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分子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对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的感怀而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以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的责任担当及意义建构进行论述,并呼吁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时代发言,汲取苏珊·桑塔格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国内外对她生平最后一部长篇力作《在美国》的研究较为成熟。本文试图对有关《在美国》这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分类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桑塔格的女性主义批评思想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内主要集中于对桑塔格本人及其重要作品的研究。目前缺乏桑塔格笔下智性女性命运的对比分析研究,这一话题启发女性解放的道路,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解放需要社会制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学艺术家、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表现出了发微见著的洞察力,言语犀利,不乏睿智,但散文化的风格使其缺乏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关键词--意义与话语、身体与身份、隐喻与修辞,这些概念和术语有助于对"疾病隐喻"中涉及的一些文化研究问题进行更加理论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代艺术需要建立一个批评的制度,这个制度不仅仅指涉艺术理论家或艺术批评家,它还要指涉受众群体。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当代艺术承担起培养大众认知艺术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共领域的批评制度。公共批评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辨别和防止艺术骗局的行为和事件。  相似文献   

5.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她关注现实世界中有才华的女性与她们在生活、工作中的遭遇之间的关系。桑塔格的长篇小说《在美国》(In America,1999)中极具表演天赋的女主人公玛琳娜·扎兰斯卡(Maryna Zalewska)及其情人分别以美国著名波兰裔演员海伦娜·莫得耶斯卡(Helene Modjeska,1840-1909)和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利克·显克维支(Henryk·Sienkiewica,1846-1916)为原型,在桑塔格的自由创作下,体现出玛琳娜作为女性,在人生的两大要事(事业与婚姻)的选择上,勇于追求自我世界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桑塔格的批评文集《反对阐释》虽然涉及广泛话题,归根结底不过一个主题——对把艺术等同于内容这一传统惯例的批判。这一主题尤为集中地体现在《反对阐释》、《论风格》、《“坎普”札记》以及《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这四篇文章中。通过这些文章,桑塔格表达了她在新的语境下建构形式美学来感知艺术的理想。这一理想恰好有一种与六十年代的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相一致的自发性,所以人们往往只关注《反对阐释》激进的一面而忽略了桑塔格在其中对严肃性的推崇。事实上,桑塔格追求的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感受力,一种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道德之间努力求得恰当平衡的感受力。只是,在追求这种理想的价值评判标准的同时,桑塔格也为艺术设立了棘手的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习丹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22-23,30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在"诗"与"思"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以"思"作为一种材质,服务于艺术形式或风格,即使"思"以一种悖谬形式出现;在"诗"与"善"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指出道德愉悦在于像形式一样引出意识的智性满足,且艺术感受力更能滋养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11.
在"诗"与"思"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以"思"作为一种材质,服务于艺术形式或风格,即使"思"以一种悖谬形式出现;在"诗"与"善"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指出道德愉悦在于像形式一样引出意识的智性满足,且艺术感受力更能滋养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12.
桑塔格的批评话语里,"风格化"与强调总体的内在表现力的"风格"不同,前者更外在且偏向于单纯的修辞表现力度和装饰强度。桑塔格垂青"风格化"艺术如"坎普","坎普"的反严肃以及任性表明桑塔格的先锋立场和极端形式主张。  相似文献   

13.
桑塔格的批评话语里,“风格化”与强调总体的内在表现力的“风格”不同,前者更外在且偏向于单纯的修辞表现力度和装饰强度。桑塔格垂青“风格化”艺术如“坎普”,“坎普”的反严肃以及任性表明桑塔格的先锋立场和极端形式主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于资本对审美、艺术、文化的渗透与同化,桑塔格的形式派美学思想发生了变异。本文通过分析桑塔格对戏剧大师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的解读,指出桑塔格企图在现代主义富于思想深度的宏大叙事及追求审美意识极致中寻求思想资源和进行反思,从而阻止流行文化的先锋性从乌托邦的救赎功能沦为物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苏珊·桑塔格在《床上的爱丽斯》一剧中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女主人公以身体的自我囚禁来抗击精神禁锢,在想象中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但透过桑塔格本人对该剧的表层阐释,一个真正的主题逐步显现,即耽于意识的抗争只能流于无能和徒劳。突破意识本身,付诸行动才是更为现实的自我救赎方式。桑塔格反对的恰恰就是所谓想象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苏珊.桑塔格作为这个时代最为伟大的作家和评论家受人敬仰。她用不同于常人的眼光看待当代世界,用极其犀利的言语讽刺和批判社会现象。这种逆向思维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思维理念的枷锁。使我们的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植物学家,胡先骕却将对中国文化与道德理想的信仰与坚持,将对于中国古代诗文传统的极高训练、修养和情怀贯穿了自己的一生.尽管他作为一个现代思想文化批评家的主要批评观点和批评活动,基本上是在20世纪初期即已展开并完成,但在后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无论面临怎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他都没有放弃亦未改变这些观点或主张.这种"现象",在现代植物学家中是特例,在现代思想文化批评家中,亦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作家、读者及批评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创作中言说不尽的话题,而批评家作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似乎更加备受关注,批评家通过对作家创作作品的评价为读者的阅读活动打开了一扇轻便之门,对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批评家的批评也为作家的创作活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作家、读者及批评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创作中言说不尽的话题,而批评家作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似乎更加备受关注,批评家通过对作家创作作品的评价为读者的阅读活动打开了一扇轻便之门,对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批评家的批评也为作家的创作活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桑塔格的《恩主》是一部写得别具匠心,但却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的自我反映式的实验小说。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暴露叙述和虚构的痕迹以及滑稽模仿等元小说叙述手法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自我意识。该艺术表现手法是探讨桑塔格小说风格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