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批改学生作文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批改作文也占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一次,我隧堂摘丁一个调查,竟可怜地得出了一个结果:不看老师闺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和病句,不看老师写的眉批、总批的学生就有一半之多。问他们作文批改后先看什么?全鄙学生都回答先看老师批改的分数。  相似文献   

2.
求和得和     
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成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  相似文献   

3.
陈国胜 《广西教育》2013,(2):61-61,6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修改作文、去点评作文、去展示作文,以赏识的目光支持学生开展各种写作活动,包容学生作文一些缺点,让学生通过活动逐渐克服掉这些缺点。当然老师的“教”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4.
智慧酌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学生的一篇日记作文:“……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老师吗!每次批评总是会说:我是为了你好!我是为了这个班好!为我好?我才不稀罕呢!……”在这篇作文里,老师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辛勤培育的学生竟来指责老师。很显然,对老师这样的批评,学生并不接受,也不领情。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为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之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 1991年开始,我从教学生批改作文入手,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先教学生如何当好老师   平时,学生对老师是很崇拜的,一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都跃跃欲试。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就加以引导。我告诉学生,每位好的老师对学生都是负责的、公平的、无私的,只有做到这些,老师…  相似文献   

6.
姜伟 《海南教育》2014,(10):28-29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7.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作文的被动状态,老师不布置是绝对不会写的,老师一布置则皱眉呲牙抽凉气,作痛苦状。待作文本收上来,又不难看出,是应付之作,写完后,学生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塞给老师交差完事,这就是“要我写”的表现。作为一种思维劳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作文是不可能写好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学生的一篇日记作文:……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老师吗!每次批评总是会说:我是为了你好!我是为了这个班好!为我好?我才不稀罕呢!……在这篇作文里,老师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辛勤培育的学生竟来指责老师。很显然,对老师这样的批评,学生并不接受,也不领情。  相似文献   

9.
《河北教育》2007,(12):9-10
看了两位老师的评语,颇有感触。 我先从第二位老师的评语谈起,他的评语是“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不陌生。很多老师用这类评语评了一辈子学生作文,而很多学生的作文也永远都是接受这类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评语,不要说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会“有点迷惑”,就是一个高中的学生,乃至我这个拥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也会迷惑多多。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语到底能给学生什么指导,学生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教益!  相似文献   

10.
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学生认为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有的学生认为我不知道怎样写才好,这是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老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疼的一件事情。学生写作文,感到心烦,老师教作文、批作文感到收效甚微。那么,问题何在呢?我认为.作文教学的误区是制约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等。可是当把七十名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便每灭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个神仙把这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虽然有些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改与学生的学脱了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作文批改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从实践中我认识到:这种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的书面批改,即使是红字满篇,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着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能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一直在努力追求作文的“不改境界”,即老师基本上不批改学生作文,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改,直至接近习作要求,不断提高鉴赏作文、修改作文、写好作文的能力。下面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我是如何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张小玲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前就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的训练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以此为指导思想,从改革作文教学结构入手,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经常听到有语文老师抱怨说,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最难当,因为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尽管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煞费苦心,却往往事倍功半。我认为导致此后果的原因在于低年级教学未能打好学生写话的基础,传统语文教学都把识字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喜欢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文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作文习惯的检查 ,发现学生不爱写命题作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命题作文不好写 ,有时缺少写作灵感 ,怎么写也写不出来 ;二是写出来的作文很少得到老师的称赞 ,不知道老师喜欢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 ;三是想写的时候又表达不出来想要表达的内容 ;四是学生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写作文 ,畏难情绪制约着学生的写作动机。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精心选择习作范例 ,注重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在教二年级学…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情自然流淌、个性率真流露、精神世界真诚敞亮的作文,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离题,老师让重写;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这个总要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自由想象,自由选择,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裴广法孙方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老师们讨论,说每次让学生写作文时,同学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又写作文……怎么写作文呀!写什么呀。”这让老师很头痛。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不得法,致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得先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怎样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