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中等生     
<正>在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得到教师的格外垂青,而差等生会受到教师的耳提面命,相比而言,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有个性表达的迫切需求,强烈渴望被关注。本文拟对"中等生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敬请广大同行指正。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两个特殊群体,那么中等生就是普通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表现平平,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也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对象,这  相似文献   

2.
班级群体中的中等生一直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一个盲点,本文根据对中等生非智力因素特点的研究结果。从加强主体性教育的角度,作出了改善班级中等生非智力因素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班级群体中的中等生一直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一个盲点,本文根据对中等生非智力因素特点的研究结果,对中等生现象成因作出总体思考并对如何通过改善教育环境以提高中等生非智力因素等心理发展水平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等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能上能下,能强能弱,是班级的"潜力股".要想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中等生.通过"打破"对中等生的心理定式",打通"中等生的思维障碍,更多地关注中等生,从而大大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学习潜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相似文献   

5.
抓两头、促中间常被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通用做法。然而,一“抓”、一“促”力度不同。“促”的对象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被忽视的群体。一个班级的学生状况大都呈纺锤型,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占少数,中等生往往占绝大多数。而一般中等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他们在道德、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不前不后,不左不右,  相似文献   

6.
李老师提出的“不能愧对中等生”的命题,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真正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确实存在中等生群体被有意无意忽视的现象。面对“中等生现象”,教师应该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在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班级的常规管理和学科教学占据了较多的时间,我们会把精力更多地用于"培优补差"和"班级维稳"上,容易忽略这个表面看起来偏向"沉默"的群体。实际上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怀,我们的些许关怀可能就会点燃他们的激情,虽然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很少给老师带来麻烦,但他们却决定着一个班级的走向。把班级类比成几何图形,中等生在班级的分布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点,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平面,在中等生的关注上,我采用了"逐点击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常呈现一种“橄榄型”的格局:优等生、后进生各约占班级的1/4,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等生却约占1/2.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说明中等生在班级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小瞧的中间区域。众所周知,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不能忽视的“中等生”□天津韩秀梅“中等生”一般是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不需要班主任“太操心”的一部分学生,然而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及精神面貌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精神状态,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班风和学风一定会有新的变化。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  相似文献   

10.
班级中,中等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教育群体。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普遍认为他们不会有出色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每位学生都具有其智力优势领域,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发掘中等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常呈现一种"橄榄型"的格局:优等生、后进生各约占班级的1/4,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等生却约占1/2.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说明中等生在班级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小瞧的中间区域.众所周知,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黄越 《考试周刊》2011,(43):232-233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班主任常常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优"转"后"上,即所谓抓两头,带中间,但实质上这是带而不问,带而不管的。中等生在班级中是一个大群体,抓好他们,将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本文通过分析中等生的心理特点,明确关注中等生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老师在个别辅导时常提及的是要"提优补差",而往往忽略了中等生的潜力。要知道中等生在班级中是一个大群体,他们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老师能把他们放在心中,给他们机会,激励他们,那么这些中等生就能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班级中,中等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教育群体.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普遍认为他们不会有出色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每位学生都具有其智力优势领域,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发掘中等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王霞 《甘肃教育》2004,(7):24-24
通常被认为是中等生的学生,指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这个概念的界定虽然并不科学,但容易被人理解。这部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班级的主要成员,是绝大多数,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季蕾 《成才之路》2020,(7):70-71
文章以中职学校班级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中等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等生的特征,从多一些目光的停留、多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多一些批改和展示、适度批评、巧妙运用社交工具、每学期至少两次当面深度交流六个方面阐述如何辅导中等生,以达到提升中等生的成绩、能力、自信心、身心健康水平等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往往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备受冷落。这个"普通"的"特殊群体",教师如何关注"中等生"呢?  相似文献   

18.
中等生是日常教学中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进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发展,作为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对中间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位优秀教师向我述说他的教学创新.在他的班级里.学生被化分为三个群体: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老师对待这三个群体学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优等生放、中等生导、后进生扶。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而优等生因为学有余力,老师则充分放手给他们,让他们去接触更高深的东西。对于布置的作业,老师也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等级相应选择完成。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中等生     
“要奖金重视优等生,要常规狠抓后进生,要省事忽视中等生”,这是许多班主任的共同想法。其实,中等生在班级同学中占大多数,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班主任必须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