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速摄影机定点拍摄了200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 km竞走比赛前7名运动员的技术影片,并采用"TYF-2"型影片分析系统对影片进行解析,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程(10 km)的一个单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当今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共性技术特征.结论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腾空时间为(48.8±9.8) ms;重心上下起伏距离为(6.0±1.3) cm,7名运动员身体重心的最高点均出现在支撑腿脚尖离地时,身体重心的最低点出现在垂直支撑时;前腿在触地瞬时的膝角为181.0°±2.0°,垂直支撑时膝角为185.7°±3.4°, 并保持157.0 ms的膝关节完全伸直状态,直至过渡到身体重心垂直面;优秀运动员均采用"足踵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着地技术,以及后蹬腿脚尖离地技术,符合当今世界竞走运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竞走犯规包括屈膝和腾空。腾空是指竞走双支撑阶段双脚同时离开地面。竞走比赛中,运动员经常出现因腾空犯规而被罚下场。如何有效地控制竞走腾空呢?我们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竞走下肢动作分前支撑阶段、后支撑阶段、后摆阶段和前摆阶段。竞走腾空必然出现高重心,要防止腾空,就要降低重心。为了使重心降低,一方面要使后摆阶段的脚要低收低摆;另一方面在前摆阶段脚要尽量贴近地面。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前摆腿的膝关节高度,其离地高度为接近小腿长高度。做好了这几  相似文献   

3.
中长跑途中跑适宜步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钰珊 《体育学刊》2003,10(5):118-120
从影响跑速的基本因素和支撑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两个方面对中长跑途中跑适宜步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步长指数和步频能力与适宜步长的确定直接相关,而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值、支撑腿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位移距离等运动学参数则是影响适宜步长的主要因素。采用专项耐力指数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进行了分级,给出了不同专项能力水平运动员步长指数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优秀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我国8名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研究,指出我国选手的不足之处:步长较短,腾空时问偏长,身体重心起伏较大,躯干前倾角偏大,髋关节的灵活性差,左右脚着地角度偏大,支撑腿着地阶段技术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刘绮红 《体育科技》2006,27(2):41-43
本文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支撑与腾空时间之比进行了分析,优秀运动员途中跑时不仅支撑时间短而腾空时间也短,支撑与腾空时间较为接近。这充分说明在快速的跑动中,支撑腿与摆动腿具有良好的蹬摆效果和身体重心向前性较强的技术特征。在短跑技术训练中,如何提高支撑腿与摆动腿的蹬摆效果,进一步缩短腾空时间,针对这个问题,就短跑运动员蹬伸与摆动技术能力训练提出了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切尔诺梅尔金197.5kg抓举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友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67-169,172
通过《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管理、预测与分析》软件对切尔诺梅尔金在第26届奥运会上抓举197.51kg的技术分析,表明:切尔诺梅尔金发力阶段杠心穿越重心轨迹,杠心贴着重心向上而行,而两心相对最大偏差明显偏小;发力后杠心上抛速度大;杠铃上抛最高点相对高度高;支撑阶段身体下落快,人体重心向下的加速度超过了重力加速度;采用滑杠技术,突出“低”、“稳”支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作用的运动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摆动腿对跑速的影响 ,采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我国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运动学特征等指标与身体重心速度、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途中跑中摆动腿最大摆动速度和平均摆动速度与支撑腿支撑时间显著相关 ,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与后蹬时间之间明显相关 ;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及垂直速度密切相关 ;支撑腿和摆动腿的角速度变化量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密切相关。提示 :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能有效提高缓冲和蹬伸速度 ,缩短支撑时间 ,提高途中跑的步频 ;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对加快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显著影响 ;加强和提高途中跑摆动腿的运动效果 ,提高短跑运动员下肢摆动工作肌群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马雪君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她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支撑起转时间短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铁饼速度变化大,右脚离地时刻拉引角和肩髋角都大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单支撑旋转阶段时间长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旋转速度和速度提高小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拉引角和肩髋角大;腾空阶段时间长于前3名优秀运动员,平均速度和右脚着地速度小,铁饼行程大;转换时间短于世界优秀运动员,速度损失大;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短,两脚距离和铁饼行程短,旋转半径不足;躯干右侧速度都大于前3名运动员,左侧运动速度小于前3名运动员,左侧相对由侧运动不足.研究结论为,马雪君双支撑起转阶段时间短,用力早,上肢伸展幅度大,运动速度快,旋转半径小,躯干扭紧状态好,起转速度低;单支撑旋转阶段时间长,旋转速度慢,动作幅度大,左臂打开早;腾空阶段时间长,向前速度慢,做功距离大,速度损失大,着地身体重心姿势低,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强;转换时间短、转换快,速度损失大,运动速度慢,上肢伸展幅度大,躯干扭紧不足;最后用力阶段时间短,动作速度快,工作距离短,出手角度小,出手高度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子跳远全程助跑阶段划分。方法:采用录像拍摄解析法和测试法获取男子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1)运动员助跑中身体质心高度逐渐提升,并在倒数第17步和倒数第6步出现转换点;2)运动员起动后支撑时间逐渐减小,腾空时间逐渐增大,支撑腾空时间在倒数第17步出现第1交叉点;3)运动员起动后趾-板距离标准差逐渐增大,在倒数第6步出现最大值,该步之后趾-板距离标准差逐渐减小;4)运动员起动加速后最初的4~5步中能产生较高的水平力,随后水平力骤减;5)阶段1中,运动员着地距离短、着地胫骨角小、躯干前倾幅度大,离地距离长、离地角度小,便于加速。阶段2和阶段3中,运动员着地胫骨角增大、着地距离延长、躯干前倾幅度减小,离地距离减小、离地角增大,制动力增大。结论:男子跳远全程助跑可分为起动加速、途中跑和准备起跳3个阶段。起动加速阶段减小躯干角、着地胫骨角和离地角,增大离地距离有助于加速;途中跑阶段和准备起跳阶段逐渐增大躯干角,提高身体质心高度,有助于提高“扒地”效果,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1.
