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经济频道的一个老听众,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特别爱听新闻节目,所以我对新闻栏目《北方快车》给予格外的关注。前些日子写了两篇文章,分析了新闻栏目的特色,我觉得《北方快车》这个栏目,是个拥有个性特征的广播栏目,以全新的栏目理念、独特的栏目编排,富有诗意的主持播讲让听众耳目一新,我分析《北方快车》的栏目特色,是分三个特角来诵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不是低质量易碎易耗品,没有任何理由草率从事,粗制滥造,而应当如李普曼所说:“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琢”。新闻要有诗意美。谓新闻的诗意美就是说新闻作品要具有诗的凝练,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韵味。诗意美来自诗思维。有“情景记者”之称的作家、《人民日报》记者白夜在《给青年记者的信》中,强调记者在描述事实时,应当效法我国的伟大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如太史公撰《史记》、范晔著《后汉书》那样,赋予文章以散文思维,赋予诗思维,赋予意境。他说:“新闻领域的意境的创造或加工,同纯文学作品不同,不是离开真实材料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在真  相似文献   

3.
刘志焱 《记者摇篮》2005,(1):5-5,33
采写社会新闻并不难,难的是把社会新闻写得招人爱、惹人看,让读者人心入脑,效应连环。新闻老前辈邵飘萍认为:好的社会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超越而上之。  相似文献   

4.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策划,新闻实务界与学术界在态度和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反差。“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词比得上‘新闻策划’让新闻界欢呼雀跃,而让新闻理论界困惑不已。”实务界大胆探索,学术界则争执不休,有赞成派,有否定派,还有怀疑派和慎用派。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新闻策划是否违背了事实第一、报道第二的新闻真实性原理。否定派认为:“新闻根本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新闻策划’如不加以及时制止,势必会引出新闻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7.
高静 《记者摇篮》2005,(6):59-59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采写新闻都有个“由头”,而这个“由头”应该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无论你写作水平多高。逻辑性多强,概括能力多出色,没有新闻敏感或新闻敏感缺失,都不会写出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来。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对从事新闻写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强调新闻事实本身,而忽视了它周围的背景。如果说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内核,新闻背景则是新闻的延伸。把新闻背景运用好了,不仅会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还能够让新闻传递更多的信息,使新闻变得“厚重”起来。  相似文献   

9.
王颖 《记者摇篮》2009,(11):42-42
所谓“散文化写作”,其实就是将新闻与文学实现最完美的有机结合,使新闻写作文学化,诗意化,更易于走进广大受众的心里,更为读者(观众/听众)所喜闻乐见。即利用文学化的笔触,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灵性、自然的特质,使之彰显出文学艺术的张力,进而达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魏海霞 《青年记者》2006,(18):83-83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使受众产生共鸣、好奇,从而让人产生急欲知道内容的强烈愿望;而不好、不恰当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词不达意,只会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灵魂。妙用流行词语,富有诗意,平易朴实的新闻标题不仅给人以关的享受,而且提升新闻的质量,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三无新闻”——叫我如何相信你 近年来,在某些都市类报纸上,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有情节而无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无新闻”。这些新闻,地点、人物等要素大而化之,刻意模糊,也不交待具体的消息来源,让人无从查证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9):124-126
<正>本书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书写庸常生活与诗意瞬间之间无数次的折返,关注中国初代独生子女现状。书中从父母的老去引申到更广义的从电影、戏剧、书籍中看到的他人的人生,为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夹心饼干一样的读者们带去一些光亮,让他们看到这世上其实谁的人生都不容易,但总可以凭着一些光源让日子过得不那么狼狈,让日子还可以有那么一点幽默、信心和诗意。  相似文献   

14.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15.
记者最怕的是没有新闻可报,面对每天的任务.没有比无新闻可报更让记者头痛的了;新闻媒体的编辑、总编辑们也一样常常为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6.
如今,新闻策划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日常宣传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同是一件新闻,好的策划可使之产生轰动效应,并使新闻成为精品;而蹩脚的新闻策划,不仅不会引起社会反响,相反还会让人倒胃口。那么,如何搞好新闻策划,我们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汪洋 《记者摇篮》2004,(5):14-14,18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理性而鲜活起来,从而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5,(6)
想都市读者所想精心经营社会新闻齐宇强晚报与都市报的读者是广大市民,市民特别关心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因此,只有刊登质量高而又数量可观的社会新闻,才会使晚报和都市报办得让市民爱不释手。社会新闻,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一定新闻价值、包含一定偶然和...  相似文献   

19.
如何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侯志强 《青年记者》2006,(22):36-37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效果并不理想。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从了解逆反心理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20.
立起来的新闻才能活起来山东《日照报》张爱军怎样才能使新闻“活”起来呢?这里面有多种办法可寻,而写出“立体化”的新闻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新闻立体化,就是所报道的新闻,让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能够看到它的正面、反面和各个侧面,上下左右,纵横断切,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