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俄罗斯杰出诗人丘特切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论:评述了丘特切夫的思想特征,分析了丘特切夫的自然诗和爱情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色;阐释了丘特切夫创作的现代性;简略回顾了丘特切夫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2.
丘特切夫的诗歌是一种独特的哲理抒情诗,它开辟了俄国诗坛的新天地,形成了俄国诗史中与普希金流派并驾齐驱的“丘特切夫流派”。那么,丘特切夫的哲理抒情诗有何特色呢? 一、深邃的哲理。丘特的深邃哲理表现为对人、自然、生命、心理之谜等本质问题的执着、系统、终生的探索,而他对人、自然、生命、心灵的探索,又建立在对自然之谜的执着追寻上,而自然和人是在生命之中的,因此,丘特切夫对人与自然之谜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又集中表现对生命尖锐矛盾的反映。对生命各种矛盾的反映是丘特切夫哲理抒情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丘特切夫是俄国十九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诗人。他在俄国诗坛继普希金之后另辟蹊径,奠定了俄国文学中哲理抒情诗的基础,影响了一大批诗人,形成了“丘特切夫流派”,并开本世纪“静派”、哲理诗派之先声。因此,在前苏联,“丘特切夫的名字——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与普希金、巴拉丁斯基、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的名字连在一起”①,西方的权威出  相似文献   

4.
“杰尼西耶娃组诗”是丘特切夫爱情诗中的精品。诗人运用比拟、修饰、比喻、对照、层递等多种语义修辞格 ,深刻细腻地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丘特切夫被奉为俄国象征派的祖师,而穆旦是现代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们跨越时空“相遇”在穆旦的晚年。丘特切夫饱受德国文化与文学的滋养,主客对应的诗艺追求使诗意尤显丰厚;穆旦则在史略特的反浪漫主义理论里,找到“客观对应物”的艺术手法,使诗质显得厚重。两位诗人的诗学陶养有着共通之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诗人,丘特切夫成熟于十九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当时他成了一个习惯于欧洲的人。他以非同寻常的紧张熬过了当时在欧洲的日子。他与当时欧洲的思想和文学在精神上有着毋庸置疑的联系。但丘特切夫并未模仿任何作家,也未为任何作家写过插图式的附属东西。对产生西方诗人和哲学家的土壤、对欧洲人民的现实生活,他有自己的看法。他亲身体验了当时不久前产生了法国革命并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秩序的欧洲。这个秩序限制了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而且也限制了它自身。当时欧洲思想和诗歌的对象也同样是丘特切夫的对  相似文献   

7.
在俄国诗歌中,我们伟大的诗人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丘特切夫的名字是与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相提并论的。丘特切夫于1803年11月23日(俄历12月5日)诞生于奥尔洛夫省勃良斯基县奥夫图斯格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丘特切夫的少年时期是在莫斯科度过的。他很早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开始留心俄国的诗歌。懂得拉丁语和其他新语系为他开辟了  相似文献   

8.
曾思艺先生在我国俄国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尤其对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研究颇有见地,且硕果累累。200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丘特切夫诗歌美学》又是其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王维与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歌风格,都清新优美而又含蓄深沉,喜用明月、白云、落日等自然意象,具有“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他们创作意象并置的无动词诗,且都表现出早年热爱人生、渴望有所作为,中晚年比较消极悲观的人生内容。他们都是自然诗人、哲理诗人,试图透过自然探索人生之谜。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社会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个性、经历、人生态度以及禅宗思想与谢林哲学的近似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丘特切夫的哲理抒情诗深刻、系统地探索了自然、生命、心灵的奥秘,充分表现了现代人骚动不宁的内心世界——它失去了平衡与和谐,混沌一团,充满了惊慌、不安与疯狂,把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感情、自然的形象,通过瞬间的境界,以精炼清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在俄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但丘诗最大的特  相似文献   

11.
丘特切夫的很多诗歌继承了东正教的传统,含有深刻的弥赛亚意识,主要体现为:对上帝深刻而虔诚的信仰,充满了俄罗斯人作为"上帝选民"的自豪,重振乾坤、舍我其谁的救世气魄.外显于其诗歌中的弥赛亚意识使他的诗歌散发出异常浓郁的爱国芳香.  相似文献   

12.
风景与哲理的结晶──诗人丘特切夫对画家列维坦的影响曾思艺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文艺内部各不同类别之间的渗透、影响乃至融合就越来越成为可能。尽管莱辛在其《拉奥孔》中大谈特谈诗与画的界限,但诗与画由于同是以形象思维反映现实,思考人生,表达理想,因而在世界文艺...  相似文献   

13.
俄国19世纪伟大的天才诗人丘特切夫与普希金、莱蒙托夫并称为俄罗斯三大抒情诗人,享有世界声誉.早在1922年瞿秋白先生就将丘特切夫介绍到我国,如今其大多数的作品也都已译成中文,不过对他的研究工作在中国仅有近20年左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丘特切夫在其抒情诗中,对俄国抒情诗的抒情方式进行了变革,采用了变换的多角度抒情,既有第一人称主观式角度、第二人称对话式角度、第三人称客观式角度,又有这三种人称每一人称的变化运用,还有多种人称变化式角度,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复杂、细腻。  相似文献   

15.
穆旦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优秀歌者,他在晚年与被奉为俄国象征派祖师的丘特切夫之间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诗歌正是二者精神相遇的媒介。丘氏和穆旦都自觉抒写了黑夜、苦难、死亡等主题,并表现出满怀希望穿越心灵与社会的黑暗,寻求灵魂光亮的努力。二人最终都以抒写的方式经历了各自生命的成长,也都演绎了一份不乏光彩的诗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这些爱情诗能够体现出一种健康、真挚、纯真的情感,诗的风格主要是率真和自然,通过唯美的诗句来表达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感。《诗经》中的爱情诗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现在《诗经》已经成为我国诗歌领域中的一个至纯至美的爱情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中西古典爱情诗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委婉、深沉,西方爱情诗热烈,奔放。表现在离别诗上,中国诗我浓重的悲剧色彩,而西方爱情离别诗虽伤感,却充满喜剧色彩、乐观。此外,中国古典爱情诗中出现了一类怨妇诗,而西方爱情诗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与崇拜。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拓荒者,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爱之神》。1919年4月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他》,这首诗标志着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与完美,是奠基之作。鲁迅还提倡并保护爱情诗创作,他不仅鼓励、指导"湖畔"诗社年轻的爱情诗人汪静之写爱情诗,而且当封建顽固者攻击、抵制甚至扬言封杀汪静之时,他挺身而出发表反击文章为汪静之辩诬,并当面鼓励汪静之要勇敢地写爱情诗,因为青年有写恋爱诗的权利。年轻的汪静之在处境最困难时受到鲁迅的支持与保护,又积极投入爱情诗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何其芳不仅是一个政治抒情诗人,也是一个杰出的爱情抒情诗人.他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诗中大多表现了青春的苦闷和对爱情的渴望的痛苦及其矛盾的心理,传达了一个时代的青春的苦闷的象征.本文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了何其芳爱情诗的三首代表作品,揭示了诗人的多情而又忧郁,渴望而又充满着梦想的心灵历程,作品把爱情的复杂多层的青年的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爱情诗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六百余首诗中有二十首 《 无题》诗,此类诗是爱情诗或寓托诗,历来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两个提法应并存 ,两者间没有严格的界线,政治寓托是通过写爱情的方法表现出来的,爱情诗也渗透着诗人 的某种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