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昕(1943-),湖南长沙人,曾任广东外经贸大学图书馆馆长,被誉为广东图书馆界“女中三杰”之一,是我国女性图书馆员队伍中的佼佼者。她的自选文集《樱花·霜叶·红棉——一个图书馆员的精神生活》一书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本文对书中作者自述的从业经历、学术成果、家庭生活等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该书作为目前极为少见的反映图书馆员精神生活的图书,处处洋溢着以“智慧与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精神,对于当代图书馆员敬业、奉献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回顾 ,不是孤芳自赏的怀旧 ,而是一种折射出理性之光的反思。敢于回顾是自信 ,善于回顾是超越。人需要回顾———需要在自信与超越中奋然前行。———题记196 2年 ,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成为那一年武汉大学的文科新生“状元” ,被录取到图书馆学系学习。当那张纸质粗糙、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情与厚望的录取通知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已清醒地意识到 ,那从童年时代就憧憬着的当一名作家或一名记者或一名翻译家的美梦已被我的高考第四志愿所“击碎” ,必须直面漫漫人生路上的另一个“坐标”———图书馆员。怀着略带惆怅的兴奋 ,我奔赴珞珈山 ,… 相似文献
4.
我非常喜欢读《图书馆论坛》杂志 ,它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特别是“从业抒怀”栏目更倍受青睐。从这个栏目中 ,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界无数同仁特别是那些老前辈们 ,在图书馆这个清贫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几十年如一日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无怨无悔 ,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与执著、热爱图书馆事业、忘我工作、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正是“辛勤耕耘撒汗水 ,俯首甘为孺子牛”。最近 ,读了《图书馆论坛》 2 0 0 1年第一期“从业抒怀”栏目中黄… 相似文献
5.
6.
7.
吴兴人先生是位资深杂文家、时评家。上世纪50年代末,他还在大学读书时,就有杂文问世。他的才华为文汇报总编辑、著名杂文家陈虞孙所赏识,于1960年初,在他大学即将毕业时,就捷足先登地将他揽入文汇报怀中。新闻工作的岗位,为"才露尖尖角"的青年吴兴人,提供了一个适宜成才的环境与纵横驰骋 相似文献
8.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其编纂思想和文学观念在<文选序>中有明显的体现.本文认为<文选>的文学思想明显受到<周易>经传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爱国新闻工作者、作家马季良(唐纳)先生于1988年去世,本刊曾发表夏其言《怅抚残简忆唐纳》一文,以志悼念。此后,马季良夫人陈润琼女士曾两次从巴黎来到上海,在马季良生前友好的帮助下,收集、整理马季良遗作,编成《马季良(唐纳)文选》(暂定名),即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征得陈润琼女士同意,本刊将杜宣为“文选”作的序言先予发表。 相似文献
10.
八年前,我应邀为《黄昏恋》作序。
八年间,我与其作者居然从未见过面。
八年后,该作者《人生几何》呈现眼前,并应邀再序。 相似文献
11.
评论,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都是如此.代表编辑部或者一级组织的评论叫“社评”,篇幅短小的叫“短评”,反应特别快捷的叫“快评”,如今在各种媒体上常见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新闻的评论通常都叫“时评”.它们虽然叫法不同,宗旨和作用都是相同的:坚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传道解惑;或头头是道,娓娓道来,或匕首投枪,尖锐泼辣,都要以讲准、讲清、讲好道理为原则.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眼睛. 相似文献
12.
13.
为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上海市档案馆在10年前选编出版《上海解放》一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重要文献和图片,编撰成《上海解放·续编》。这是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它真实展现了胜利解放和顺利接管上海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为当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教材。 50年前的上海,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社会变革,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十里洋场转变成为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上海,人民的城市完整、彻底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从此,上海摆脱了铁蹄,结束了屈辱,揭开了昂首迈进的崭新篇章。这一历史变革,是在上海和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上海解放·续编》翔实载录了黎明之前国民党政权负隅顽抗、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的文学,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在这三千年的过程中,我国的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提高。一方面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即它的内容,不断地有所扩充;另方面,它反映现实的形式和技巧,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如何概括对这本书的总体印象呢?我想,它是中国东部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级市党委机关报一把手,对5年来报纸报社报业所面临的宏观挑战,作出的中观应对及努力创新的思路轨迹。这种应对,在全面统筹中突出重点,在普遍共性中渗透地域特色,在着眼当前中力求前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9.
编辑精神的嘹亮赞歌——《编辑之歌》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曲编辑精神的嘹亮赞歌. 叶圣陶、邹韬奋、冯雪峰、巴金、赵家璧、叶籁士、罗竹风、周振甫、姜椿芳、金灿然、陈翰伯、严文井、王子野、韦君宜、陈原、叶至善、王仰晨、戴文葆、宋原放、边春光、龙世辉.仰望这一排光辉的名字,谁不肃然起敬.他们的道德、学问、睿智、文采、事业、贡献,已经载入出版史册.他们当之无愧是中国编辑的光荣代表,是中国编辑高扬的旗帜和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价值逐渐重视了,文学的观念也逐渐明确了,他们把朴素的实用的文章叫做“笔”,把词藻华美,抒发感情的文章叫作“文”。这种分法,虽然并不科学,但大体上是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文学观念的明确,对文艺性的重视的。这一时期散文的题材扩大了,过去很少被人们注意的山水景色,成了一时竞相描写的新内容,而文章中抒情的成分,也有明显的增加。同时汉赋旧有的形式,那种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