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2006,(Z1)
经典故事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这些毛毛虫有“相互跟随”的习性,致使它们首尾相接,  相似文献   

2.
陈友庆 《天津教育》2002,(12):23-25
小学生的从众是指小学生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使自己在观念和行为上改变初衷,而向与大多数同学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也会跟着其他同学干出违反校纪、班规的事,甚至会有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事发之后,他们也说不清为啥会跟在别人后面那样做。这便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当然,由于一些好学生的表率示范作用,也会激发其他同学的模仿行为,从而促进了集体目标实现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可见,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应该在学校,特别是班集体教育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小学生从…  相似文献   

3.
“从众心理”教学法一得“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之一,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尽可能与多数成员在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心理过程。其表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他个体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在未成熟的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4.
冒永健 《班主任》2005,(11):30-31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知识和经验较为缺乏的小学生来说,消极作用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试对小学生的几种从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从众心理”与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角度观察,小学生的从众心理较为普遍,表现在: 行为上的从众心理。如:由于许多学生在助人为乐做好事,于是有的同学也学着人家想着法子去找好事做。 生活中的从众心理。如:中秋节到了,不少孩子打算晚上恭请“月亮婆婆”,有的同学也吵着要父母为他筹备物品,学习别人的做法。 语言上的从众心理。如:跟着人家学说时髦的话语。 审美观念上的从众心理。如:女同学中好多人头上扎了红蝴蝶结,有的同学很快就模仿着做。 学习上的从众心理。如:当讨论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方法时,同学们已得出了一个结论,而自己还有另外的解法,却不想再表述,去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 从众心理是一种顺从型的心理倾向,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6.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精神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遇到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班务工作、不利于学生成长等可能影响班级情绪的问题时,我就利用“从众心理”来处理。其原理是:抓住并培养学生不愿成为异端的心理,提高集体免疫力,辅之以针对治疗。比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蚁族"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自主、竞争、拼搏等积极的从众现象,也存在焦虑、抑郁、抵触甚至对社会不满报复等消极的从众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攀比心理等内在因素,又有社会和家庭影响等外部因素。为化解其消极从众现象,既需要加强就业咨询服务和理性择业观教育,注重转化其不良从众思想观念;更需要创建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三点互动模式,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从众心理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多数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多数人怎么认为,自己也怎么认为。 从众心理在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由于这种心理是在人们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很容易盲从某些错误的东西,若任其自由发展,可能带来消极的社会危害。二是从众心理又具有在特定范围内企求一致和协调的特征,在良好的外  相似文献   

9.
从众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人站在街上仰面张望,结果引来许多人停步也跟着张望。这就是从众现象。用心理学解释: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的“随大流”就是典型的从众现象。怎样认识和利用从众心理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游戏也许要数“开心农场”(HappyFarm)了,这是一款以种植为主的社交游戏(SocialGame),用户可以扮演一个农场的农场主,在自己农场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作物从种植到成熟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可能会发生干旱、病虫害、长杂草等情况,需要农场主的细心照顾。由于该游戏以在网络上“种菜”和“偷菜”为玩点,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不少玩家。或许从表面上看,这款游戏似乎很积极,在通过网络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农耕生活、体验播种与收获、积极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1.
12.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一个班集体中 ,如果“众”所反映的内容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则这个集体会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因而 ,“从众”心理对班集体的建设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众”心理的形成“从众”心理的形成主要是与人的经验有关。即在大多数情况下 ,多数人的意见一般比较正确。另一个原因是 ,个别不愿被人们称为“不合群”的人 ,不愿让人另眼相待 ,或惹人注目而丢面子。“从众”…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而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坚持民主性原则,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营造适宜学生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从众心理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颖 《教育评论》2004,(1):29-32
从众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青少年特殊的主客观条件导致其从众心理倾向较强,同伴们的一句话胜过老师的“苦口婆心”,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其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德育过多强调系统的、正规的德育途径的研究,而忽视了非系统、非正规德育因素以及客体潜意识心理特点对德育的影响,导致其实效性越来越低。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青少年的从众心理,以期为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实施方案》,决定自2011年3月1日起,全国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家长监护工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为班级管理带来正面效应。学生大多有从众心理,我们要正视学生正常心理的存在,并将其视作难得的教育契机加以利用,这势必能够形成班级管理内驱动力,提升学生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上语文课时,一位同学读课文时将"自告奋勇"错读成"自相奋勇",这时在一个同学发出一阵笑声后,接下来哄笑声、叫喊声混成一片,使得语文课不得不中断;当我们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一会儿就吃饱了,而如果和几个好朋友一起进餐,就会有很好的胃口;如果你路过一个冷清的摊位的时候,你不会停下来看,而当你走过有一大群人围观的摊位时,情形就会不同了,你会驻足观看……其实这些都是出于人的"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8.
网络偷菜风如今已经刮进了中小学校园,一时间成为小学生们的课余新宠。据调查,部分小学生沉迷于网上农场,尤其对偷菜表现出浓厚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凌晨起床上网收菜或偷菜,还有学生准备了专门的记事本,用于记录好友作物成熟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发挥从众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次大的社会运动中,不少人总是表现出带有普遍性的从众心理现象.某些社会集团或个人往往利用这种现象来达到他们的私利,而受害者事后在追忆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根源时总是悔恨自己行动的失误.而在再一次的事变中,有些人则聪明起来,对事件采取分析的态度;也有些人则犹豫不定或出现新的从众心理现象.在当前,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