对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不同组别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对比和各项目前八名不同组别运动员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揭示湖南高校2010年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分布和不同组别之间相同项目的差距与不足,为湖南省备战2013在辽宁省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选拔优秀运动员和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一个成绩信息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2011年准备报考湖南省高等院校的运动员了解现阶段湖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成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男女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成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刘兴 《体育科学》2000,20(5):33-35,42
蹦床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九运会”新设比赛项目。采用比赛现场裁判评定、调研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从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技术分、难度值、成功率几个方面,对我国优秀男女蹦床运动员的比赛状况、竞技水平和成绩名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子运动员规定动作的稳定性和动作质量明显强于女子;男女运动员自选动作成绩的提高表现出增长方式的不一致性;女子尖子选手主要在动作质量上优于女子平均水平,而男子尖子选手在动作难度、动作质量两方面均明显高于男子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场观察与专家访谈的方法,对第5届城运会男子体操跳马比赛的动作类型、落地稳定性与动作完成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我国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跳马项目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体坛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竞技运动员的培养一直被认为是各国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加之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竞技运动体育中如何延长优秀竞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追求最大训练效益,是当前我国体育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外优秀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以及参加第29界奥运会男篮前三名队伍和中国队队员的年龄情况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并指出影响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男子20km、女子20km优秀竞走选手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 km竞走比赛的最后阶段,大多数男子选手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获得前3名的女子选手的速度也呈下降趋势。优秀男子20km选手的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12~14km段,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14~16km段;获得前3名的女子运动员最低平均速度出现在18~20km段,最高平均速度出现在8~10km段;男子各段速度起伏较大,女子各段平均速度起伏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高速摄影与运动录像解析法与实验法,对四川成都九名女子100米栏运动员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训练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核心稳定能力水平有显著性提高,特别是髋关节灵活性及核心稳定性有非常显著性提高;运动员身体重心在栏上的运动轨迹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身体重心垂直投影点与栏的水平距离缩小,身体重心与栏的垂直距离变小,躯干前倾角变小,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小;运动员对个人体能水平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技术水平与现有体能水平的合理分配,也就是个人体能能力向技术水平提高的正迁移比例增加,起跨技术也有明显提高,着地技术虽有所改善但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与第29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各单项成绩、总成绩及其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得分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表现出各单项发展的不均衡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须重点提高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撑竿跳高与投掷类项目水平,使其成为“全能能手”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钟成海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91-492,490
从终极成绩预测、对阶段成绩目标的设计、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设计、对运动员恢复问题的设计、对训练管理的设计等5个方面阐述了划艇项目全运会备战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这5个方面共同构成备战全运会周期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蹦床项目重点运动员十运会比赛的技术调研得出: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应实施男女“并驾齐驱”的备战方略;我国男子重点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在世界强手面前已毫不逊色,其差距主要在于动作质量及成套动作稳定性;我国女子重点运动员在动作质量与成套难度上与世界强手均有一定差距。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使命,还提出相应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