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像毛泽东同志等许多革命领袖一样,也是从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十分关心,有其独特视角,他的新闻主张也有其独创性。邓小平编辑《少年》和《赤光》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中共旅欧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少年》采用轮流编辑的方法,共出版了13期。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9):107-108
<正>邓小平他经历中有两次参加党的报刊工作,一次是1922-1924年在法国参加中共旅欧支部的团刊《少年》和党刊《赤光》的编辑出版工作。一次是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红星报》。1922年,邓小平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参与旅欧中国少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少年》的编务工作。1924年2月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共青团的机关刊物《赤光》创办后,他继续负责刊物的编务工作。1924年周恩来回国后,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出版工作,不仅自己从事出版工作的实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出版工作的科学论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理论。 早在1924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担任《赤光》杂志的编辑。《赤光》是中共旅欧组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合办的机关刊物。他不仅担任编辑工作,还亲自撰写稿件,并负责刻蜡版和油印。他的文章是用希贤本名和化名发表的,用化名发表的文章已难以辨认,以希贤本名发表的文章有《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7):35-36
<正>《赤光》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的很多早期领导人参与了该刊工作。该刊的前身为先后由赵世炎、周恩来主编,1922年8月1日创刊的《少年》。《赤光》于1924年2月在巴黎创刊,为16开本的油印半月刊,截至1930年3月,共出版了55期。1922年,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巴黎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组织很快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宣传的作风和文风是新闻宣传工作外在形象的反映。树立良好的作风与文风,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也就是说,新闻宣传要重视其作风和文风的建设。在长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十分关心新闻宣传的作风和文风建设。在早期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同志有过两次重要的新闻宣传实践;一次是在法国,协助周恩来同志创办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一次是在苏区及长征途中,主编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无论在《赤光》还是在《红星》…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理论,突出体现在他长期直接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大量实践中,散见于他的许多作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负责编辑中国共产党旅欧党支部的刊物《赤光》,他认真研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揭露帝国主义粗暴干涉中国事务的罪恶行径和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玉 《今传媒》2003,(4):4-6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曾长期从事报刊工作。早在他青年时代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就是编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刊物《赤光》的骨干人物。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创刊,邓小平是第一任主编。此后,邓小平曾经直接、间接从事过报刊工作,对报刊工作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创的见解。特别是他于1950年5月所作的《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阐述的报刊工作方针,于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心媒体、关怀记 1949年10月间,中央提出解放西南的各项战略措施时,小平同志提出山城重庆恢复出刊周总理曾亲自领导的《新华日报》,意义深远而重大,中共中央宣传部考虑南京已出版了《新华日报》,为避免重名建议改报名为《新西南报》。小平复电说解放前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在读中印象很深,因此不宜改名。命名《新华日报》是向毛主席提出并经毛主席同意的,报头四个字由毛主席写的,中宣部随即回电同意。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报社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来自《晋绥日报》。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本刊发表此,以表达我们对这位《红星报》主编的深深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其新闻思想深深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新闻思想,对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三贴近”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2月1日《,通讯》创刊号出版,这是延安时期出版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刊物,它的读者对象是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曾在延安创办过一份油印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当时,新华社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一起驻在杨家岭,同属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13.
周啸天 《新闻界》2003,(4):3-3,8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99周年纪念日,特刊此稿。———编者毛泽东从《湘江评论》开始他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投身革命,最初从事的工作也是办报。邓小平从上世纪20年代留法勤工俭学伊始,到50年代主政西南时期,曾经有三次办报经历:一、留法勤工俭学时期,参与少共机关刊物《少年》(后更名《赤光》)的出版工作。1922年2月开始,年仅16岁的邓小平,在蒙达尼附近的夏莱特市的哈金森工厂做工。在先进青年的影响下,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书报,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当年夏天,他加入旅欧少共(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事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颖 《新闻界》2001,(1):54-54
绵阳电力报是四川省绵阳电业局主办的企业报,从 1981年初创办的油印《供电简讯》,到后来激光照排的四开四版报纸,绵阳电力报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这期间,报纸曾于 1997年荣获中国电力报刊协会西南分会“十佳”优秀报刊称号, 2000年又荣获“全国优秀供电报刊”的殊荣。上百余篇新闻稿件获市、省 (部 )级及全国的各类好新闻奖。   立足本企业,办出企业报的特色,为企业两个文明服好务,一直是绵阳电力报编采人员深思和努力的方向。针对新闻源较为单一的企业报,重策划、重思路、重深度做好报道,更能突破报纸自身的局限。   新闻…  相似文献   

15.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导刊》2004,(4):1-1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绩,并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领会,掌握其精髓,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对于我们新闻工作来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不能不研究学习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新闻窗     
武警8672部队组织报道员学习《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本刊讯曹英华报道: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到驻宁夏六盘山区武警8672部队,该部政治处组织力余名业余报道员,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认真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和《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引导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告慰伟人在天之灵。某团设立“军事训练报道奖”本刊讯姜言营、王义海报道:为激发报道骨干采写军事训练稿件,以报道促进训练,某团专门设立了“军事训练报道奖”。该团党委认为,搞好军事训练新闻报道,对于宣扬训练经验成果、总结教训…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这一优良传统,体现于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全部活动,同样也包括党的新闻工作在内。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次年1月,《红色中华》即在陕北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为《新中华报》,同时创办新华通讯社。当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办。其后,党中央又在延安创办以党建工作为中心的《共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新闻实践 邓小平的一生,与报纸可以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他与新闻的关系,他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身体力行从事新闻实践(遵义会议之前),第二阶段是直接领导新闻工作(遵义会议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第三阶段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新闻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邓小平早期参加革命活动就与办报结缘。1922年夏季,年仅18岁的邓小平(当时名邓希贤)在法国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由于他才思敏捷、责任心强,加之文字严谨,书写工整高效、精力充沛,少共组织分配他负责机关报刊《少年》的刻版和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