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篇应试作文。2006年上海市高考(秋季)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之所以对这篇作文感兴趣,是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却又有“创新”,最终不失为一篇好作文。它的由“仿”到“创”的原作过程,对中学生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写过多少篇遵命的作文和论文,已经记不清楚了;惟独有一篇饱含着感情的自由命题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我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写这篇“作品”时我12 岁,是初中二年级学生,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我的祖  相似文献   

3.
NMET2004(全国卷)的完形填空是一篇第一人称的记叙文,记叙中有插叙。全文讲述了“我”在浏览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时,“TheArtofEatingSpaghetti(意大利面条)”使“我”想起了吃这种面条时的有趣经历。“我”本来只想写下来自娱自乐,而给老师写另一篇作文,可是当“我”写完时已经半夜,没有时间再为老师写一篇合适的作文,只好把文章交上。没想到这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宣读,“我”为这篇作文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而感到高兴。短文前两句没有设空,便于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选项的设计与往年相似,以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相似文献   

4.
【学习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 【教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相似文献   

5.
孙来满 《老年教育》2010,(11):41-41
退休后,我爱好爬格子,报刊上时有我写的“豆腐块”。 一天,我把一篇写好的稿子放在桌上便出去了。回来后,见孙子正趴在桌上认真看我的稿子。见我过来,孙子便喊道:“爷爷,您这篇稿子有两个错别字。”听他这一说,我大吃一惊:乖乖,这篇小稿总共不足600字,就有俩错别字,而且还是才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为什么?     
有一件事,犹如大树的根一样,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一想起这件事,我就想问:“这是为什么?”记得那是去年春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以“学习雷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要求全体同学每人写一篇有关这个主题的作文,每班选择一篇,由被选中的同学自己在“学习雷锋”总结大会上演讲。我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这篇作文中浸透了我和父母的汗水!为了这篇文章,一个月  相似文献   

7.
男女都一样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北朝民歌——《木兰诗》。我是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来读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的。我折服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豪情和“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聪慧,我惊叹于她“将军百战死,壮十十年归”的无畏,我明白了“忠”“孝”两个字在花木兰的身上可以两全。  相似文献   

8.
去年寒假,我们向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一个革命故事给我的教育》的作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写出读后感。一位女同学却去读了小说《“强盗”的女儿》,写这篇作品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给了她“极大的教育”。幸好,我曾经读过这篇小说,也注意到《解放军文艺》和《少年文艺》上对这篇坏作品的批判,心中有了数。于是,就及时指出了她这篇读后  相似文献   

9.
论文老师:“你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吧?”学生:“下次不敢了。你就饶了我这次吧。”老师:“这篇论文是我6年前写的。”学生:“啊!对不起。老师,我事先并不……”老师:“不过,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学生:“谢谢老师,可这是为什么?”老师:“当时我的导师只给了我‘及格’,可我我的那篇论文应该是‘优秀’。”作文小美在作文里写上长大后的愿望:一、我希望有个可爱的孩子;二、我还希望有个爱我的丈夫。老师评语:“注意先后顺序。”开心坊:老师颂(Ⅳ)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学认为:“课堂里的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写不出习作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我最近看到一篇习作《不起眼的小事》,写的就是课堂上老师提问“我”背古诗,“我”不会背的事,我觉得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从这篇习作,使我想到,写小事也要用点脑子,下点功夫,要做到:一、设法把事“放大”。课堂小事,经历的时间短,事情经过简单,如果平铺直叙地写下来,可能够不上一篇习作。这就要把小事与“六要素”联系起来,把小事“放大”,把事情的原因(早读课时没有认真准备功课的情节和心理等),较详细地写了出来: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早读课,同学们都…  相似文献   

11.
一次作文课上,我朗读学生的一篇优秀习作。当念到王某作文时,台下有人嘀咕起来。一名学生鄙夷地喊道:“抄的!抄课外书上的!”紧接着,几名男生把这课外书拿出来,一时课堂哗然,王某羞得满面绯红。我拿来那本书一对照,果然不差。我稍思片刻,问道:“你们说,这篇作文好不好哇?”“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到底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笑着说:“王某能把这篇短文选出来,说明他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对吗?”学生点头赞同我的看法。“当然,如果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出处,那就更好了。”课堂平静了王某抬头听课。课后王某找到我谈及此事,他羞愧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12.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13.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鲁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总结历史和现实阶级斗争经验的重要论著。鲁迅自己很重视这篇文章,说:“论‘费厄泼赖’这一篇,也许可供参考罢,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写的。”鲁迅在这篇光辉著作里,提出了著名的“打落水狗”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鲁迅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仅仅从“作文”的角度来看,《哦!烛光》的确是一篇好文章。第一,它写出了真情实感;第二,作者也很懂得一些作文的技巧,文章写得很有感染力。不过,我今天既不想谈这篇作文的思想情感,也不想谈这篇作文的写作技巧,只是想借题发挥一下。总的来讲,这篇作文的基本情绪,是要求家长理解孩子;说得简单点,就是要求别人“懂我”。“懂我”,是  相似文献   

15.
小说名为《一枚硬币》,其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与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读罢这篇小说,不禁让我们回想起老舍《我的母亲》一文,“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总是安定的。”“我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这篇小说中的“我”之所以“生活和事业一帆风顺”,同样是娘给“我”的。假如“我”没有娘,假如“我”的娘没把爱寄予这枚硬币,那么“我”将会是一枝失去根的花草,一枝毫无生机的花草,“我”的心里肯定是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 ,我们就进入了这种状态 :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 ,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 ,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终究是个“我”字当头 ,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 ,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 ,若哪位学生大胆提出点儿自己的看法 ,不但学生“死定” ,当教师的也会觉得“栽定” ,认为这节课备得不充分 ,讲得不好。这样自然是“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17.
背景说明:一位学生向我推荐“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我改变的事物》,要我在课堂上讲讲。读罢全文,我受到深深的震撼。我把文章印发给学生,要他们先谈谈自己的看法。看法不一,有认为是一篇老土的无聊的文章。有认为是一篇深刻的文章。我发下小纸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读,把“这是一篇关于____的散文”一空填好交上来。学生看法各异.“改变”、“命运”、“生命感悟”、“人与自然”、“瞬间与永恒”、“寻找精神家园”等词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学生还是基本  相似文献   

18.
《我的心事》(第十一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原在五年制教材中是配合“外表和内心”这一训练重点。了解课文编排的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确定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学独立阅读课  相似文献   

19.
这是我自己创(chuang)作的一篇小童话。这篇小童话,我写得好开心!——我好像和几只快乐的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出去游玩了整整一天,从“天亮”到“太阳快要落山”。小蚂蚁旅(lǔ)行,就是投(t6u)入大自然的怀抱。  相似文献   

20.
我与日记     
2010年12月19日 睛 时隔五个月后,我又写下一篇日记。 其实,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已不叫“日记”,应该叫“月记”,甚至“五个月记”。在这样一篇文字里,我拉杂回顾了五个月来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