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8):64
微博成动车追尾事故最早信息源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成为此次事故最早的信息来源。事故发生后,微博随即成了事发动车乘客的亲友发布寻亲信息的平台。此外,微博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辟谣阵地、"防骗提醒"发布者、献血倡议发出者等  相似文献   

2.
高美  胡泳 《新闻记者》2012,(2):33-40
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是对外传播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领域。如何报道负面新闻信息,既是对媒体传播能力的考验,也是检验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一个契机。本文以7·23动车追尾事故为个案,以中国日报网站和新华网英文版对事故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结合的方法,考察两家网站在报道负面新闻信息方面的表现,借此分析中国对外传播中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刊观察     
动车追尾事故报道,网络媒体再次主导舆论事由:7月23日晚8点多,甬温线动车追尾,瞬间造成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当晚,最先发出事故信息的是微博:20时28分,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此条微博被转发2.4万次,评论7600多条。  相似文献   

4.
邬芬 《新闻窗》2012,(2):83-84
7·23动车事故中,微博成为最早发布事故现场状况的信息源,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事故发生后,微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媒体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乃至成为事发动车乘客的亲友发布寻亲信息的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防骗提醒"发布者、献血倡议发出者等角色,相关信息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5.
张媛 《新闻窗》2013,(1):96-96
由于动车追尾而酿成的2012年“7·23”甬温线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了6节车厢脱线和近250人伤亡的悲剧,这起事件令世人震惊,短短时间内,在网上就引发了诸多相关的舆论监督言论,由于危机事件的不可预测性等原因,网络舆论监督特征不可避免的存在两面件。  相似文献   

6.
微博客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以及舆论聚集地,也给政府危机应对带来了挑战。2011年"9·27"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发生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舆情压力直逼"7·23"动车追尾事故。不过此次事故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迅速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事件初步调查情况;此外地铁管理部门首次充分借助新媒体渠道,通过官方微博滚动发布危机事件进展,阻断谣言的传播链条,迅速疏导了负面舆情,笔者认为这可作为研究新时期政府危机处理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D301次和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造成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初步调查表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暴露出诸多问题,这是一起不该发生、且可以避免和防范的责任事故。面对这次事故,媒体及时报道事件进展,大胆质疑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8.
一 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代表,当前一些因危机公关不力引起舆论哗然的突发性事件,都涉及到了政治人角色如何适应新传媒时代的大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7·23动车事故发生尚未满月,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即已离任赴波兰。王勇平曾经被认为是个性发言人,颇受院校学者欣赏。2011年7月,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中,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王勇平引得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10.
杨雅淇 《新闻世界》2012,(1):122-12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其新闻报道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新闻传播研究者的重视,而以框架理论对新闻报道的分析也正日益发展。然而纵观其研究成果,多为对电视或者纸质媒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少有对网络这个载体的框架分析与调查。本文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以新浪网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7月23日20时38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之间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这次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可以说这是我国自高铁通车以来发生的第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温州当地群众在第一时间纷纷  相似文献   

12.
每逢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大媒体都可以从传播中展现媒体的力量。从“9·11”事件、非典,到与台州相邻发生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以及“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这些重大突发事件,频频闯入我们的生活。这就对我们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采编应对、及时客观的新闻报道、理性正确的舆论引导等提出了新命题。  相似文献   

13.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对民众心理的冲击难以平复,也导致民众对动车、高铁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相似文献   

14.
季节 《报刊之友》2012,(2):94-95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民在微博上形成了前所未有强大的舆论力量,微博集结了最广大群众的救援力量,人民群众在网上网下同时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对比三年前的4.28胶济铁路特大事故,前者死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此次7.23动车追尾事故,但是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小于这次动车事故,原因主要归功于微博力量的介入。本文从微博“先声夺人”、“调动力量”、“传递民心”三个角度分析微博在此次动车事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必将在中国社会网路舆情上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悲伤、痛心、温情、冷漠、愤慨、无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词汇都足以纠结着每一个国人的神经和心绪。面对浙南山区的高桥下,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中逝去的众多生命,有良知的人们都在追问一个终极的问题——真相。  相似文献   

16.
柯观 《出版参考》2011,(9):10-10
悲伤、痛心、温情、冷漠、愤慨、无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词汇都足以纠结着每一个国人的神经和心绪。面对浙南山区的高桥下,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中逝去的众多生命,有良知的人们都在追问一个终极的问题——真相。  相似文献   

17.
吴晓 《新闻实践》2012,(12):9-9
继电视新闻评论《温州:望"楼"兴叹》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独立创作的新闻作品《"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直播》再次获得这一全国最高奖,这是实施"直播强合"战略的一大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18.
“7·23”动车追尾相撞事故举世震惊、举国哀伤,同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密切关注,随着一些关键事故信息的逐步公布,公众和舆论出现了诸多讨论乃至质疑、批评.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媒体应该怎样去应对?本文结合国外媒体的一些案例和经验,探讨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所应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9.
晓方 《新闻前哨》2011,(9):88-89
"7·23"动车事故,迫使中国的"高铁大跃进"来了个急刹车——8月9日,国务院决定高铁全面降速,在建项目缓行。"7·23"事故也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和深刻的反思——谁该对此负责?是否有"政绩的冲动"?对经济"超高速"增长的追求思路是否难辞其咎?8月15日.国务院部署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  相似文献   

20.
可以从“7.23动车追尾事件”管窥伦理学视域中人的尊严。在伦理学中要实现人的尊严,应该遵循生命价值原则、仁爱原则、生命神圣原则、知情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