西方理论话语色彩。在倡导理论话语本土性的当今,王国维的得失无疑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意境理论的现代整合与内审美的视域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和意境论源自古人,但其解释权却在今人手中;今人对意境和意境论的解释又必须符合古人的原意。由于在这一悖论的背后潜伏着古代意境论无通约性的尴尬,因此,意境论的现代整合就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从内审美的观点看境界、妙悟、意象和意境,将另有一番境界。在意境研究之内,会发现境界的本质和特点;在意境研究之外,会发现意境生成和流变的中轴或道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中的意境说,与哲学中的境界论密切相关,意境说对艺术创作的要求,即出意境或出境界,这种理论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于各种艺术创作理论中。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如诗、书、画等,其所追求的目的都是在于出神妙的境界和意境,这实质是受境界论影响之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意境与境界的区别及抒情性文学的最高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术界对意境和境界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并把意境作为评价抒情性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这不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际。意境和境界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且意境封闭性很强,不能作为评价抒情性文学的最高标准,而以境界代之,则可有较大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上乘修境,下乘造景。潘天寿在其《论画残稿》中说:"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无论诗词歌赋、园林建造,还是音乐、绘画,都很注重意境的追求和营造。它们都深受儒、道、释哲学思想的影响,崇尚作品的意境表达。何谓"意境"?《词源》对其表述如下:"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悟融合一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美学概念有其特殊性,他的境界与意境是不同的概念。其境界是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艺术美。其意境,也不同于传统的意境,传统的意境指情与景的交融,而王国维的意境则是指语言的自然质朴,有韵外之旨。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的“境界层深创构”美学理论,使中国古代诗学意境理论完成了现代性转型,并对其作了精致化,深刻化,系统化的发展,该理论不但对学创作与学鉴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构建中国现代诗学,现代论,乃至对复兴华诗歌,都具有方法论启示,值得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19.
鞠俊 《文教资料》2013,(31):70-72
意境是作家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高度、增添其意趣韵味而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就是“意境”。寒山诗自古以来能受到文士僧人的喜爱与传诵,与其独特的意境是分不开的,本文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意境?周谷城先生说.它“相当玄奥,不易理解。”此说甚为有理。对意境进行界说碰到的第一问题就是:意境是不是就是境界?有两说。一说是,意境即境界,二者完全相等;另一说是,不。可是,说“不”的却不太多。其源盖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开首就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