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说服主要依赖个体说服来完成,因此群体说服中存在二级传播现象,此二级传播过程为"群体说服者——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群体中其他成员",因而在理论上可以构建群体说服中的二级传播模式。该模式构建路径是疏通传播渠道、完善说服内容、丰富说服方法,维持则需要从群体意识、群体交流、意见领袖关注度三个方面强化维持条件,消除维持障碍。  相似文献   

2.
全方位提升新疆现代文化传播力,增强文化辐射和输出效应,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新疆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从韧性、柔性传播、以我为主、做好会展经济、牵引辐射、搭建海外平台等方面阐述了提升新疆现代文化对外传播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是扩大社会组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四大经典受众理论观点,建立起“微观-中观-宏观”受众理论分析框架,从受众理论视角探究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上海社会组织的传播已初步建构了涵盖主体、受众、媒介、内容的工作体系,但尚存在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忽视受众的单向传播。为了改变社会组织的“弱传播”,社会组织既要“走新”又要“走心”,还要尝试将“粉丝”转化成“粉头”,不仅要“留住”受众,还要将社会组织所推崇的理念“留驻”于受众,进而有效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西藏,常常被国外主流媒体作为解读中国社会的窗口之一。因此,做好西藏地区的对外传播工作,是当今西藏地区提高综合软实力的迫切任务。而做好西藏对外传播的最关键一步,就是做好西藏的周边传播。从路径选择上,西藏地区在官方层面,可以通过构建周边传播的多元格局,打破对单一媒介的路径依赖;在民间层面,可以通过自媒体、立体式传播渠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西藏周边传播的主体和通道。  相似文献   

5.
6.
认知传播跨越认知科学和传播学两大学科的知识系统,其理论建基于两大学科知识结构关系的耦合处,这种耦合体现于传播学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与认知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关注对象即主体人的心智活动这一交汇处,带来了当前传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以及认知科学研究的"传媒语境化"考量。当前广播电视研究面临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双重变革,认知传播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方法路径,以本体理论、内部关系理论和外部关系理论三大框架予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整合视野,推动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从传统偏重形而上转而突出广播电视本体的专业化分析,拓展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科学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张嵩  汤亚男  陈昊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109-118
[目的/意义] 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信息转发已成为慈善信息扩散的重要手段,对扩大筹款范围和提高筹款效率起着关键作用。旨在探讨影响慈善信息转发行为的关键前因要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 基于说服传播理论,从信息渠道、信息来源、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内容4个层面厘清影响公众转发态度的前因要素;引入双重态度理论,揭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对转发行为的作用差异。通过SC-IAT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相较于外显态度通过作用于转发意愿进而影响转发行为,内隐态度可以直接对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外显态度的形成受到社会联结强度、来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的影响,而内隐态度仅由来源可信度塑造。  相似文献   

8.
基层媒体融合发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铜陵市义安区融媒体中心和枞阳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分析它们在内容创新、平台运营、受众互动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基层媒体融合应遵循内容为王、平台为辅、受众为本的原则,通过精耕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互动参与等方式,提升基层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丁锋 《新闻爱好者》2011,(14):150-15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加,高校已经进入品牌竞争和形象制胜的时代,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有力的竞争武器,是高校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师生产生凝聚力、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品牌形象一能有效地吸引优质考生,在优质生源争夺中取得竞争优势;二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三能得到社会公益和慈善机构的资助,扩大学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四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增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电信传播是三网融合时代的重要力量,与传统大众传播有着密切联系,又有着自身的传播方式、传播特点与受众人群.探寻电信传播的研究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电信传播的理论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杨丽雅 《东南传播》2013,(3):107-109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既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结合目前新闻传播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三个层面问题,提出了加强该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与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按其使命与职责,出版业应该在国际传播中承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职能.长期以来,中国出版人积极作为,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传播战略和传播策略都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播效能有待提高.中国出版欲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更新传播观念,改进传播策略,精选传播主体,甄别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革新传播方式,提高全体从业者的国际传播素养,以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投入知识生产实践,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郑权  郑保卫 《新闻大学》2023,(9):1-12+117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传播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年中国共产党生态传播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成果。本文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维度,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习近平生态传播理论体系,包括理论来源、鲜明主题和整体架构等。其中,重点阐释了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与表述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他者之间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传播理论和人类交往等基本理念。习近平新时代生态传播观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叙事方式创新、国际传播提质增效等层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5.
樊静 《传媒》2022,(17):61-63
新时代,如何推进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互鉴,通过“民心相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标,必然要求汉语国际传播结合实际,进行持续的优化调整,切实提高汉语国际传播质量。这是加快国家国际话语权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这一国际舞台是彰显中国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是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其成功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档案建设的理论诉求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生档案建设的理论诉求和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田野考察和访谈数据进行理论提炼和模型建构.研究发现,影像的“与我相关性”、影像自恋、情景因素、传播路径、影像展观这五大因素对乡村影像传播具有显著性影响.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典型关系,文章构建了“乡村影像传播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乡村影像的“自-他式”传播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于乡村影像传播的路径创新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卫白鸽 《新闻与写作》2020,(11):101-105
我国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正在催生出政治传播纪录片这一新兴纪录片类型,创新政治传播纪录片需要确立政治合法性、人民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步等核心理念,同时也要在纪录片题材、主题、表达、制作、传播以及国际化运营等方面进行探索,使得作为新兴类型的政治传播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等新型教育模式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信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对信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通过访谈法对信管专业371位校友就"信管专业能力提升"问题开展了访谈,形成了68份访谈报告(约2.8万字),再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借助NVivo 10软件进行质性研究,以毕业校友的视角构建了信管专业学生能力提升影响因素模型,并借助问卷数据对此模型开展了实际验证。研究发现新工科背景下样本高校信管专业学生能力提升存在四个问题:学校资源需要更新完善且学生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生自我提升意识淡薄、对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针对问题,在扎根理论构建的信管专业能力提升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新工科的建设背景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给出了信管专业学生能力提升路径。其一,学生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新工科技术应用和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社会思想提高就业能力;其二,学校应大力推行新工科教育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信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提升点,注重专业师资教学能力培养,建立以新工科为主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丁锋 《新闻爱好者》2011,(7):150-15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加,高校已经进入品牌竞争和形象制胜的时代,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有力的竞争武器,是高校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师生产生凝聚力、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品牌形象一能有效地吸引优质考生,在优质生源争夺中取得竞争优势;二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三能得到社会公益和慈善机构的资助,扩大学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四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增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