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上形成的中西美术两大绘画体系有着鲜明的差异,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是表现,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是再现,中西方的绘画美学都是追求和谐美.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源远流长的造型艺术发展中,绘画形成了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两者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韶梅 《学周刊C版》2010,(2):132-132
线奈在绘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状物再现到抒发情绪的表现性.从具象的写实性到抽象的写意性上,无不体现着线条的艺术魅力.线条及线条美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媒介和审美因素。但是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东西方绘画用线在审美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条.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6.
李海燕 《学语文》2004,(4):29-29
朱湘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整体匀称工整,想象绮丽;意象恬静绚丽,富有古典美;节与节之间跳跃性较大;词语凝练韵律和谐,调子平静而情感深邃,充分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思想和早期新月诗派提出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内美学研究严重失衡:自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以来,西方美学作层出不穷,中国美学作相对数量较少,东方美学作几为空白,美学原理也主要是讲西方美学的原理,基本忽视了东方美学的存在,只在相应的地方略略涉及中国美学的相关理论,导致东方美学在美学大  相似文献   

8.
线是绘画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中西化精神和艺术观念的差异,使得中西传统绘画对于线的认识与运用呈现出迥异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线在写形状物的同时,更有抒情达意的追求,它是主体与客体有机交融的产物,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西方传统绘画的线是建立在对形体空间的科学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是对客体的理性再现。它自始至终贯穿着理性的精神,表现出主体受物理时空的制约,同客体始终处于相对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绘画的典型代表,在19世纪西方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文艺思想、创作题材、美学形态和表现形式在美术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他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他主宰着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本文旨在通过两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不同特征和表现来认识东西方两种浪漫主义绘画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绘画自印象派以来出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总括起来大致有结构主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三种类型。它们在表现形式上虽有区别,但又呈现出平面化的共同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东方绘画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尤其受中国绘画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随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纳比派在物质对象上的艺术精神传递与东方艺术的艺术精神表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再直接表述图像,而是见诸于艺术观念,重视感性,注重客观对象的主观情感的内隐表现。为了突出纳比派艺术形象的主观特性,纳比派画家一般采用了东方艺术手法,使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交融后,物化成一种主观的艺术精神形态,不再拘泥于西方绘画艺术的约定俗成的客观真实性。纳比派是一种主观的、表现的、抒情的、平面的、蕴涵东方特性的时代艺术,不仅沟通了人的主观世界,也协调了内在艺术精神和外在物质形式的矛盾冲突。纳比派吸收和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东方特性,他们的绘画作品与西方其他画家之作相比更具东方特性,更具现代性,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跨越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鸿沟,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种种束缚。  相似文献   

12.
中西绘画艺术各自拥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足以自豪的辉煌成就。随着这两大艺术体系间对话的活发展开,中西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显得更日益重要,它的美学反思在艺术理性层次上丰富和深化了这一对话。一、中西绘画艺术在艺术精神、审美理想方面的差异对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传统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认同这样一点:中西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是二者的区别是如此巨大,可以说是迥异其趣。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不仅仅是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上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植根于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13.
马蒂斯对东方绘画艺术钟爱有加,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其与自己的表现技法相结合,对以忠实描绘物象为主的传统绘画理论进行了大胆变革.开创了具有强烈形式感和视觉冲击的野兽派时代。试图通过研究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与特征,去探寻东西方绘画中共通的美感规律和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东方美学和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和艺术形态。长期以来,我们以西方美学原理来阐释中国书法,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而以东方美学来观照中国书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本文将中国书法置于东方美学的语境中,试图从中国书法的审美取向、书法的语言、书法创作、书法接受、书论的言说方式等入手,具体分析东方审美观和东方美学的象征性、强烈的主体性和情感性、直觉体验性、诗性的理论言说等特点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绘画美学思想转型的时代,也是绘画美学思想争论激烈的时代,其鲜明的时代审美理想,繁博丰富的审美形态、独具个性的主体审美意识以及独特的风韵格调,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试图从宋代画论、宋人画评以及宋代绘画风格等方面分析宋代绘画美学思想,并对形成宋代绘画美学思想生成的原因及其内外部关系加以把握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7.
邓以蛰是二十世纪在西学背景下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等进行研究并建立自己独特体系的学者。其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进行了具有特色的体系重构,并以此探求中国传统绘画的未来走向,这些对当代的绘画美学无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学自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183;门罗说过: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9.
剖析现代主义中激进主义的弊端,对缺失灵魂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并借鉴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体系的改革,从中吸收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路。思考在东方,在中国,如何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美学认知和独特的国人气质,兼揉并蓄,吸收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理性思维方式,拓展中国意境美语言,播种形式美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绘画与设计一直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门类,它们是门类与门类,专业与专业,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自20世纪以来这种观念渐渐发生变化。绘画与设计无论从审美标准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正在趋于一致,这正标志着人类文明又一次进入新阶段。今天,我们在绘画作品中,可以发现隐藏在自由粗犷背后的严谨细致和具有设计特征的理性思考;在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严谨的理性背后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具有绘画特征的个性化情感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