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坤 《东南传播》2011,(2):49-51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受众在此类网络低俗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文章认为,网络自身的低门槛准入特点为网络低俗文化在网上广为传播提供便利.网络受众的多样性致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出现,具体呈现为: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求真参与心理以及从众空虚心理.  相似文献   

2.
朔·望·晦     
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旬、中旬、下旬三个时段,这早已为大家熟知。而农历的一个月却有朔、望、晦的说法。农历每月初一日为“朔”。月满为“望”,大月为十六日,小月为十五日。每月最后一天为“晦”。大月为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还有“既朔”(又称  相似文献   

3.
2009年的网络"寂寞党"和"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风波还未结束,2010年的"小月月游世博雷人记"又被网友追捧,这样的现象将当今互联网的喧嚣与浮华显露无遗。从传播学视角来看,网络推手如何"推进",受众盲目追随的成因在何处,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面对此类媒介事件时又如何应对,本文试图通过"小月月事件"就此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鸿浩  毛展  张郑国 《新闻世界》2011,(11):110-111
本文以舟曲特大泥石流中大学生王凯“微博”直播灾情为案例,研究在特定事件中微博的传播过程,并结合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自我表露、符号互动等理论提出了描述特定事件微博的“3+2”传播模式,对一般事件中微博传播模式的解读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情感传播的重要性和城市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使用文本分析法对“淄博烧烤”和“天津大爷跳水”两个热点事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在短视频平台上,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能够让受众对城市产生喜欢和热爱之情,并在不断观看情感活动事件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认识、记忆,并产生行为和再次传播。因此在以后的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将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作为传播切入口,从而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网络红人“微笑姐”成名事件的传播路径,探索网络环境下网络环境下“传播链”的产生过程及其特征,希望利用“传播链”寻求舆论引导的最佳节点.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10月底深圳“狎亵门”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奥一网担当了“第一推动力”的重要角色:首发“猥亵门”视频、首发“我是交通部派来的!”新闻、首发“人肉搜索”主帖……整个事件正是随着奥一网的一次次“爆料”而高潮迭起,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全国关注的网络大事件,从而也推动了事件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而这一切,得益于奥一网与南方都市报三年来“报网互动”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构筑起了一整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模式。“猥亵门”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套“报网互动”模式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孙洋  陈征宇  刘捷 《新闻世界》2012,(5):230-231
由于网络媒体对发生在西安市未央区的“绿领巾事件”进行有选择性的片面报道,导致了该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的正反馈现象。虽然这种现象在事实传播过程中掩盖了本身的意图,但是从长远来看正反馈现象最终会使正确的声音得以呈现,并使得受众对于正确意见的理性根据有充分的认识,不会造成意见的“想当然”和“随大流”。  相似文献   

9.
范琳琳 《青年记者》2010,(16):49-50
近年来,网络上先后出现了多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兽兽门”事件,以及前不久的闫凤娇“不雅照”事件,再一次将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带进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引导、运用传播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护明星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事件”是数字时代中国政治传播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基于20个“新媒体事件”在“两微一端”上的传播数据,对传播关键节点进行跨事件、跨平台的计算传播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平台传播关键节点的分布特征,发现微博平台的关键节点构成最多元,跨事件变动性大;头条平台关键节点的构成最单一,但跨事件稳定性高。不同平台分别有15.5%-28.7%的账号具有至少跨两个事件的影响力,但跨越不同类型事件的账号较少;6.4%的账号具有“跨平台”影响力,但同时具备“两微一端”影响力的只有1.1%;仅有2.0%的账号兼具“跨事件”与“跨平台”影响。在“新媒体事件”传播中呈现跨事件、跨平台影响的主要为新闻媒体账号。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青年记者》2007,(6):75-76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性,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具备了在网络中制造和传播信息能力和条件的受众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和能力赋予某些事件“显性”,使事件逐步显化、重要化而成为公众的“思考对象”,将公众注意力引导到某些事件和问题上,将事件演变为“议题”提到公众的“议事日程”上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在网络传播中被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今年九十月间,一则关于“金华狗肉节”的网络消息,先后几度“变身”后,最终通过微博传播,在全国网民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余音未消,梳理、剖析这一微博传谣事件的群体症候,对纸媒探寻热点事件报网联动的有效路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11日 ,美国突然爆发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媒体迅速予以报道 ,全球为之震惊。各国政要纷纷发表谈话 ,哀悼死难者 ,谴责恐怖主义分子。“9·11”事件顿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角度看 ,面对这一世界性特大事件 ,上海市民的传播状态如何 ?他们通过什么渠道获知事件并进一步了解信息 ?他们如何接触、利用和评价相关的媒介与信息 ?在当前急速网络化的形势下 ,媒介与受众的传播过程和行为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围绕这些问题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于9月15日~16日在上海市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随机…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网络危机事件频发,这种新型的社会危机给组织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与“魏则西事件”都是十分典型的网络危机事件.经过对这两个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对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借助新浪微博、百度指数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事件的热度、传播方式及舆情演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是如何影响噪音的.  相似文献   

16.
“悬赏”是马加爵事件得以高效传播的重要因素,是它构成“媒介事件”的重要元素之一。悬赏的完成,实际上就是时信息的商品属性的承认,这就必然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葛兰西及霍尔的相关理论,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马加爵事件中的悬赏问题,对于悬赏在传播过程中的编码/解码规则及其意识形态差别作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7.
沈芸 《视听纵横》2003,(3):56-57
起源于广东的“非典型肺炎事件”是一起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这起事件的传播过程,非常具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价值,为分析大众传播功能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从“徐宝宝事件”看新闻跨媒体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厚美 《视听界》2010,(1):95-96
轰动一时的“徐宝宝事件”随着南京市儿童医院12人受处分,赔偿患者家属51万元而终于尘埃落定。社会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演化为新闻事件。对于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而言,“徐宝宝事件”只是其中之一。但这起事件最终被演化为新闻事件,并且突破了传统的传播路径,在传统和网络新媒体之间进行了跨媒体传播,且这种跨界传播行为并不是单纯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跨媒介的互动式传播,  相似文献   

19.
“马航失联事件”作为2014年影响巨大的突发事件。给公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由于该事件的重要性、突发性和复杂性,使得该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与众多其他突发舆情危机事件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摘要】近年来,类似于“小悦悦”,“富士康”,“邓玉娇”,“7·13动车事件”等页面信息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舆论中心,掀起一阵阵的舆论热潮。公众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就在这种大规模的非线性的信息传播与舆论的发散过程中,事件表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其影响往往超越了事件本身。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图用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其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